穩外貿!重慶通道建設“上新”不斷
2022-06-22 10:38:05
Landbridge平臺
提升通道能級,是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穩外貿基本盤的重要一招。
重慶作為內陸開放高地,是全國唯一兼具港口型、陸港型、空港型“三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擁有東南西北四向國際大通道:東向可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鄭渝高鐵、渝甬班列等出海;南向可經西部陸海新通道連通東南亞、南亞;西向有中歐班列連通歐洲、中亞、西亞;北向有渝滿俄班列連接俄羅斯、蒙古等。
由此可見,提升通道能級、凸顯物流優勢,對重慶外貿發展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今年1—5月重慶外貿進出口總值增長12.9%,出口連續10個月保持單月兩位數增長,高于全國整體增幅4.6個百分點。尤其近兩個月,一批新通道線路相繼開通,“通道帶經貿、經貿帶產業”聯動效應不斷顯現。
▲6月,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的團結村鐵路中心站燈火通明。孫凱芳 攝/視覺重慶
通道建設加速
提升通道能級,讓內陸城市重慶得以更好實現與世界精彩互動。
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的10大重點工作中,完善出海出境大通道體系是重點工作“擴大高水平開放、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布局之一。
近兩月,一系列出海出境新線路先后開通啟運,重慶對外通道實現了大幅度升級擴能——
●5月10日,中歐班列(渝新歐)跨“兩海”線路成功首發。
●5月11日,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俄羅斯—重慶—廣西)成功開通。
●5月23日,中緬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正式開通。
●6月14日,寧夏攜手內蒙古開通了陸海新通道北向新通道,在銀川將無縫南聯重慶、廣西等樞紐節點。
●6月16日,陸海新通道國際聯運班列(重慶—西藏—南亞)測試班列開行……
重慶積極創新運營模式,不斷提高通道通行效率——
5月21日,全國首趟運用“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模式出境的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班列,從重慶出發,4天后就抵達了老撾萬象。
6月8日,中老國際貨運班列慶鈴汽車專列由重慶團結村車站駛出,成為首趟整列采用“鐵路快通”模式出口的中老國際貨運班列整車專列。
6月17日,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范基地正式啟動運營,將助力破解西部地區多式聯運基礎設施銜接不足、集疏運體系不暢、多式聯運信息平臺建設滯后等問題。
▲3月19日,中歐班列(渝新歐)十周年紀念專列發往德國杜伊斯堡。崔力 攝 /視覺重慶
帶經貿促產業
新線路開通與新舉措實施,帶來了一系列明顯利好。
——從經貿角度看,通道能級提升為外貿提質提速注入新動能。
一方面,經貿往來“量”“價”齊升。今年1—5月,重慶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開行874班,貨值68.8億元,分別增長11.91%和37.05%;同期,果園港開行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數量分別同比增長6.99%、59.02%;中老鐵路同期開行量已突破70列,貨值達3.34億元,且每月的運輸貨量均在穩步上升。與之相對應的是,今年1—5月,重慶外貿進出口3438.3億元,同比增長12.9%。其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945.1億元,增長14.4%;對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1075.5億元,增長12.5%。“通道帶經貿”的聯動效應不斷顯現。
另一方面,重慶外貿覆蓋面越來越廣,尤其是與東盟國家合作更加緊密。例如隨著RCEP的生效和中老鐵路的開通,重慶和東南亞國家的經貿合作在“軟件”和“硬件”上都具備了足夠的支撐。中老班列(重慶—萬象)貨物輻射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緬甸等中南半島國家,并不斷向亞歐大陸腹地延伸;又如,中歐班列(渝新歐)跨“兩海”路線積極探索把輻射范圍拓展至黑海、地中海沿岸國家。再如,(重慶—西藏—南亞)測試班列為重慶與南亞國家的貿易開辟了一條新通道,貨物可從重慶團結村直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
——從產業角度看,通道能級提升不僅為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提高“重慶造”競爭力提升提供了更多助力,也實現了與產業的聯動升級。
隨著通道能級提升,重慶加大了關鍵零部件、資源性產品、高品質消費品、農產品進口力度,加工貿易進出口增長較快。例如,得益于中老鐵路的開通,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今年1—5月輸送的貨物與去年相比,化工原料制品和糧食占比有所增加;又如,中老國際貨運班列整車專列的常態化運行,成為“重慶造”汽車走出國門,打開東南亞市場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再如,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班車將來自重慶的匯達檸檬、巫山脆李、復合材料等工農業產品發往東南亞……
前5個月,重慶加工貿易進出口1494.7億元,增長12.7%。通道能級的提升,意味著更多地區和企業將把重慶作為商品集散中心,為沿線企業釋放更多紅利。
此外,重慶外貿“腸梗阻”正逐一打通,大大節約了企業時間成本與物流成本。例如,中緬新通道(重慶—臨滄—緬甸)較傳統物流路徑節約20天,物流成本降低20%,成為目前西南地區連通印度洋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又如,中老鐵路整車班列與(重慶—西藏—南亞)測試班列,較以往的海運方式可節約20天;再如,“鐵路快通”模式節省通關時間24小時以上,平均每個貨柜可節省各類費用200元左右。
▲6月20日,渝穗海鐵聯運國際班列駛離重慶果園港,向廣州南沙港進發。張錦輝 攝/視覺重慶
升級“進行時”
提升通道能級,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按照市政府工作報告和相關規劃部署,重慶正繼續瞄準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統籌鐵公水空四式聯運,構建立體完善的內陸開放物流體系——
到2025年,內陸開放高地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聯動發展的戰略性樞紐。
到2035年,全面建成內陸開放高地,融入全球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建成,開放程度和國際化水平在中西部領先,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
西部陸海新通道: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將繼續加強與各省區市對接聯動,盡快實現“13+1”區域全覆蓋和進一步拓展湖北、河南等中部地區,提升平臺合作輻射范圍;策劃開行陸海新通道航空貨運線路;試點“運貿產”一體化運營模式;推進在老撾等更多東盟國家布局設點,加強海外倉布局及回程貨源組織,增強服務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
中歐班列(成渝)號:將完善歐亞地區運行線路及網絡,構建歐洲—重慶—東南亞(日韓)通道網絡;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范工程;拓展冷鏈產品品類及運輸范圍;推進運貿一體化建設,設立進口整車、零部件、藥品等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探索建立國際大宗產品集結中心和交易市場。
沿江綜合立體國際開放通道:將加密滬渝直達快線、渝甬班列,探索江海直達聯運,建設水運服務集聚區;加密水水中轉班輪,布局建設內陸無水港;到2025年,港口市外貨物占比超過50%。
渝滿俄國際鐵路班列:將建設海外集結點、分撥中心;培育發展俄羅斯、白俄羅斯往返郵包運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重慶要搶抓RCEP實施等機遇,充分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成渝)等通道作用,積極推動通道能級提升再上新臺階,助力外貿行穩致遠,努力開創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局面。
(來源:重慶日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