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貿易結構正在轉變
2012-11-03 17:45:15
Landbridge平臺
正如我們所知,中日韓三國之間的貿易結構以垂直性產業內貿易為主。這三國之間分工的貿易結構具有優勢互補的良好條件:日本掌握了高尖端技術,是世界公認的制造業強國;中國正從世界工廠轉向世界市場;而韓國則具有類似日本的、相對于中國更為優越的技術與經營模式。
基于此,中日韓三國的貿易結構已形成日韓兩國向中國提供零部件及材料,中國則以本國廉價的生產成本來加工或組裝后再向美國、歐洲等第三國出口最終產品的分工結構。中國對日本與韓國的零部件及材料進口依存度各達15.3%和13.1%(以2010年為基準)。
2010年中國零部件及材料從日本進口額達到1038億美元,主要進口產品為電子零部件及材料、一般機械零部件及材料、化合物及化學制品、電子機械零部件及材料。同時中國也從韓國進口了1028億美元的零部件及材料,其中電子零部件及材料達59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50%以上,化合物及化學制品達142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13.8%,僅次于電子零部件及材料。
談到日韓兩國之間的貿易,韓國向日本出口半導體存儲器、TFT-LCD等中高端基礎產品的同時,從日本進口核心零部件,其品種依次為初級金屬制品、電子零部件及材料、化合物及化學制品、一般機械零部件及材料。相對于中國,韓國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及材料中電子零部件及材料所占比重較低,汽車零部件及材料進口比重也較低,這說明韓國已成功實現汽車及電子產品的零部件國產化。
然而,中日韓三國之間的這種產業內垂直分工結構正隨中國零部件及材料產業的急速發展而呈現出逐漸弱化的趨勢。尤其是零部件及材料比重較大的中日貿易中,近期出現中國從日本的進口減少,出口急劇增加的趨勢。中韓貿易也出現類似趨勢。中國從韓國進口的零部件及材料占中國從韓國進口總額的比重由2004年的78.2%減少為2010年的74.5%。中國從日本進口的零部件及材料在對日本進口總額中所占比重也由2000年的73.1%大幅減少為2010年的58.9%。尤其在去年3月的東日本大地震以后,對技術轉移一向持有消極態度的日本企業也開始擴大在中國境內的零部件及材料采購率。這將進一步促進三國之間加工貿易關系的轉變。
中日韓三國貿易主要集中在電子電器、機械、汽車、鋼鐵等領域。目前中國是日韓兩國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韓國是中國第四大出口目的地,也是日本第三大出口目的地;而日本則是中國與韓國的第三大出口目的地。
考慮到三國之間的緊密貿易伙伴關系以及產業內垂直分工貿易結構的轉變,中日韓三國應加強水平分工合作,同時,也要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領域的合作。尤其作為汽車生產大國,中日韓三國應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以及銷售領域合作制定行業標準,以便在全球環保汽車領域獲得主導權。
此外,隨著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三國經濟向一體化發展是必然趨勢。中日韓三國已逐步形成亞洲最大的運輸鏈。因此,加大三國之間物流合作,構建完善的物流市場尤為重要,有必要通過規范通關程序并構建統一的物流信息系統來減少物流費用、提高運輸質量,進而提高東北亞物流的競爭力。
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簽訂FTA,三國不僅可以在零部件及材料領域實現貿易自由化,而且可以在最終產品領域通過廢除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來大幅減少對歐美等區域外國家的出口依存度。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