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戰略建設11Y大陸橋物流聯盟
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王宏麗11Y大陸橋物流聯盟
今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中央提出“加強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物流,立足區位優勢,建設好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這是中央第一次對國內省區明確提出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發展定位,為新疆的未來發展,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戰略新要求。11Y大陸橋物流聯盟
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新疆在參與國家戰略構建中找準自我定位、謀求快速發展、分享政策紅利的積極響應。“核心區”定位的提出,既是新疆對自身發展優勢客觀認識和經驗總結的結果,也是新疆對未來發展遠景科學決策和充滿信心的判斷。
新疆具備實現“核心區”的基礎條件、獨有優勢和發展潛力,主要表現在區位優勢、人文優勢、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當前最為緊要和突出的是:新疆正面臨喪失對中亞地區獨有的地緣優勢。這種優勢弱化效應突出表現為“通道效應”不斷加深。新疆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的極好優勢,邊貿總額不斷提升,貿易結構不斷優化,但如何讓新疆當地生產、加工的產品實現貿易出口歷來是被特別關注、但仍難以有效解決的問題,即新疆僅是國際貨物集散地,貨源和貨物目的地都在內地市場和國外市場,“兩頭在外”的“過貨通道”作用顯著。并且,目前出現更為明顯的趨勢是,貨物集散基地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功能正在弱化,更多的貿易交易直接在內地市場完成,新疆成為更加“赤裸裸”的過貨通道。加之當前內地省區紛紛提出向西開放、加大與中亞乃至歐洲國家的經貿合作,借助新亞歐大陸橋搭建起“渝新歐”“蓉新歐”“漢新歐”“鄭新歐”“西新歐”“粵新歐”“義新歐”等“東來西去”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日趨密集,新疆“通道經濟”建設步伐和成效將至關重要地影響新疆地緣優勢的發揮、“通道效應”的弱化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成功。
通道經濟,其發展的首要因素是具有良好的地緣優勢和便捷的交通設施。交通運輸網絡的體系化和便利化,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五通”建設之一道路聯通的主要內容。新疆的大道路建設已經形成集民航、鐵路、公路、管道運輸為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體系。“五橫七縱”高速、高等級公路網、七大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4條東聯內地和8條西出國際共12條公路大通道也在有序推進。但是,將新疆建成中國西部國際大通道,不是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核心目標,新疆戰略的核心,在于新疆產業的崛起,在于新疆產品的出口,在于“新疆制造”的知名。
新疆產業基地的構建,是新疆參與國際貿易交流與合作的有力支撐,是解決新疆“通道效應”的有力手段,也是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點內容。新疆提出“以經濟合作為主軸,以務實項目為支撐,充分發揮援疆省市作用,圍繞十大產業集聚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新疆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為機械裝備、綠色食品、服裝紡織、建材加工、精細化工、金屬制品、信息服務、旅游產業、商貿物流等產業迎來巨大發展。但是,應該更加關注的是,如何以人才、資金和技術聚集,帶動新疆當地工、農業產品的生產與出口,促進當地產業基地的形成發展,提高當地技術進步、經濟水平和社會效益。因此,諸如口岸過貨量、進出口貿易總額、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性產品進出口總額等一些以往特別重視、成為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到了該放下的時刻了。
今后,更應該關注農產品基地的建設情況,這可能意味著農民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更應該關注工業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的發展趨勢,這可能預示著新興工業力量的出現;更應該關注商貿服務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成長狀況,這可能代表著產業環境發展的改善。唯有淳樸農民的生產自覺、私營企業的快速成長、商貿流通的繁榮發展,“新疆制造”才能成為主流,通道經濟才能實至名歸,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就會快速向前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