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十年的中歐班列面臨成長的“煩惱”
2021-09-06 09:58:33
Landbridge平臺
今年是中歐班列運行十周年
統一品牌五周年
疫情下的中歐班列
開行數量和貨物運量不斷刷新紀錄
但中歐班列也遭遇集裝箱緊缺問題
專家指出,“一箱難求”是中歐班列
迅速發展成果的體現
凸顯企業對中歐班列的信任
折射國外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需求量
眾多企業排隊候箱
今年上半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大幅增長,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選擇通過中歐班列向國外運送貨物,以致集裝箱緊缺,出現“一箱難求”的局面。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集裝箱價格由此持續上漲。
中歐班列獨具優勢
眾多企業青睞中歐班列的原因在于與空運或海運相比,中歐班列獨具優勢。空運雖快,但成本較高,再加上受疫情影響航線通行管控嚴格,企業較難通過空運進行貨物運輸。
海運雖運輸量大,但當前世界范圍內諸多海港擁堵嚴重,港口工作人員處理貨物效率低下,大大降低了海運的時效性,加上海運本身存在人員接觸、新冠病毒傳播的風險,中歐班列這一“鋼鐵駝隊”逐漸分流海運所承載的運輸壓力。
“中國制造”需求旺盛
“一箱難求”的局面不僅充分展現中歐班列的獨特優勢,更折射出國際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強大需求。新冠疫情背景下,國外制造業生產恢復緩慢,而中國制造業持續復蘇,實現正常生產,中國的市場供給恰好滿足了世界市場的需求。
一方面,防疫物資是中歐班列向國外運送的重要物資。根據國家鐵路集團公布的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歐班列共運送國際合作抗疫物資1232萬件、9.6萬噸。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國制造業良好發展態勢,機電產品、IT產品、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粘膠纖維、日用品、裝飾材料、建材、鋼材、化工品等制造業產品仍是中歐班列的主要出境貨源。
當前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接近飽和狀態,但海外市場對中國加工業產品仍然需求旺盛,尤其是中東歐國家和一些西歐發達國家,如德國需要中國生產的汽車零部件等,很大程度上對中歐班列的集裝箱供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箱難求”如何解決
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采取措施,努力緩解“一箱難求”的局面。
專家指出,要解決“一箱難求”,還需要努力發展回程貨源,帶動集裝箱回流。
(來源:新華社)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