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暴發是虛火?
2021-06-22 14:23:42
Landbridge平臺
海運市場的趨勢問題。為什么我們中歐班列關注海運問題?
海運貿易通常占全球貿易總量90%以上。疫情暴發的2020年,海運行業大半年時間遇冷,回頭再看,這一年海運貿易量也要占到全球的89%。如此大的體量,決定了海運是預判國際市場的晴雨表。
海運運力受限,缺箱少柜,許多原本屬于海運的貨物涌入鐵路,1%的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讓中歐班列又有了一輪新的暴發體驗。不少人認為,中歐班列的暴發是一種虛火,認為疫情終歸會消散,海運終歸會回到常態,屆時中歐班列就會一夜回到解放前。
疫情終歸會消散,這個前提是對的。但我們不知道時間點,醫生張文宏說,要等到沒有接種疫苗的國家地區的民眾都完成了接種,才可以談疫情結束的時間點。但如今的現實是,病毒在印度等地有新毒株產生,而疫苗全球可及性仍十分不平衡。
海運終歸會回到常態,這個引申對了一半。目前海運市場的確是過于極端了,亞洲-北歐一個40尺箱的運價到了14,000-15,000美元,讓托運人望而卻步。加上港口擁堵延誤,整體服務質量下滑嚴重,多個行業怨聲載道。海運的確總有一天要回歸常態,但是“常態”何嘗不是一種新的常態?
長期來看,海運運價勢必從15,000美元甚至更高的歷史高位下滑,但有多大的可能下滑到2019年時的2800-3200美元?船公司通過管控運力,擺脫了過去十年的“白菜價”和長期虧損,未來還會讓自己掉入深淵?疫情前,海運運力是長期過剩的。疫情結束后,船公司仍將實施積極的運力管控策略,大體保持如今的供方市場,“大不了就撤船”,是人們對船公司心態的猜測。更別提,還有許多趁著當前整體運力短缺,開始自購和長期租賃船舶的人。運價會降,但不大可能降回疫情前的低水平。
由于目前許多貨物從海運轉移到鐵路上來,中歐班列的運力也處于緊張狀態。班列運價也在上漲。有人關心,中歐班列的計劃能否增加,以提升運力?海運運價下調之后,中歐班列運價是否也會跟著下調?
即便未來海運市場有所緩和,大批貨物回歸海運,中歐班列發運計劃從長期來看勢必是穩中有升的,不可能下降。不過從運營和控制成本的角度,理想狀態仍將是供略小于求,也符合中歐班列保持運價穩定發展,吸引高附加值貨物的目標。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中歐班列回落到7000美元/40尺箱左右,海運回歸到5000美元/40尺箱的水平;鐵路比海運貴30%左右,市場應該能夠接受。
目前班列艙位緊張,到了什么程度?當月的前十天,就能完成整個月的艙位預定工作。艙位緊張,要訂艙也難。誰有回程貨源,拿艙訂艙都會容易一些,畢竟對于平臺公司來說,誰都有去程貨源,同時兼有回程需求的,運營成本就會低一些,也更愿意給艙位。因此對于貨代來說,積極開發充足的回程貨源,也是當下爭奪艙位的一個優勢條件。
利用當下的供方市場,中歐班列積極探索市場化運營,選擇哪些高附加值產品和高凈值客戶,如何實現補貼退坡等,不可否認是好的時機。許多跨國公司,已經認識到中歐班列的相對優勢,以及中歐班列帶來的供應鏈效益,減少庫存、更快到達目的地,可以幫助跨國公司加速周轉,降低產品成本,從而提高利潤。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問題無法回避。中歐班列的積壓擁堵,也在消磨其立命根本和競爭優勢。中歐班列發展之初,10來天半個月的時效,如今延長到一個多兩個月,是與班列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有問題,就反思,不忘初心吧。
(來源: 探索新絲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