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亞“心臟”,如何連接世界?
2018-09-12 09:35:03
Landbridge平臺
2013年秋,一個被稱為“21世紀偉大新故事”的宏大構想,肇始于中國。
2018年8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從我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出發提出來的,也符合中華民族歷來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國人懷柔遠人、和諧萬邦的天下觀,占據了國際道義制高點。
5年來,“一帶一路”貫穿亞歐非大陸,從經濟互融到人文互通,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實現從“概念股”到“績優股”的華麗轉身。
如今,“一帶一路”正向走深走實堅定邁進。為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兵分四路,遠赴哈薩克斯坦,重訪“首倡之地”;深入以色列,解碼“創新之合”;尋路北京,問道“世界之橋”;立足成都,微觀“城市之變”……
執大象,天下往。走向未來、不斷深化改革開放進程的大國之道,一以貫之;推動全球化進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道之行,潮流浩蕩。
偉大故事正迎風而上,更多精彩篇章,值得期待。
飛機駛抵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時間已過午夜,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國際機場入境處,依然熙熙攘攘。
9月7日,連續多場以中哈合作為主題的論壇,在阿斯塔納舉行。5年前的同一天,正是在阿斯塔納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誕生。
在阿斯塔納市中心,修建中的中亞最高大樓“阿布扎比大廈”,已顯示出其連接世界的高度。這座“白紙畫圖”的城市,正如這個建國僅30年的國家一般,一切充滿可能。
對于哈薩克斯坦,“一帶一路”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在多年經濟高速增長后,高度依賴能源資源的哈薩克斯坦,謀求推動一場變革——要擺脫發展桎梏,尋找新增長點,就要與更多國家進行合作。
5年來,中哈經貿合作亮點頻頻。去年,中哈兩國雙邊貿易額達180億美元,同比增長37.4%,在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增幅中位列前茅;同時,中哈雙方已制定包含51個項目在內的產能合作早期收獲清單;此外,截至去年,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班列超過1800列,同比增長50%。
5年來,這個迅速發展的國家,之于“一帶一路”,不只是起點,不止于起點。
納扎爾巴耶夫大學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連接亞歐第一顆“紐扣”
9月6日上午9時,位于北京的哈薩克斯坦駐華大使館門口,再次排起長龍。前來遞簽的人彼此討論著哈薩克斯坦的商機,而有經驗的商人則已在此等候兩個小時——每天,這里的熱鬧景象幾乎都要接近中午才會逐漸平息。盡管哈薩克斯坦已臨時對中國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中國對赴哈簽證的需求,仍顯巨大。
9月7日,連續多場以中哈合作為主題的論壇,在阿斯塔納舉行。由中國石油阿克糾賓油氣股份公司投資建設的北京大廈·陽光酒店,正是 “一帶一路”中哈智庫媒體人文交流論壇的舉辦場地。
酒店與總統府隔河相望,磚紅色的拱券與回廊,為阿斯塔納中心地帶的新式建筑群帶來了中國元素。
曾在2005年至2008年出任中國駐哈大使的張喜云,出現在論壇上,他欣喜于中哈兩國愈加頻繁的商貿聯系。“事實上,民間交往是中哈合作的基礎。”他回憶,“新疆就不用說了,一路下來,江蘇、廣東這些省份,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量一直都不低”。
在許多人看來,“一帶一路”為兩國加深合作提供了強大助力。這不僅為能源資源充裕、但基礎設施落后的哈薩克斯坦解了“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對于地處古絲綢之路起點這一重要位置的哈薩克斯坦來說,當歐亞大陸紐帶再次系緊之時,此類由政府牽頭的合作,可謂扣上了第一顆“紐扣”。
在政府和商協會等帶動作用下,更多經營范圍小、抗風險能力相對弱的中國中小企業,有了前往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投資“處女地”營商的可能。隨著合作深入,他們將充當起經濟合作血液中更微小的細胞,推動國家間貿易全面、深入發展。
與此同時,城市間的合作也逐漸邁開步伐。上月,以“絲路蓉歐 合作共贏”為主題的2018年哈薩克斯坦·成都經貿物流合作推介會在哈最大城市阿拉木圖舉行。成都國際鐵路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快運公司簽訂了《集裝箱班列組織合作框架協議》。
哈薩克斯坦鐵路 圖片來源:攝圖網
把大陸變成“海洋”
早在100多年前,英國地理學家哈爾福德·麥金德曾為歐亞大陸繪制出一幅基于地緣政治的“世界地圖”。在其提出的陸權論中,從東歐平原延伸到西伯利亞平原的大片區域,是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而中亞地區則位于“心臟”中心位置。由此,哈薩克斯坦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美國杜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西南交通大學中國高鐵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專家高柏曾指出,“一帶一路”中包含一種以“陸權”對沖“海權”的思維,在“海權”占領主導權數十年后,它也推動了“陸權”的回歸。在更多人看來,位于歐亞大陸中間地帶的中亞、東歐等國,也因此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但中亞國家面臨的問題極為相似:基礎設施陳舊、經濟體制失衡,還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障礙。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從最基礎的建設開始著手。
不少哈薩克斯坦專家認為,正是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基建合作上的成績,讓它們真正認識到自身樞紐的價值。
哈薩克斯坦國際關系委員會主席葉爾蘭•滕內姆拜烏雷•卡林提及,橫貫該國中部、全長1000公里的“杰茲卡茲甘-別伊涅烏”鐵路,該線路通車后,貨物從中國運到哈薩克斯坦阿克套海港,可減少3天時間。更重要的是,目前哈薩克斯坦占整個里海過貨量的30%,通過對阿克套海港及鐵路線的建設,運量可提高2倍以上。
哈薩克斯坦的更高目標,在《至2020年哈交通基礎設施發展綱要》中得以體現。其中,哈薩克斯坦提出要融入世界交通體系,打造國際過境運輸中心。具體而言,至2020年底,貨運規模從2016年的43億噸增加到58億噸;旅客運輸量從255億人增加到342億人。
新疆財經大學中亞經貿研究院副院長賈亞男撰文指出,哈薩克斯坦正在規劃的國際走廊主要有三條:
“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歐洲”走廊、“中國-哈薩克斯坦-中亞走廊”以及“中國-哈薩克斯坦-伊朗-波斯灣走廊”,無一不是從中國出發,兩端均連接海洋。
哈薩克斯坦最大礦業公司歐亞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索博特卡曾感嘆:“中國就是哈薩克斯坦的大海。”
而這種將陸地變成“海洋”的邏輯,也讓中亞國家的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一帶一路’建設5年,讓哈薩克斯坦所處的中亞區域有了新的機遇。”卡林指出,“它提升了陸地國家間的運輸功能,更多交通樞紐成形,中亞國家開始將眼光聚焦到經濟合作領域,這讓中亞成為一個真正的經濟體。”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馮玉軍表示,未來中亞地區將形成“三橫兩縱”國際通道格局,包括橫向的“新亞歐大陸橋”、“杰茲卡茲甘-別伊涅烏”鐵路、土-阿-塔鐵路,縱向的俄-哈-吉-塔鐵路和國際“北-南”運輸走廊等。
納扎爾巴耶夫大學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攝
借鑒中國轉型經驗
從國土面積看,哈薩克斯坦是全球第九大國。但在經濟實力上,哈薩克斯坦2017年GDP總額僅為51萬億堅戈,僅與中國無錫相當。
改革是哈薩克斯坦30年發展的關鍵詞,也是需要繼續面對的挑戰。上世紀90年代,總統納扎爾巴耶夫面對企業大面積停產,以“壯士扼腕”的姿態,將包括礦山開采、化學和冶金企業在內的大型企業管理權交給外國公司,推進企業私有化進程,最終為國家累積大量基礎財富。如今,哈薩克斯坦經濟更需要“刮骨療毒”——降低油氣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尋找新的增長點。
2012年,《哈薩克斯坦-2050》戰略發布,提出未來發展的幾個重要領域,其中不僅包含以交通、能源設施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還特別提到創新經濟、糧食經濟、中小企業與金融體系等。兩年后發布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對此再次予以強調。
當前,全球經濟處于提檔升級的關鍵期,“一帶一路”為哈薩克斯坦帶來了另一條發展“賽道”——有了“出海口”,哈薩克斯坦不僅制定了新運輸物流業發展政策,還將過境運輸業列為重點發展產業;而在“數字哈薩克斯坦”國家方案中,還特別提到參與“數字化絲綢之路”。
更多人發現,哈薩克斯坦正在經歷中國數十年前的發展階段,因此,在諸多方面都能借鑒中國經驗。
在去年以“未來能源”為主題的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上,哈薩克斯坦能源企業協會主席顧問阿爾曼·努爾拉諾維奇·薩迪莫夫對中國館展示的新能源領域大量新理論、新技術印象深刻:“我們了解到,在LNG領域,中國已有數百個工廠,但哈薩克斯坦最近才開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我們也注意到,中國在煤制天然氣領域有許多突破,作為煤炭大國,我們也希望探討合作的可能。”
哈薩克斯坦國際關系委員會執行主任耶斯肯德爾·耶爾蘭諾維奇·阿克勒巴耶夫則發現了電子產業的合作機會,“在哈薩克斯坦,智能手機普及率并不高,而中國不斷發展的智能手機行業,可以推動哈手機市場的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哈薩克斯坦經濟觸底反彈。當年,哈對外貿易總額為776.47億美元,同比增長25%,是四年后首次實現正增長。其中,中哈兩國雙邊貿易額達180億美元,同比增長37.4%,在中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增幅中位列前茅。
阿斯塔納夜景 圖片來源:攝圖網
從中亞走向世界
1997年,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蘋果城”阿拉木圖遷往阿克莫拉,并以哈薩克語“首都”將其重命名為“阿斯塔納”。新首都,代表著哈薩克斯坦的新藍圖——重塑國家經濟地理。
作為哈薩克斯坦的靈魂人物,納扎爾巴耶夫深知對外開放的重要性。在他的謀劃下,哈薩克斯坦的開放進程迅速且深入。2015年,哈薩克斯坦成功入世,并在2017年舉辦專項世博會。
當“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哈薩克斯坦提出之時,納扎爾巴耶夫幾乎是第一時間給予回應:“中國好,哈薩克斯坦就好。哈薩克斯坦希望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愿同中方就各自發展戰略加強協調,實現共同發展。”
而對于參與中哈合作的更小單元,哈薩克斯坦在世界格局中的支點地位日益成為被看重的因素。連續四年,成都新都家具協會秘書長韓雪都前往阿拉木圖參加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在進入該國市場的第一年,他們就在當地設立辦事處和兩層樓高的家具商場。以此為跳板,他們開始尋求到更多國家開拓市場。
韓雪說,“包括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中亞國家,可以成為很多中國中小企業走向世界的首站。”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