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能源全球化戰略大通道
2013-03-31 10:59:05
Landbridge平臺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后首次出訪的第一站選擇了俄羅斯,開啟了中俄兩國全方位的能源外交。此次出訪,中俄雙方不僅就俄方增加對華原油供應、建設合資煉油廠達成共識,而且歷經10多年的談判之后,兩國也終于達成了天然氣供應的合作協議。隨著其他能源通道的拓展,中國能源全球化戰略正在全面提速,全球的能源利益格局也將發生根本性改變。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暴發以來,我國的能源國際合作大大提速,中國能源大通道正在打通。
通道一:新絲綢之路正在重繪中國的能源版圖。作為兩個世界上資金流動最快的地區,以中國為代表的東亞和中東正在構造一個新的貿易圈,而這同時也必然會改變世界經濟總格局。在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都因經濟不景氣而步履蹣跚時,中國和中東國家的能源往來則取得非常大的進展。
通道二:中緬通道突破了馬六甲困局。長久以來,我國大部分石油進口要通過馬六甲海峽,這給石油安全帶來了極大的風險。“馬六甲困局”對中國的能源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
中緬兩國2010年6月簽訂的《中國石油(601857)天然氣集團公司與緬甸聯邦能源部關于開發、運營和管理中緬原油管道項目的諒解備忘錄》,標志著在馬六甲海峽之外,再增加一條海外原油進口大通道。從戰略意義看,中緬管道的建成將具有制衡意義。
中國的能源安全策略之一即開辟西南通道,石油通過印度洋,經緬甸進入云南,避免過分依賴太平洋(601099)這一進口原油通道。
通道三:新歐亞大陸橋開辟新能源貿易渠道。中國“西隴海—蘭新鐵路沿線經濟地帶”及“上海合作組織”區域是中國能源海外戰略的第三條戰略大通道——新歐亞大陸橋。
東北中俄原油管道、西北中哈油氣管道都經過新歐亞大陸橋區域。如今,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通過“東西伯利亞—太平洋”輸油管道支線,每年向中國供應1500萬噸石油,并計劃增加供應量。
可以預期,通過能源外交的帶動,這一區域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帶,并將加速變成中國的國際性、開放型能源經濟走廊。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