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駱駝”馳騁歐亞大陸 成都中歐班列跑出“開放”加速度
2021-06-22 09:27:32
Landbridge平臺
歷史評價
2000多年前,作為”南絲綢之路”起點的成都,早已成為了世界對外交流與貿易的陣地之一。
千年后,隨著交通的發達,縮短了國與國、地區與地區、城市與城市之間的距離,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的中歐班列(成渝)就是一條嶄新的“新”絲綢之路,它延續了古代成都的通商文化。
而那些駝鈴聲中流通的絲綢、銅器、鐵器等商品也早已變成了機械設備、電器、家具、食品、汽車等生產生活必需品。
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上主要樞紐之一,成都國際鐵路港充分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推動通道輻射力不斷提升、區域經濟協同持續發展。
6月18日,成都首趟中歐班列跨境電商B2B出口專列開行。50柜滿載五金電器、汽車診斷儀等高貨值電商貨物的專列,從成都出發,馳騁9800多公里,預計12天到達波蘭的馬拉舍維奇,最快15天,商品就能到達消費者手中。這是成都鐵路港進一步豐富貿易方式,提升成都中歐班列競爭力的一次嘗試。
2013年,首趟“蓉歐快鐵”從成都青白江出發,成為奔跑在亞歐大陸上連通“陸上絲路”的“鋼鐵駝隊”。8年來,成都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8000列,成都國際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3000列,建立起以成都為主樞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成都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全球陸海貨運配送體系。
通道之變
構建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海鐵聯運通道
登記、吹氣檢測酒精、檢測體溫......6月16日,川觀新聞記者在成都機務段看見張熙時,他正在為出車做準備。2013年,首趟“蓉歐快鐵”開行,張熙也來到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成都機務段,成為一名火車司機。
“在8年的穿梭里,我與中歐班列共同成長。”張熙說,2015年,他從副駕駛成為了駕駛員。中歐班列的發車頻率也越來越高。“剛開通時,我一周就開一兩列中歐班列,現在,我一天要開3-4對中歐班列,多的時候,甚至要開5對。
不僅是開行班次多了,張熙還感受到了貨物的變化。“除了服裝鞋帽、酒類食品、機械設備等,一些高附加值的電子產品也開始乘坐中歐班列出口,而且班列重載率越來越高,甚至‘一倉難求’。”
張熙告訴記者,以前從成都始發的中歐班列主要通過寶成線行至廣元,然后遞次交由中國鐵路西安、蘭州局的火車司機接力駕駛,出境再交由沿途多個國家的火車司機駕駛至目的地。隨著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增多,寶成線已滿足不了需求,便又開辟了達成線作為中歐班列的行駛線路,兩條線路并駕齊驅,推動亞蓉歐班列戰略通道價值和穩定高效“帶貨”優勢持續彰顯。
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國際班列開行也突破10000列。成都青白江國際鐵爐港構建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海鐵聯運通道,連接境外59個城市和境內20個城市,構建起以成都為樞紐的通邊達海、內暢外聯國際陸海聯運通道體系,南向連通東盟全境、西向直達歐洲腹地、東向輻射日韓和美洲,北向對接中蒙俄經濟走廊,助推西部地區加速融入全球經濟格局。
產業之變
適鐵適歐產業共享通道紅利
走進青白江國際木材交易中心,很容易迷路。交易中心占地347畝,商家459戶店面形似,不時有大貨車穿梭其間,裝卸的木材也幾近同源——95%以上都是從俄羅斯進口的白松和樟子松。
2018年3月30日,中歐班列(成都)木材定制班列開行,“到目前為止,我們通過中歐班列從俄羅斯累計進口超過19萬立方米。”青白江國際木材交易中心總經理何仕海將各種數據牢記于心,“2016年,木材交易中心從金牛區洞子口搬到成都國際鐵路港,銷售額年均增長30%,最開始10多億,去年已經達到40多億元,連續翻了兩番。”
為何能翻兩番?“這得益于通道效益。”何仕海坦言,“原來,入駐木材交易中心的企業要從滿洲里、綏芬河口岸進木材,更像是一個二手商。現在,木材通過中歐班列直接拉到青白江,從俄羅斯工廠直接到終端。”目前,青白江國際木材交易中心入駐的企業也從20多家增至100多家。
成都國際鐵路港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正是因為通道效應的帶動,鐵路港的磁場效應才得以釋放,把通道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許多企業和鐵路港得以共同成長。
以中歐班列為引擎,成都國際鐵路港助推內陸開放經濟發展。8年來,有效推動了電子、汽車、機械等適鐵適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本地貨源占比超70%,年均帶動進出口貿易120億美元以上,“四川造”、特色農產品加快了“走出去”步伐。
“成都中歐班列已經成為全國各地外貿企業的最佳物流選項之一,2013年初搭乘班列進出口的企業僅有200多家,現在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超過1萬家企業。”成都海關所屬青白江海關副關長顏毅介紹,成都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自2016年11月封關運營后,發揮了重要的保稅倉儲、物流分撥等作用,服務全國7000多家企業,到2020年底其貿易統計量位居全國同類型保稅物流中心第二位。
開放格局之變
從構建樞紐到融入全球供應鏈
從歷史上的茶馬古道,到如今“一帶一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地位凸顯、機遇疊加,成都正釋放出面向世界開放發展的巨大潛力,也正在迎來開放發展的新格局。
成都,一座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城市,距離最近的沿海港口大約1700公里。成都中歐班列的開通從根本上打破了西部地區發展外向型經濟必須依賴港口的歷史。
“隨著國際分工不斷深化和全球城市在世界范圍內配置資源,21世紀的市場競爭將不再是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供應鏈與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成都國際鐵路港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成都國際鐵路港把握產業發展趨勢,緊抓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綜保區、金青新大港區和國家首批陸港型物流樞紐“四區一樞紐”疊加的歷史機遇,打造物流、商貿、金融、信息等融合發展的新一代內陸港口,協同全省全市開放型產業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
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需求,成都國際鐵路港依托國際班列創新拓展全球供應鏈服務平臺體系,為戴爾和TCL等成都本地產能提供定制化服務。2016年-2020年,TCL出口貨值、柜量年均增長近122%,戴爾柜值、貨量年均增長近111%。根據汽車產業的需求,為沃爾沃、一汽大眾、吉利、東風神龍等本地汽車產業提供“一對一”個性化供應鏈解決方案。
為此,成都國際鐵鐵路港口岸功能不斷完善,開放平臺能級也在提升。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全國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已獲批。加快建設多式聯運中心、箱管中心和全國首個鐵路智慧無人港,港口吞吐能力將達400萬標箱。
聚焦冷鏈物流、電商物流、多式聯運三大細分領域,成都國際鐵路港也在構建以“干線運輸 城市配送 末端提配”為特征的全球多式聯運配送體系。以此來推動成都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從而鐵路港才能從“區域門戶”到“國際門戶”。
(來源:金臺資訊)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