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兩江新區調研:內陸“洼地”成開放“高地”
2015-10-10 10:59:24
Landbridge平臺
閱讀提示
2010年6月18日,我國內陸地區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兩江新區”正式掛牌成立。
5年過去,兩江新區交出了一份亮麗的答卷:實際利用外資從成立之初的12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44.67億美元,年均增長27.8%;最能凸顯開放度的進出口總額從33.7億美元增長到515億美元,年均增長72.5%,增長超15倍;吸引了福特汽車、通用電氣、ABB集團等129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
建通道:“內暢外聯”破區位困局
建設“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是國務院賦予兩江新區的一項重要使命。然而,這里“不靠海、不沿邊”,既無地理優勢可用,也無現成經驗可循,內陸開放如何破題?
“內陸開放的短板在區位上,最大瓶頸是物流不便。”重慶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補齊這塊短板,建設與世界互聯互通的大通道是內陸城市的不二選擇。“沒有順暢的國際通道,內陸開放就無從談起。”
談及大通道建設,最繞不開的是“渝新歐”國際鐵路和重慶果園港。它們一個是重慶至歐洲的國際鐵路大通道;另一個是我國最大的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港。隨著2014年年底兩江新區果園港鐵路專用線的啟用,果園港的長江貨運與“渝新歐”鐵路貨運之間實現了“無縫銜接”。絲路與長江,在兩江歷史性地交匯在了一起。
先看“渝新歐”。這條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始發于重慶,在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最后抵達德國杜伊斯堡。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在“渝新歐”開通運行之前,重慶出口歐洲的貨物,主要通過江海聯運的方式,經長江水運到上海,然后海運往歐洲。這種方式運距長、耗時多、費用高。
能不能直接向西,將我國的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的國際鐵路干線相連接?2010年5月,重慶開始與俄羅斯、德國、哈薩克斯坦等國鐵路部門代表商談列車出境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具體方案;2010年底,我國海關總署與俄羅斯海關署、邊界建設署、哈薩克斯坦海關共同簽訂了歐亞大陸橋便捷通關的備忘錄和協議,“渝新歐”國際大通道正式成型。
“渝新歐”的開通讓重慶一躍成為內陸通向歐洲的“橋頭堡”。渝新歐(重慶)物流公司總經理周樹林告訴記者,截至2014年底,“渝新歐”貨物運輸總量約2萬標箱,占整個阿拉山口出入境的中歐班列的80%以上,服務范圍輻射了華東、華南、西南、華中以及臺港澳地區。
再來看位于兩江新區核心區的果園港。這座建有16個5000噸級泊位、設計年通過能力3000萬噸的水路、鐵路、公路聯運港,不僅刷新了長江上游港口新紀錄,而且與“渝新歐”相連后,形成東接太平洋、西聯大西洋的國際航運樞紐。
“果園港的水、鐵、公立體物流網絡運輸無縫連接,減少了三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長距離中轉,為入駐兩江新區的企業帶來便利和實惠。”重慶果園件散貨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剛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從果園港到上海2400多公里,水運價每噸76元,相當于3分錢每公里,如果走鐵路,運費是270元每噸,相當于每公里1.5角。“目前果園港散貨貨運量最大的是建材和板材,重慶市場每年的鋼材用量約2200萬噸,高峰時達2800萬噸,算下來,從果園港走水運,每年節省運費相當可觀。”何剛說。
重慶果園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萬平告訴記者,該公司開通了上海—重慶—南充、上海—重慶—廣安的往返集裝箱班輪運輸,聯通了四川東南部地區的物資出海通道。“與南充、廣安的往返集裝箱班輪運輸未來將實行常態化運營,進一步發揮重慶水港對于西部市場的輻射力。”張萬平說。
“5年來,在大通道的建設上,重慶市委、市政府在兩江新區是投了巨資、下了大力氣的。”湯宗偉說,以重慶江北機場為例,該機場目前是內陸地區最大的復合型樞紐機場,2010年新區剛成立的時候,江北機場的吞吐力只有1500萬人次,50萬噸的貨物。但是到今年底江北機場的吞吐能力可以達到5000萬人次,貨物的吞吐量可以達到150萬噸。
搭平臺:為開放高地提供服務支撐
從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出發,驅車西行幾分鐘,便來到了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這是我國內陸首個擁有“水港+空港”功能的保稅港區。集裝箱碼頭上,外貿集裝箱貨柜進出繁忙,碼頭后方是一座座大型物流倉庫。
“西部大部分省份地處內陸且沒有內河碼頭,外貿貨物運輸主要靠鐵路和公路,物流成本較高,發展開放型經濟相對沿海省份有先天不足的劣勢。”重慶保稅港區副總經理黃曲告訴記者,過去出口貨物在內陸查驗、報關后還需在出境口岸再次報關,導致內陸口岸“有名無實”,近年在海關支持下,重慶率先實行“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內陸直通式通關,口岸聚集功能大大增強。
更令人振奮的消息是,重慶兩路寸灘保稅港區貿易功能區今年4月順利通過了海關總署、財政部、國稅總局等三部門的聯合驗收,正式啟動運行。“這意味著兩江新區在內陸率先擁有了統籌外貿和內貿兩個市場、整合國際國內兩種資源的開放平臺。”黃曲說,保稅港區正在著力開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和保稅商品展示,并建設了跨境電子商務平臺。2014年,保稅港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391.27億美元,占重慶全市的41%。
保稅港區僅僅是兩江新區開放功能平臺之一。記者從兩江新區管委會獲知,新區成立5年來,已相繼搭建了保稅、金融、會展、物流、信息五大開放型功能平臺,并且,在兩江新區范圍內的重慶江北機場、寸灘港已經實現了交通樞紐、口岸、保稅區3種功能的“三合一”,這在我國內陸城市中絕無僅有。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這幾個開放平臺的聚集效應已經逐漸顯現。比如,以江北嘴CBD為代表的金融平臺,目前有36家重點金融機構全國性或區域性總部、其他金融類企業89家入駐;以悅來國際博覽中心為代表的會展平臺,無論場地規模還是展覽層次在中西部都排名前列,僅2014年就舉辦了5場全國性巡回展覽;以兩江云計算中心為代表的信息平臺,已引入太平洋電信、中國聯通、騰訊等數據中心項目,已建成4萬臺服務器,整體建成后將形成81.5萬臺服務器的規模,是內陸規模最大的云計算數據處理中心。
平臺功能的提升離不開魚復、龍興、水土三個工業園區的開發和建設。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兩江新區區域內的工業用地面積從成立之初的44.4平方公里增加到了現在的152平方公里;科研用地也增加到30平方公里,物流用地有20平方公里。如此一來,整個新區具備了承接重大項目的承載能力和利用社會資本大規模投入的吸引能力。
隨著多平臺、寬領域的開放條件日益成熟,外資企業大量入駐到兩江新區。重慶矢崎儀表公司是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矢崎總業株式會社在重慶的合資企業,2014年入駐到兩江新區。公司總經理彭本楨告訴記者,“公司之所以在此扎根,正式看中了這里配套集群優勢和完善的開放功能。”
兩江新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自新區成立以來,累計吸引了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7.52億美元投資,世界500強企業入駐129家;新區進出口總值的增長幅度連續5年維持在70%左右,2014年的進出口總值超過3000億元,占重慶全市比重超過50%。
創模式:吸引高端產業快速集聚
5年的時間,在兩江新區這個國家級“試驗田”里,不僅建成了綜合的交通樞紐和功能性開放平臺,而且還集聚了汽車、電子信息、通用航空等一批市場廣、前景好、效益高、帶動強的產業,形成了“龍頭帶集群”的產業框架。
涵蓋重慶江北區、渝北區、北碚區3個行政區部分區域,牽涉多個利益主體的兩江新區,在項目推進和產業招商上緣何能如此高效?記者經過調研了解到,秘訣就在于兩江新區創新了開發管理模式和產業招商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具有內陸特色的開發開放路徑。
“兩江的創新,首先從開發管理模式開始。”兩江新區黨工委副書記曾菁華介紹說,過去的開發區往往是從一個準行政區快速向行政區過渡,容易產生諸多矛盾,影響效率。而兩江新區建立了“1+3”開發新模式,也就是不改變行政體制,而以資本為紐帶,新區管委會下屬開投集團出資55%,產業園所在區政府出資45%,雙方共同組建開發公司作為投資主體,進行開發建設。“實踐證明,這種靈活高效的開發模式,將新區管委會與各行政區的摩擦降到最低,整合了資源,保證了開發速度。”
“這種模式還實現了各投資主體的共贏。”湯宗偉介紹,一方面,三區通過兩江新區平臺獲得更多的城市建設用地規模,通過兩江集團負債,實現滾動投入,通過土地出讓收益和未來稅收,實現投融資平衡。在征地拆遷上,一舉化解了三區有地無錢,兩江集團有錢無地的難題;另一方面,新區將市級稅收返還部分全額用于三個園區的開發建設,區級稅收返還部分的50%用于三個園區的開發建設,余下50%用于三個園區的社會事務管理。
在理清管理開放模式之后,兩江新區開始思考如何進行產業招商,如何承接東部沿海的產業轉移,找準承接的重點。
事實上,沿海地區能夠轉什么?兩江新區要接什么、怎么接?這些問題在新區成立之初,兩江新區的決策者們都是經過深刻分析的。湯宗偉向記者介紹說,東部最可能轉移過來的有三種類型,換句話說,受到了三種約束以后,可能會轉過來。“一是環境發展的約束,給不了這么多容量,或者在現有容量的基礎上必須要減排;二是要素成本的約束,在要素成本的保障和要素成本的價格上,會造成企業轉移;三是市場資源的約束,尤其在東部聚集的一些跨國公司,它們會為了競爭的需要,來搶占西部市場。”
經過一番分析和論證后,兩江新區在產業的承接上突出了“三個多接”:從投資方式的角度上,多接產能擴張的、多接新建的;從項目類型的角度上,多接總部型、研發型和新興業態型的企業;從產業性質角度上,多承接屬于重慶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以及重慶市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那么,如何來承接這些產業的轉移呢?記者注意到,兩江新區重點采取了幾種創新的招商模式進行項目承接。
首先是“整機+零部件+研發+結算”的“垂直整合”模式,全產業鏈承接產業轉移。記者了解到,在重慶,這一模式更多地體現在電子信息產業和汽車產業這兩個重點的板塊上。以汽車產業為例,福特落戶兩江新區之初,產能只有30萬輛,隨著這幾年不斷的擴能,一大批原先布局在東部沿海的高中端零部件企業開始被吸引到兩江新區聚集。
其次是“資本+產業”的招商模式,通過以股權資金進入,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起到撬動社會資本的作用。比如,兩江新區通過政府購買企業原始股、企業定向增發、企業向政府回購股權等運作,成功引進了京東方顯示器件項目,并吸引了14家液晶面板配套企業落戶投資。
還有就是“訂單+制造”市場吸引式的招商。兩江新區的通用航空產業從無到有,快速做大,正是得益于這一模式。比如,兩江新區用50輛飛機的訂單引來了皮拉圖斯飛機公司落戶,不僅將中國公司總部暨生產基地、維修基地、交付中心布局兩江新區,還帶動了零部件制造商、民航學院等機構入駐,形成通用航空的全產業鏈。
模式的創新帶來的是優勢產業的集聚發展。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形成了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3個支柱產業集群,正在著力培育現代金融、商貿物流、保稅物流等現代服務業以及新能源和智能汽車、顯示面板、集成電路、云計算與物聯網、機器人等9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5年的建設,5年的探索,兩江新區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多平臺、寬領域的開放格局。下一步,兩江新區將圍繞內陸開放,打造內陸重要的增長極,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戰略支撐和內陸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載體。“兩江新區將重點構建多式聯運國際物流通道體系,推進‘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動發展;推進先進制造業創新升級和貿易轉型升級;探索金融的開放創新和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促進投資的便利化,推進重慶、兩江新區內陸開放邁上新臺階。”湯宗偉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