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關鍵詞推動中國中亞產能合作
2016-06-22 10:37:00
Landbridge平臺
在世界經濟復蘇乏力的當下,全球經濟體大都面臨轉型發(fā)展的挑戰(zhàn),加強合作是新常態(tài)下實現創(chuàng)新、轉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中國與中亞國家友好交往綿延數千年,曾經共同推動古代絲綢之路的發(fā)展與繁榮。在共建“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同中亞國家的產能合作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中亞研究所研究員李建民對記者介紹說,中亞各國產業(yè)升級換代需求強烈。中國資金實力相對雄厚,制造業(yè)發(fā)達,雙方在各方面的互補性都很強。
李建民表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是國際產能合作的先行者,始于2014年的中哈產能與投資合作對話,已經先后舉行了九次,成果豐碩。截至今年5月,中哈產能合作已形成52個早期收獲項目,總投資270億美元,涉及冶金礦產、能源資源、機械制造、建材化工、基礎設施等領域。雙方合作對我國優(yōu)勢產能開拓國際市場形成了良好示范效應,樹立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樣板。
推進產業(yè)轉移和對外產能合作不是中國獨創(chuàng),而是國際產業(yè)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李建民強調,中國推動國際產能合作,實際上是將先進產能輸出,幫助不同國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業(yè)體系和制造能力。去年5月,國務院發(fā)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中國在產業(yè)布局上梳理了12個重點行業(yè),包括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
“優(yōu)勢互補、綠色、先進、符合當地需要”,這是李建民在談到中國同中亞國家產能合作時屢屢提到的幾個關鍵詞。
習近平主席即將到訪烏茲別克斯坦,對烏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塔什干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六次會議。這是今年中國在烏茲別克斯坦和整個中亞地區(qū)的一次重要外交行動。在訪問中,關于推動中國和中亞產能合作,習近平主席還將提出哪些精彩論述和具體方案,令人期待!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fā)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zhàn)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