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350億元的成交量刷新了中國網絡購物的新紀錄,而在這背后,是一場信息流與物流的極速運作。網購時代的到來,讓物流信息化聯網的需求更為強烈。 jY5大陸橋物流聯盟
11月14日至15日,在杭州舉行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推進會,宣貫《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綱要》、《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國家級行業管理系統建設方案》、《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區域交換節點建設指南》三大綱領性文件,是此次會議重要內容。這三個綱領性文件,為今后公共平臺的建設推進提供了索驥之圖。 jY5大陸橋物流聯盟
截至目前,公共平臺已在物流上游各行業的零售生產商以及港口、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等運輸環節廣泛對接與應用。使用公共平臺物流管理軟件的企業已有1萬余家,平臺連接數達到14.8萬家企業。公共平臺單個交換節點日數據交換能力達300萬條,企業通過平臺實現交換數據量累計超過4億條,日交換量穩定在200萬條。如今,公共平臺仍在延展“觸角”。浙江作為平臺起步點和全國管理中心,在應用方面的先行先試更是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通過采訪,我們發現,平臺的一次次應用不僅僅是悄然改變著物流的格局,也在讓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加“智慧”和“品質”。
編者按:從一批國內知名大企業對接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后的發展軌跡,以及中小企業物流信息標準化服務推廣成果已可窺見,公共平臺的應用正在改變物流的格局。如今,公共平臺已在物流上游各行業的零售生產商以及港口、物流園區、物流企業等運輸環節延展“觸角”。
物流園區
省錢又省時還省人
義烏物流園區管理服務質量大升級
●開發費用節省300萬元 車輛進出效率提高32%
“試點參與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既幫我們提高了效率,又滿足了各種各樣的信息需求,大大提升了各個物流園區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說起這個試點項目,義烏市交通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分管物流的副總經理趙曉表示,企業從中收獲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估算,僅開發費用就節省了300萬元,同時公共平臺提供了信息化管理咨詢、軟件應用維護巡檢、個性化功能升級等服務,在實際運行后幫助公司節省園區管理人員近20人。參與項目切實為物流企業帶來了實際經濟效益。除了節省開支,在使用依據國家平臺標準統一發放的車輛卡后,車輛進出物流園區的效率整體提高了32%。”
義烏是國內小商品交易集散中心,各物流園區內布局著政府職能部門、物流中介、物流企業等眾多的組織機構。貨物量大、職能較多,因此在營運高峰時段,園區內經常會出現道路擁堵、癱瘓情況;組織機構復雜,則對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也顯得多種多樣。
2010年2月,義烏市物流信息平臺試點參與了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通用軟件建設項目,開始使用物流基地類通用軟件。該軟件已在江東貨運市場、江北下朱貨運場、國際物流中心投入使用。
依據國家平臺標準發放統一車輛卡,車輛進出效率提高32%,園區停車場利用率上升17%,日采集車輛通行數據超過4000條,為地區交通疏導分析提供了寶貴的基礎數據。目前,該車輛卡可以在參與互聯工程的近30家園區內通行,依托車輛卡為載體,通過園區實現車貨交易比例達到21%。而對司機而言,通過公共平臺物流園區互聯共享工程,司機只需辦理一張車輛卡即可在全省30家園區內辦理會員,免去重復辦卡的負擔,據分析平均可為司機節省成本500元左右,降低司機運營成本。
趙曉表示,他們企業的四個物流園區在應用軟件的基礎上通過公共平臺實現了業務聯動。依托公共平臺NEAL-NET項目,還幫助企業打通了海關、港口、船公司等多個國際物流的重要環節節點,提升園區作業效率。企業信息孤島問題迎刃而解。同時,還實現了服務增值。入駐經營戶可以通過公共平臺應用中心享受到貨運物流資源、駕駛員信用考核、貨物全程跟蹤等眾多服務。
港口
Neal-Net網絡 海鐵聯運示范
讓“國際大港”的“科技強港”戰略有了支撐點
●為“可視化”奠定基礎,實現多種運輸方式一站式查詢
一個個巨大的集裝箱疊在開闊的港區內,龍門吊仿佛巨大的手臂有力地將集裝箱“提起”和“放下”,寧波港日復一日呈現著繁忙有序的場景。該港域是中國大陸主要的集裝箱、礦石、原油、液體化工中轉存儲基地,華東地區主要的煤炭、糧食等散雜貨中轉和儲存基地。2012年,寧波港域完成貨物吞吐量4.53億噸,位居中國大陸港口排名第3位,世界港口第4位。預計2013年貨物吞吐量將達到4.9億噸,同比增長8%。
在這些數據的背后,離不開“科技強港”有力的支撐。其中,2011年,寧波港域成為東北亞物流信息服務網絡首批試點港口。2012年,寧波港域集裝箱海鐵聯運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又成為國家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
寧波港集團信通公司總經理任海東介紹,目前Neal-Net網絡系統為寧波港區動態船期數據共享、集裝箱轉臺跟蹤等提供了相應的軟硬件支撐平臺和網絡系統。其中動態船期共享接口已有寧波航交所、寧波北侖集運基地、寧波船貨網等6家到單位試點使用,與浙江電子口岸、寧波九龍無葉等企業進行了技術對接,日均訪問量達到1300多次;集裝箱狀態跟蹤接口已有寧波世貿通外貿平臺、寧波簡達國際貨代等8家單位試點應用和技術對接,日均訪問量達到1500多次。
“以前我們也提供這樣的信息查詢服務,但是現在的信息更清楚、更全面,比如進門狀態、出門狀態等每個節點都很清晰。有了公共平臺集中展示和整合后,比如原來只能查到港口區域的信息,現在也能查到陸陸運輸信息,對于物流企業來說方便了很多。”
平臺型企業
“強強聯合”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初嘗公共平臺甜頭
●合作物流商翻番,快遞企業節約20%人力時間
“逐一去考察篩選物流企業,對阿里來說太費精力和時間,公共平臺為我們提供了相應的物流企業資質查詢服務,使得我們能夠在不用一家家單獨考察的前提下,實現與物流企業的快速對接。”這是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物流市場業務總監李勇瑞對阿里物流平臺和國家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結合給予的最真切的評價。
阿里物流平臺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在線物流服務,2011年初上線,為當前國內最大的在線發貨平臺。對高速發展中的阿里巴巴而言,一些物流企業不規范、信息化程度弱、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引發的問題直接制約著發貨平臺的發展,如何快速高效地實現與資質優秀的物流企業對接,成為了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從去年11月,阿里物流平臺和公共平臺在系統對接、數據共享以及信用建設等方面展開了深入合作,以公共平臺為依托,阿里物流平臺實現了與已經通過嚴格信用考核的物流企業的系統互聯,而阿里上的B2B會員在物流環節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此外,得益于數據互通,阿里物流平臺中貨物跟蹤數據的集聚能力和對接速度也有了較大提升。
作為直接受益者,物流企業對于兩大平臺“聯姻”的感觸也頗為明顯。來自中通物流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原來物流單子是靠人工下的,要先進到阿里巴巴物流平臺上下,不能一步到位。現在,阿里下的物流單子可以實時進入我們內部的ERP系統內,我們也可以實時把接單的信息反映給阿里,僅中間環節的人力和時間就節約了20%;此外,如果某個物流單子我們去做的話是虧損的,我們還可以拒單并反饋給阿里,真正實現了一站式服務。”
阿里物流平臺相關負責人表示,與公共平臺的合作為廣大電商企業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物流資源,增加了物流活動過程透明度,同時也有助于廣大物流企業誠信信息的積累,從而提升了電商企業的物流服務支撐水平。
商貿企業每天全程“跟蹤”2500萬元藥品
國內零售巨頭華東醫藥
收獲的不僅是安全
●單據處理由3小時縮至5分鐘,90%業務經公共平臺流轉
如今,華東醫藥通過公共平臺發送的貨物價值達到2500萬元/天,其90%的物流業務通過平臺進行流轉,公共平臺在為提升企業運作效率和節約開發成本等方面,都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因將原先手工錄入單據的方式轉化成系統自動生成,華東醫藥的錄入總體差錯率從原先的5%降低到0.05%;在單據處理上,由原來的3個小時,縮短到平均5分鐘可發送一張托運單。
隨著人們對食品藥品安全的關注程度不斷提高,國家對藥品行業的監管日趨嚴格,藥品制造、采購、銷售配送全程追溯的要求日益凸顯,物流信息化顯得尤為重要。公共平臺的接入,使得藥品生產、流通企業與物流承運商之間通過公共平臺實現互聯,為藥品在物流過程中的實現了“實時跟蹤”。
每天1000張左右,這是華東醫藥與承運商之間的日均托運單,如此大量的單據需要每天花2-3小時進行錄入,錄入差錯率高。之前,華東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缺少高效的物流信息傳遞渠道,“我們對于客戶關注的貨物的流向和到達情況也無法給出及時反饋。”華東醫藥供應鏈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10月開始,公共平臺與華東醫藥的物流供應鏈管理公司落實了具體互聯方案,并進行系統改造,并于2013年1月正式上線運行。
從華東醫藥與公共平臺互聯前后的各項數據表明,通過與公共平臺的對接,推動了供應鏈上下游互聯,實現了商貿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業務數據交換,提高了企業間業務協同效率。除了華東醫藥,新華書店也是與公共平臺對接后受益巨大的商貿企業。目前,浙江新華書店物流配送單據交換準確率提高到99%,信息及時性可加快3小時以上。如今,浙江新華書店通過平臺支撐了其1/4的物流業務和15億元的銷售額。
生活中任何一個環節也許都離不開現代物流。在老百姓看來離他們遙遠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其實已經悄然提升了千家萬戶的生活品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