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軒轅楊子ase大陸橋物流聯盟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推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加快外向型經濟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全市商務主管部門,在促進雙向投資和對外貿易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使命和作用。近日,記者專訪了市商務局局長呂恒軍,了解我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城市貿易往來及未來推進雙方經濟將會有哪些措施和政策。ase大陸橋物流聯盟
記者:目前,我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城市對外貿易往來情況如何?
呂恒軍:2012年,我市與中亞五國及俄羅斯進出口總值3.17億美元,同比增長35.39%,占同期我市對外貿易總值的2.44%。其中,進口0.22億美元,下降6.34%;出口2.95億美元,增長36.15%。俄羅斯是我市在這一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2012年,我市對俄羅斯進出口總值2.27億美元,同比增長15.83%。其中,進口2166萬美元,下降7.23%,進口商品主要有:直升機和柴油機零件等;出口2.06億美元,增長18.95%,出口商品主要有卡車、小轎車、蘋果汁等。
我市對中亞五國“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進出口總值8989萬美元,其中,進口21萬美元,出口8968萬美元,主要產品有卡車、飛機、牽引車、變壓器、氣象儀、機器零件、釀酒器、線纜、服裝、鮮桃等。
記者:西安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城市的經濟合作涉及哪些方面,有哪些特點?
呂恒軍:目前,受雙方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等因素影響,我市與中亞地區經濟合作表現為項目少,發展不均衡,合作面窄,層次不高等特點。2012年,西安地區企業在中亞完成承包工程營業額2700萬美元,涉及行業主要包括電力、石油測井、交通等行業。此外,我省先后有陜煤集團、延長石油、中大石油在吉爾吉斯斯坦投資石油產業,協議總投資額近兩億美元。中亞國家中的吉爾吉斯斯坦和俄羅斯在我市曾有少量投資,但所設立的企業目前均已終止。
在國內,我市與烏魯木齊、蘭州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在產業、經貿、科技等領域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合作與交流,有力地推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
記者:西安與中亞國家在經貿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作為商務部門,將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切實推進雙方貿易往來?
呂恒軍:西安與中亞國家在經貿領域互補性很強,合作潛力巨大。近期我們將推動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加速推進“五定”班列開通。發揮鐵路運輸“運行高速、手續簡便、運期保證、安全優質、價格優惠”的優勢,加快推進西安—中亞—歐洲“五定班列”的開通,把西安打造成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口岸物流樞紐和集散地;二是在中亞國家設立經貿辦事機構。以中亞等國的陜西商協會和我市知名企業在中亞地區已設立的辦事機構為平臺,加快設立西安駐中亞國家經貿辦事機構,廣泛搜集經貿信息,為企業提供信息服務,密切經貿往來;三是積極包裝策劃項目。針對中亞國家產業特點,策劃、包裝一批項目,吸引更多客商到西安投資興業,互利互補;四是組織我市企業走進中亞。力爭明年上半年,策劃在中亞國家舉辦“西安走進中亞投資貿易促進系列活動”,進一步加深雙方企業間相互了解,促進合作,加快我市企業走向中亞步伐。
記者:除了您上述所講,今年在推進雙方貿易往來方面還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和相關政策?
呂恒軍:近期,市商務局專門召開專題會議,圍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和橋頭堡”,研究制定具體措施,鼓勵我市外貿企業加強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貿易往來。
會議決定,市商務局將優先支持我市企業開拓“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市場。今年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將對開拓中亞和東歐等國際市場的企業給予政策傾斜,優先支持企業面向中亞和東歐開展市場拓展活動、進行企業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開展技術和品牌收購等,做大我市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貿易總量。支持我市外貿企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建立產品國際營銷網絡,鼓勵我市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有營銷渠道和優勢地產品出口。同時,擴大高技術和資源性產品的進口,減少貿易環節,促進進出口平衡發展。另外,還將積極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貿易促進活動。積極搭建和充分利用各種貿易平臺,組織外貿企業進行貿易對接和洽談,推介我市商務環境和優勢產品,幫助企業了解他國貿易政策,熟悉貿易環境,力爭年底前舉辦我市與中亞國家雙向投資貿易說明會,介紹中亞國家投資和貿易相關政策,增強企業投資針對性和意愿。
作者:軒轅楊子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