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與江蘇發展:國家元首四次見證,連云港重任在肩
2017-12-18 10:12:19
Landbridge平臺
今年6月8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時明確指示,“將連云港-霍爾果斯串聯起的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打造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
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江蘇,正迎風遠航,爭做標桿示范。
國家元首四次見證,連云港重任在肩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習近平主席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一起,先后4次親自見證連云港新亞歐陸海聯運通道重點項目的協議簽署和啟動運營:
2013年9月,兩國領導人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共同見證連云港市與哈國鐵公司簽署過境物流通道及貨物中轉基地合作協議;2014年5月,兩國領導人在上海出席中哈連云港物流場站項目遠程投產儀式,共同啟動控制系統;2015年8月,兩國領導人在北京共同見證江蘇省政府和哈國鐵公司簽署合作協議;2017年6月,習近平主席訪哈期間,兩國領導人在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中國館,共同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
作為江蘇“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城市,連云港承擔著我國30%以上的集裝箱過境運量、60%以上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中轉出口運輸業務。近年來,連云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動作頻頻,節奏不斷加快。
江蘇連云港港口(4月28日攝)。
5月,“霍爾果斯—東門”特區無水港在中哈兩國元首視頻連線見證下正式投產,目前已達日均換裝3列的規模,并與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開展業務互動;7月,連云港港口廟嶺散糧筒倉改擴建工程試投產,項目建成后糧食總容量、年設計吞吐量比原設計能力提升1倍以上,將帶動更多國家和地區在連云港開展糧食中轉業務……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后,哈薩克斯坦在華落地的首個實體項目。目前,物流場站、散糧筒倉、鐵路裝卸場站、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保稅倉庫等建設正有序推進。1—9月,中哈物流場站完成貨物進出庫318萬噸,同比增長45%。連云港港口集團總裁朱向陽透露,連云港聯合中遠海運集團,已成功收購哈國霍爾果斯無水港49%股權,這將加快場站對接互動,促進東西雙向運輸對流均衡化。
打造“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標桿和示范項目,重大設施是支撐。站到發展風口上的連云港,深感重任在肩,加緊補缺——目前,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30萬噸級原油碼頭、LNG泊位等重點項目正在加緊推進;積極協調,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通關信息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加快本土產業發展,更是連云港積極調整身姿,努力發揮核心區作用的重要舉措……
國際班列競爭趨烈,亟須政策護航
12月11日下午,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兩臺龍門吊正緊張有序地給兩列貨車裝車。這兩趟列車12日凌晨4:30和5:30發車,一列開往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一列開往烏茲別克斯坦的塔什干。連云港中哈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斌說,集裝箱里的貨物有來自省內和華南地區的汽車配件、電子產品、生活日用品、裝潢材料,還有部分韓國、日本海運過境的醫療器件等。
“連新亞”“連新歐”“蘇滿歐”“寧新亞”,一條條跨越國界的快捷“通道”,讓一批批“江蘇制造”“中國制造”順利抵達“一帶一路”沿線的歐洲和中亞地區國家,中亞、東亞等不少國家的過境貨物也從中獲益。然而,這些比海運快捷、比空運省錢的鐵路運輸通道,當下卻遭遇“成長的煩惱”。
中哈(連云港)物流基地以及集裝箱碼頭(4月28日攝)。
負責“蘇滿歐”操作的蘇州綜保通盛國貿公司總經理張帆介紹,班列原先一周開行3班,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最多一周開行5班,成為全國中歐班列中密度最高、質量最優的班列。但今年下半年以來,班次回落至每周1—2班,因為大量原本從蘇州發運的貨物改道他處。
“應客戶要求,公司30%—40%的出口貨物,由原本走‘蘇滿歐’改從成都、重慶、鄭州等地啟運歐洲,因為每個集裝箱運費比蘇州出發便宜1000美元左右。”名碩電腦(蘇州)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經理胡潔說。朱向陽也介紹,2012年前,連云港開出的國際貨運班列占了全國的90%左右,但因為各地競相低價攬貨,到2016年下降到了4.69萬標箱。
事實上,在國際上,俄羅斯的東方港已對我省國際貨運班列形成激烈爭搶;而在省內,5個城市8條線路,本身也存在不小的競爭。“運費的巨大差價主要源自各地扶持力度不同。蘇州綜保通盛國貿公司并不缺貨源,但按蘇州市現有政策,如果加密中歐班列班次,公司就可能虧損。”張帆說,省內城市之間需要加強資源整合,也呼吁國家層面進行統一協調。
另外,出多進少,是國際班列面臨的另一個尷尬。目前,蘇州發車的中歐班列基本是出口4個進口1個,而國內多個城市已是出2進1。對此,蘇州高新區綜保區經發部建議,政府幫助企業增強在國外的攬貨能力,通過與國外貨代、物流商等建立緊密合作機制,實現與高品質食品、化妝品、奢侈品等產品進口的銜接。
“走得出去”,還要“站得穩腳”
11月下旬,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公司又有7輛列車交付尼日利亞,至此浦鎮今年已為尼日利亞定制并交付中國標準列車50輛,明年還將交付20輛同樣的列車。公司董事長趙大斌說,這是目前非洲最快的列車。浦鎮從主要制造列車出口國外,到參與負責鐵路建設、列車投運后的維修保養,國際化思路的改變、國際合作模式的創新,使得新的市場局面隨之打開。
去年9月份,常州華利達集團到越南邊境城市廣寧省海河縣海河工業園進行考察后,馬上作出投資決定,到今年年底預計形成近3000人的用工規模。華利達董事長張文昌介紹:“我們在越南的投資正是順應了新的發展和新的增長點。目前看,越南的產業鏈情況、設備狀況、勞動力技能素質包括交通、物流等較之國內差距明顯,但綜合考量,相信我們在越南的8000人的工廠3—5年后會走向成熟。”
江蘇連云港港口夜景(4月28日攝)。
記者從江蘇省商務廳了解到,近年來,江蘇企業“走出去”規模穩步增長,并且形式日趨多元。2016年我省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項目222個,協議投資額30.9億美元。今年1—10月,江蘇省在沿線國家新增投資項目118個,中方協議投資額22.1億美元。
不過,在企業大步“走出去”中,一些風險做法亟待引起關注。進出口銀行江蘇省分行行長吳鋼提醒說,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或開展工程勞務合作,習慣于建成一個項目、掙一筆錢就走。但這種國外“打工”的賺錢模式,往往會給人“背黑鍋”。雖然項目是外國人設計、外國人運營,但投用后一旦出現問題,所有責任都可能由作為建設者的中國企業買單。
異國的稅收法律風險,也應引起“走出去”企業的高度警惕。總部在南京江寧的中材國際工程公司,已建和在建境外水泥生產線總承包等項目超過70個。公司資產財務部部長陳延明說,前不久在印尼新接一個水泥廠總包項目,為方便工程實施,在當地設立了非常設辦事機構,但印尼方面認定這是“子公司”,必須按項目合同額比例繳稅800多萬美元;在中東某國實施一個總包項目,支付的工人工資被所在國稅務部門當作轉移利潤,要求補繳稅款加滯納金1億多元。
“新的國際形勢下,我們的企業‘走出去’有了更多不確定性,全球化經營避稅空間大大壓縮,稅收成本逐步提高,對企業全球運作的要求更高,稅收透明度要求增加也給企業管理帶來很大挑戰,江蘇企業‘走出去’時務必高度重視。”江蘇省國稅局副局長姜躍生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