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獲批十年 為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窗口 整體發展水平躋身全國三強
2018-11-12 10:13:24
Landbridge平臺
11月11日凌晨,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以下簡稱保稅港區)保稅倉庫燈火通明,跨境電商、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與重慶海關官員密切配合,將一件件海外商品快速打包出關,發往全國各地。
“雙11”期間,從保稅港區保稅倉庫出貨的跨境電商商品,將達到100萬單,占全市跨境電商企業出貨量的70%。
隨著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成為中國消費者的新選擇。32家跨境電商企業入駐保稅港區,可提供3萬余種海外商品,保稅港區不但幫助“重慶造”出海“賣賣賣”,也支持重慶乃至周邊地區消費者在全球“買買買”。
整體發展水平躋身全國前三強
引進企業近2000家,近幾年來,平均每年實現工業產值615億元,外貿進出口870億元,海關監管貨值300億美元。憑借優異的經濟發展指標,保稅港區整體發展水平,躋身全國保稅港區前三強。
全國14個保稅港區,除了重慶都在沿海,憑一條長江,一個機場,把保稅港區做到全國前三,是一個小小的奇跡。
保稅港區躋身全國前三強背后,可以清晰看見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之路。
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保稅港區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扎實”重要指示要求,堅持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形成了加工貿易、服務貿易、國際物流三大支柱產業。
“雙11”期間,保稅港區大量出貨海外商品的同時,也將“重慶造”智能電子設備出口海外。
自2012年智能終端產業基地全面建成以來,保稅港區加工貿易產值從2012年的223億元增加到2018年1-9月530億元,累計產值3830億元。
旭碩、緯創、仁寶、翊寶等4家智能終端制造企業拓展加工產品種類、延伸產業鏈條,逐步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加工產品已涵蓋蘋果、惠普、宏碁、華碩、LG、SONY、華為等7大一線品牌。生產的蘋果手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已銷往全球各地。
加工貿易奠定了重慶保稅港區發展的基石。伴隨著加工貿易的發展,重慶的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得以大幅提升,圍繞“筆記本電腦、顯示器、打印機、手機等‘重慶造’快速高效運到世界各地”這一目標,重慶在全國率先開通了中歐班列,隨后其他內陸城市紛紛響應,一起把中歐班列做成世界品牌,使之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骨干物流大通道。
除此之外,保稅港區還幫助重慶陸續打通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渝滿俄、渝甬等鐵路物流大通道,推動形成國際航線73條(客運59條,貨運14條)、國際直航航點14個、國際貨運航班每周超50班的國際航空貨運網絡,從而使國家對重慶的定位上升至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層面。
加工貿易的發展,帶動了中外運、中國郵政集團、菜鳥等物流巨頭的入駐,這些企業落戶為保稅港區發展以跨境電商、現代物流等為代表的服務貿易打下基礎。
構建四大功能平臺成為重慶開放窗口
保稅港區唯品會跨境電商西南專屬倉庫,從這里出貨,重慶的消費者能在48小時內收貨,國內其它地方的消費者,等待時間也不會超過3天。
保稅港區構建了日包裹處理能力達百萬單的地服系統,跨境電商行業全國前五強中已有阿里巴巴、網易、唯品會和小紅書四家落戶。截至今年10月,保稅港區累計引進跨境電商平臺企業32家,2015年至今,平均每年交易額實現80%的增長。
如果說以智能電子設備為代表的加工貿易,構成了保稅港區“保稅+智能制造”加工貿易開放平臺;那么,跨境電商的迅速發展,則反映出保稅港區、“保稅+服務貿易”新興服務貿易創新平臺的興盛。
當然“保稅+服務貿易”不僅僅是跨境電商,還有保稅展示交易、保稅融資租賃等。相比上海洋山、天津東疆、廣西欽州等保稅港區距離主城核心區域40公里以上,保稅港區水港功能區距離解放碑商圈僅10公里,觀音橋商圈僅6公里,這為發展保稅展示交易提供了條件。
保稅港區在全國14家保稅港區中率先突破在圍網內開展“保稅展示+完稅交易”,積極探索“分撥中心+直營銷售”模式,建成4.7萬平方米的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近3萬平方米的進口汽車展銷平臺。在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55家企業經營美國、法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20個國家共3萬種商品品類。位于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三樓的特色國家館,來自俄羅斯、意大利、馬來西亞等國的商品琳瑯滿目。目前保稅展示交易中心已初步具備窗口功能、貿易功能、旅游功能,下一步將增加國家館,豐富各類商品,進一步做大做優,服務和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
重慶航空樞紐的發展也成為保稅融資租賃的提供了良好環境,今年9月21日,一架從德國漢堡起飛的全新A320NEO客機平穩降落在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空港功能區指定停機位,并于當日完成相關手續后交付重慶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使用。標志著重慶保稅港區成功打通本地航空公司保稅飛機融資租賃的操作路徑。截止目前,通過飛機保稅融資租賃模式,已成功落地四架飛機,極大節約了航空公司的成本。根據重慶航空簽訂的協議,未來還會將有若干架A320NEO客機將陸續以同樣方式抵達重慶,也標志著重慶保稅飛機融資租賃業態步入常態化。
此外,保稅港區還搭建起“保稅+現代物流”多式聯運集散分撥平臺,以及“保稅+特設口岸”開放功能政策創新平臺。
前者已累計引進物流企業278家,澳大利亞嘉民、美國安博、新加坡豐樹、普洛斯、阿里巴巴集團菜鳥網絡、丹麥格蘭富、德國勞士領等國際國內知名物流企業落戶,僅今年上半年就實現營業收入55.45億元。
后者已形成水果、肉類等進口口岸,截至今年上半年,通過指定口岸進口的肉類、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產品共計1.7萬噸,有效帶動周邊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
“保稅+智能制造”加工貿易開放平臺、“保稅+服務貿易”新興服務貿易創新平臺、“保稅+現代物流”多式聯運集散分撥平臺、“保稅+特設口岸”開放功能政策創新平臺,保稅港區構建的這四大功能平臺,已使其成為全市重要的對外開放窗口。
用智能化提檔升級 探索“智慧港區”
前不久,保稅港區公布了三季度經濟指標數據:
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加25%,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4%,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投資分別實現同比增長43.09%和1.69倍,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12%。
一連串增長數字的背后,是港區開展區內企業智能化改造,以及實施“智慧港區”建設提檔升級的成果。
為能更好的為港區企業提供物流倉儲服務,飛力達重慶公司研發設計的自動化集成立體庫,目前已進入安裝階段,正在檢測試運行效果,預計今年年底在保稅港區正式投入運行。
自動化集成立體庫是智能化生產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該倉庫高度達9.4米,庫位可達4.7萬個,庫存周轉率每天約9萬卷。自動化集成立體庫在投入運行后,人力成本將節省到原來的三分之一,但效率會提升30%,倉儲利用率能提升2-3倍,收發貨準確度更是高達100%。
借智博會的東風,區內企業紛紛上馬智能化項目。緯創資通集團在保稅港區建設了筆記本電腦組裝車間,該車間被重慶市經信委認定為市級數字化車間;翊寶智慧電子裝置有限公司也投用了新的智能測試設備,單條檢測線每月檢測量可達到21.6萬臺智能終端設備,檢測準確率達到99.5%以上。
這些都是保稅港區智能設備多元化發展的縮影,也是智能終端企業“恒業恒產”扎根重慶發展決心的體現。目前保稅港區入駐企業已建成和在建廠房、倉儲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
此外,為降低企業通關成本,入駐保稅港區的慧石匯通公司所研發的智能外貿單證處理中心服務已升級為2.0版本,企業通關數據處理時效在原基礎上將再提升10%左右,通關成本較傳統報關降低75%。
下一步,保稅港區還將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建立“1+4+6+N”的保稅港區智慧城市建設體系。構建泛在、先進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全面部署城市光網、無線網絡及深度感知的新型基礎物聯網,基本建成國際領先的信息基礎設施框架,同時在港區云數據中心建設的基礎上,提前布局未來區域運行管理、企業入駐的云化服務能力。
(來源:重慶日報客戶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