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亞創業 7大類商機等著您
2014-04-10 10:07:31
Landbridge平臺
“中亞與我國經濟互補性強、市場進入門檻低、對與中國務實合作依賴性強、熱情高,有7大類商機等待中國商人。”
4月2日上午,由省商務廳主辦的“商務大講堂暨陜西與中亞:新起點,新機遇業務知識講座”在西安止園飯店舉行,原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姚培生先生,原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劉傳武,西北大學王建新教授等專家,向全省包括商務部門在內的20多個部門工作人員、企業界代表及本報征集的讀者等600余人講中亞。
中亞是中國石油、天然氣的重要來源地
70歲的姚培生先生曾長時間在中亞工作,對那里非常了解。他說,中亞國家對中國的政治信任度高于俄、美,他們很愿意和中國合作。“很多人問我,中亞國家會不會發生激變?我說很難預測,目前合作沒問題,但有隱患存在。”
“中亞國家是中國發展所需的石油、天然氣的重要來源地,是中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通道,是經濟互補性及重要的出口市場。”劉傳武認為,在中亞市場上,以下7大類商機可以開發:
一、中亞國家對中國的輕紡、家電產品已形成依賴性需求,目前可以引導走正規線路,從貿易型向生產型轉變;二、機電、高新技術產品性價比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巨大;三、資源開發和農業合作是當前投資的重點和熱點,可以繼續加強;四、境外“產業園區”建設成為一種新模式,可以征一塊土地搞個產業園,再招商引資;五、中國政府及其他國際機構的援助項目可以積極參與;六、服務業利潤高、空間大,尤其是酒店業等;七、利用政策便利,可以進行從中亞向俄羅斯的出口業務。
要樹立中國商人和商品的信譽
姚培生和劉傳武都說,中國商人如果要在中亞發展,一定要有長遠的打算,切不可急功近利,應該樹立中國商人和中國商品的信譽。
“中國企業要摒棄賺了錢就走的想法,要融入當地,給當地老百姓謀福利,建學校、修路,只有共贏才是最佳選擇。”劉傳武說。
西北大學王建新教授說,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還存在“交通不暢、語言不通、情況不明”三種困難,這些問題需要抓緊解決。他認為,陜西要進中亞,應該先打文化牌,讓文化、旅游先行。
“中國企業出去要減少盲目性,尋找合適的機構,做好前期咨詢,了解當地政策和環境后,再決定是否投資。”姚培生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