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黑吉遼內蒙古4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并就東北4省區間跨境交通和能源通道建設等問題充分協商——iZu大陸橋物流聯盟
今年是國家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十周年。8月17日,黑吉遼內蒙古四省區行政首長聯席會議召開,四省區圍繞“立足新十年,實現區域合作新突破,開創全面振興新局面”的主題,總結了4年來交流合作的成功經驗,研究探討了未來十年深化合作的思路舉措,簽署了《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與東北三省西部合作》、《東北四省區沿邊開放合作》、《東北四省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合作》三個協議,并就東北四省區間跨境交通和能源通道建設等問題進行協商座談。iZu大陸橋物流聯盟
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大發展日趨緊密
區域間產業的分工和合作是東北四省區十年合作的基礎,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有很強的共性,也有很強的互補性。近些年,圍繞能源開發,東北四省區交流合作日益緊密,尤其在煤、氣、化產業聯動方面,內蒙古為東三省配置了相應的煤炭資源,并建設了能源輸送管道建設,保證了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東北三省也將產業鏈條延伸至內蒙古,將其作為產業發展的配套基地。
東北四省區是我國重要的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根據簽署的《東北四省區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合作協議》,四省區將推動食品、畜產、林產、種業等領域的知名農畜產品加工企業和省級以上重點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交流合作,通過園區與園區之間、基地與基地之間的要素配置,開展合作共建,提升現代化、集群化、規模化發展水平。圍繞農牧業產業化經營,四省區還將推動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等中介組織跨地區、跨省際合作,建立農牧業產業化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動農牧業產業化一體化發展,實現優勢互補,提高整體競爭力。
基礎設施日漸完善——
大網絡呼之欲出
破解“聯而不通、通而不暢”,合力推進通道建設,推進重點跨境交通和能源通道項目建設是未來東北四省區合作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東北四省區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基礎。
2012年底,縱貫東北的哈大客運專線通車,極大地促進了東北地區的人員往來,也加快了東北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目前,東北四省區正在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無縫對接,多式聯運。今年,四省區將重點協商推動白阿線(白城—阿爾山)擴能改造工程、長春至西巴彥花鐵路項目等鐵路通道,長深高速公路金寶屯—康平段、扎蘭屯—齊齊哈爾一級公路等公路通道,朝陽至赤峰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通榆至梨樹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等能源通道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四省區通道網絡。
密集交織的空中電網、縱橫交錯的鐵路大動脈,不斷完善的高速公路網絡,緩解了四省區合作發展的瓶頸制約,為東北大交通網絡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攜手聯袂互動合作——
大旅游風生水起
2012年8月,東北四省區簽署《東北地區旅游與航空互動發展合作協議》,四省區聯合開展旅游促銷活動,共同宣傳別具北方特色的大森林、大濕地、大草原、大湖泊、大冰雪等大東北特色旅游資源和產品線路,提高了游客對大東北旅游的關注,擴大了中國東北特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四省區整合旅游資源,突出區域特色,共同打造草原濕地游、東北亞風情游、大美長白山游等精品路線,提升了“大東北旅游”的市場認知度和影響力。從2012年至今,四省區相繼開通了呼和浩特—哈爾濱—海拉爾、呼和浩特—通遼—大連等10多條旅游航線,形成了東北地區便捷的航空交通網絡,建立起更廣泛的連接東北地區和重點客源地之間的空中通道,提升了東北四省區旅游合作水平。
合力搭建對俄經貿平臺——
大開放格局初現
東北四省區陸地邊境線長達8676公里,是我國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和核心區域。充分發揮東北四省區各自地緣、產業、通道等方面優勢,建立經貿、口岸、物流、會展、市場流通等方面合作的長效機制,加快培育東北地區面向周邊國家合作開放的重點區域,優化沿邊開放空間布局,對打造我國沿邊開放的重要橋頭堡和充滿活力的沿邊經濟帶,提升東北地區整體對外開放水平,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2012年,黑吉遼內蒙古四省區舉辦了哈洽會、第六屆東北亞發展論壇等活動,四省區參展企業、俄羅斯參會外賓人數、簽訂的合作項目以及合同金額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此外,四省區圍繞經貿園區做大文章,黑龍江省在俄推動建設了15個境外園區,總投資41.8億美元,累計入園企業68家;吉林省在俄設立境外企業86家,中方協議投資額累計6.76億美元;遼寧省在俄投資建設了木業加工園區、汽車交易市場、瓶裝水基地等項目,內蒙古在俄投資企業達63家,中方協議投資額超過5億元。
根據此次簽署的《東北四省區沿邊開放合作框架協議》,四省區將在口岸、公路、鐵路、出海通道等建設方面統籌規劃,同步實施,并按口岸特點,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共建東北電子口岸平臺,并以重點物流企業為依托建設若干個物流信息港,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建設覆蓋四省區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