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治區八屆六次全委(擴大)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指出,要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全面推進對外開放。努力將新疆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和醫療服務中心,建設成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Acz大陸橋物流聯盟
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后,國家對新疆的發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其中,把新疆建設成為“內引外聯、東聯西出”的國家能源資源戰略大通道是重中之重。如今,新疆戰略大通道作用日益顯現,并以其基礎作用不斷加速著新疆開放的腳步。以航空、特高壓電網、信息網絡等為重點的空中通路,以高等級公路、鐵路為重點的陸上通道,以及以原油、成品油、天然氣管道為重點的地下通道,共同構筑起新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立體絲綢之路”。這既是新疆對外開放的象征,更是新疆加快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硬件。Acz大陸橋物流聯盟
空中:密織航線飛越絲綢之路上空
“從阿拉木圖到烏魯木齊,乘飛機只要兩個小時,太快了。”哈薩克斯坦商人佳德拉·薩合也瓦說,“很喜歡在中國新疆做生意,不僅往來方便,而且省心,我們只要下訂單,運輸、報價等其他的事都有專業的公司來辦。”
佳德拉·薩合也瓦的感受很有代表性。如今,以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為中心,密集的航線正沿著古絲路向兩側延伸,形成了以新疆為絲路中段核心,連接東西、覆蓋全疆的網絡格局。由烏魯木齊向西出發,南可至巴基斯坦,西及伊朗、土耳其,北抵俄羅斯、第比利斯等,通達15個國家和地區、23個國際城市,不僅覆蓋了中亞五國,還將航線延伸到了南亞、西亞和歐洲大陸;向東,從絲路起點段的西安,到沿線的蘭州、西寧、敦煌等國內城市,每日均有數個航班與烏魯木齊相連。
2012年,僅南航在疆的國際航班每周就達53班,南航國際航線承運旅客量達58.4萬人次。烏魯木齊已成為全國開通中亞航線最多、頻度最高、覆蓋最廣的城市。新疆作為中國向西開放的橋頭堡地位,借助密織航線網絡得到了進一步增強。
便捷高效的空中交通,讓五湖四海的人們打著“波音的”就可來疆洽談投資、旅游觀光。在第三屆中國—亞歐博覽會期間,南航新疆分公司不僅國內旅客運輸量持續攀升,比什凱克、塔什干等國際航線也持續升溫,客座率接近100%。
近年來,“疆電外送”空中通道也動作不斷。今年,新疆與西北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新疆段實現投產,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疆段全線貫通,年底將投運,拉開了大規模“疆電外送”的序幕。
地上:鐵路公路全方位與周邊國家接軌
還有一個多月,中國第二條向中亞、西亞、歐洲開放的國際鐵路通道——中國新疆霍爾果斯至哈薩克斯坦阿騰科里鐵路開通運行就滿“周歲”了。霍爾果斯海關統計顯示,近一年來,來自上海、連云港、青島、大連等地的集裝箱貨物,通過這條鐵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外,預計到年底過貨量可達200萬噸。
只有路通才能貨通。在新疆資源能源大通道建設過程中,公路和鐵路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新疆連通國內省市與國際的公路和鐵路建設正在提速。
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資料顯示,到2012年年底,“57712”的發展大格局已經形成——盡快在疆內構建“五橫七縱”高速、高等級公路網,建設烏魯木齊、伊寧(霍爾果斯)、喀什等七大國家級公路運輸樞紐,打通4條東聯內地和8條西出國際的12條通道,交通運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
如今,新疆鐵路布局也已從過去單一的蘭新線、南疆線,向著鐵路網狀結構轉變,全方位與周邊國家接軌。將來,新疆鐵路將按照“四縱四橫”主骨架,形成對外運輸的4大通道、6個口岸、完善配套4個鐵路樞紐的大格局。到2020年,新疆鐵路營業里程將增至近萬公里,覆蓋所有地市級城市和90%的縣級城市。<P> 通過這一條條現代“絲綢之路”,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與中亞各國開展經貿合作;越來越多標有“中國制造”的工程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食品、紡織品,從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部省份出口,源源不斷地進入中亞諸國及俄羅斯,甚至遠銷歐洲,換回大量的鋼材、礦石、原油和皮革等商品,這是在更高層次上發揮新疆能源資源大通道的作用。
明年,我國將正式開建額濟納至哈密、將軍廟至哈密、庫爾勒至格爾木三條鐵路。“這三條鐵路建成后,新疆的南、北鐵路通道將全部打通。屆時,蘭新線將不再是進出疆的唯一通道,新疆和西部的發展都將插上騰飛的‘鋼鐵翅膀’,新疆也將真正成為我國構建現代‘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交通樞紐中心。”新疆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寧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地下:西氣東輸不斷流淌國際能源血脈
人們在享受高速公路的便捷時,也享受著油氣管道大發展帶來的紅利。
今年6月,西氣東輸三線霍爾果斯—烏魯木齊段進入試運營,新疆油氣管道再添新血脈。待全線投產后,將從新疆輸送主要來自中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三國的天然氣,以滿足內地上億群眾的能源需求。
記者從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獲悉,中國石油正在加快建設西北油氣戰略通道。目前,該通道主要由西氣東輸一線、西氣東輸二線、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烏魯木齊—蘭州)、阿拉山口—獨山子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國內段)等16條干線組成,進口中亞油氣輸送能力總當量為3300余萬噸/年,管道建設水平和輸送技術水平達到了國際一流。
根據中國石油“十二五”三大管網規劃以及建設“新疆大慶”總體部署,到2015年,西北地區將陸續建成投產西氣東輸三線、四線等管道,進口油氣輸送能力總當量將增至6700多萬噸/年,全面建成引進中亞油氣資源、外輸塔里木油田上產氣和疆內煤制氣的陸上戰略通道。
這些能源通道聯接著石油產地與巨大的消費市場,它們和我區邊境線上呈扇面狀排列的29個各類口岸構筑成現代“絲綢之路”,讓新疆成為了實實在在的向西開放橋頭堡。“到那時,中國東部的消費者將感受到,在中國開放的前沿原來并非只有東南沿海。”王寧說。<袁蕾 朱維娜>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