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2018-03-30 10:11:37
Landbridge平臺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重慶——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是中國內陸開放和西部崛起的縮影。
改革為重慶帶來怎樣的變化,如何將改革進行到底?重慶開放的龍頭——兩江新區將如何引領開放?
五方面深化改革開創新局面
“40年的改革開放,為重慶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五大歷史性機遇”,重慶市常務副市長吳存榮認為,一是改革開放本身的機遇,包括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革、城市經濟體制綜合改革等,釋放了巨大的紅利;二是中央直轄的機遇,賦予了重慶廣闊的發展空間;三是三峽庫區百萬大移民的機遇,推動重慶大規模的城鄉統籌建設,也為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布局優化提供了政策通道;四是西部大開發的機遇,不僅推動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還通過稅收等政策優惠促進了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振興;五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機遇,推動重慶成為中國內陸開放的前沿。
“重慶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數字來說話”,吳存榮列舉了六組數據。一是綜合經濟實力大幅增強,2017年GDP達到1.95萬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了59倍,人均GDP增長了48倍。二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直轄以來年均提高1.7個百分點,2017年達到64.1%。三是經濟結構顯著優化,三次產業結構從34.6∶48.1∶17.3調整為6.9∶44.1∶49。四是發展活力不斷迸發,已有279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進出口總值增至66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規模從萬美元級躍升到了百億美元級水平。五是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其中普通高校從13所增至65所,在校大學生數量增長60多倍,醫療衛生機構從4700多家增至近2萬家。六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2017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萬元、1.3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1.1%,一批國貧市貧區縣實現脫貧摘帽,人民生活正邁向更高水平的小康。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初視察重慶,對重慶發展提出了‘兩點’‘兩地’定位和‘四個扎實’的要求,”吳存榮說,“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又對重慶作出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等指示,為重慶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注入了強大動力。”
吳存榮表示,下一步,重慶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從五個方面深化改革開放。
一是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二是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深化“放管服”、國資國企、投融資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攻堅,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進一步激發發展活力。
三是突出開放引領,對內對外開放并舉,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建成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打造功能齊備、要素集聚、產業繁榮、互聯互通、環境優良的內陸開放高地。
四是突出創新驅動,大力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以及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行動計劃,深化科技體制、人才管理體制等改革,加快集聚更多優質創新資源和要素,構建創新創業良好生態。
五是突出民生共享,圍繞實施以需求為導向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動計劃和鄉村振興戰略行動計劃,繼續推進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體制改革,全力推進脫貧攻堅,滾動實施好民生事項,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開放龍頭“三區疊加”“三力聯動”
在談到兩江新區時,吳存榮表示,兩江新區從一片荒地到成為引領重慶發展的龍頭,靠的是改革、開放、創新。在新時代擔負新使命、實現新目標,仍然要依靠改革、開放、創新。兩江新區將依托國家級新區、重慶自貿區核心區、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核心區“三區疊加”的優勢,實施開放口岸、通道、平臺一體建設,開放主體、環境一體打造,扎實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要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為契機,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吳存榮說,“我們將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始終高舉改革開放大旗,實施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三力聯動’,不斷優化環境,降低綜合發展成本,激發新區發展的動力活力。”兩江新區以開放開發為載體,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將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初視察重慶時,要求重慶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兩江新區一直以此為遵循,致力于打通參與國際市場的物流通道,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吳存榮指出,重慶處于“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而兩江新區處于渝新歐班列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再加上江北機場,果園港、保稅港、鐵路港、空港、信息港五港交匯的優勢,為兩江新區打造內陸開放“升級版”創造了新機。
以開放釋放活力,向開放要動力,吳存榮進一步闡釋,新區一是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建設長江上游地區創新中心;二是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充分發揮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三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培育開放發展新優勢。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