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堵塞 中歐班列放光彩
2021-04-06 10:02:51
Landbridge平臺
持續一周的挖掘,在蘇伊士運河擱淺并堵塞運河的“長賜”號,終于在3月29日被“解救”,全球海運和貿易的咽喉之道恢復暢通。
蘇伊士運河雖恢復暢通,但堵船事件的“蝴蝶效應”還在發散。擁堵的船只多達數百艘,長時間堵塞的航道突然開通,勢必出現多艘船只同時到達港口的現象,從而造成二次擁堵。換句話說,航道是通了,但港口卻堵了。
蘇伊士運河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目前12%的全球貿易、25%的全球集裝箱經由這條咽喉通道流通。德國保險業巨頭安聯保險公司估計,這次堵塞可能導致全球貿易量每周減少多達100億美元。
世界上80%以上的貨物通過海上運輸,總貨運量約為110億噸。由于新冠疫情沖擊,去年11月以來,集裝箱的成本已經增加了5倍。“長賜”號擱淺事故使這個本就昂貴的市場陷入困境。世界最大的集裝箱制造商稱,今年全球對集裝箱的需求可能創下歷史新高,從而進一步推高航運成本。
近5年來,蘇伊士運河已經發生過3次“堵船”。每一次事故的背后,都是數以萬億計全球貿易價值的蒸發。這一突發“堵塞”事件,給全球貿易敲響警鐘,觸發過分依賴海運所帶來的經濟危機。
全球化使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勞動力廉價的國家,生產成本雖然降下來了,但全球供應鏈卻越拉越長。長供應鏈隱藏的風險是巨大的,一旦一個環節出錯,貨物未能及時交付,對許多公司而言,后果可能是致命的。
海運雖然速度慢,但運貨量大、成本較低,相對安全,性價比高,因此受到很多貨主和貿易公司青睞。此次堵塞事件發生在普遍認為安全可靠的蘇伊士運河,若是再考慮海上軍事沖突等更嚴重和更不可控的風險因素,海運性價比還高嗎?
此次事件是全球供應鏈危機的一個鮮活例子,更加凸顯了替代路線的重要性。堵船事件后,中歐班列受到追捧。鐵路運送單個集裝箱的平均成本是中歐之間航空運輸服務的五分之一,時長則不足海運的一半。
建立更多的供應鏈來應對突發危機,將是全球都應重視并迅速實施的舉措。未來,全球貿易應該考慮建立蘇伊士運河的替代方案,用更多元、更現代化、更數字智能的方式來處理全球貿易與物流。
(來源:華聲在線)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