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班列運輸、公路全開、PR全面通關……|日均220單的中國優質貨物這樣走上了中俄物流大通道
2019-08-19 09:57:42
Landbridge平臺
每天,來自全國各地的標準集裝箱和非標超大貨物通過鐵路或公路向哈爾濱集結,10-15天后,它們最終將抵達目的地——遍及俄羅斯全境的123個主要城市。
其實,早在貨物發運之前,在哈爾濱的數據化平臺已經將繁瑣復雜的物流核算、預審報關等流程“搞定”,中俄貿易買家、賣家可以像在其他網購平臺一樣,輕松在線跟蹤貨物軌跡。
將中俄物流中制約發展的斷點打通,為跨境物流中的各方提供直接交流的平臺,“讓中俄跨境物流更簡單”這個目標,只有在哈爾濱實現了。
100多個中俄物流“連接員”,由衷感慨“未來可期,余生都值得奮斗”。
曾經的對俄物流痛點太多,
貨物在俄“玩失蹤”
做對俄物流數據化平臺,
緣于對俄跨境物流痛點太多。
今年42歲的張爽老家在牡丹江,2000年他從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專業畢業,之后機緣巧合干了12年的跨境物流。2006年,張爽來到俄羅斯,在國際物流企業DHL做中華區負責人,他在赤塔一做就做了四年半。
張爽回憶說,2006年前后,俄羅斯跨境物流還處于比較原始的混亂狀態,中俄之間的服務組織特別閉塞和單一,信息不對稱,信息交互的端口很少,交流的渠道很少。他經常接到國內物流企業同行電話,說他們在國內查不到貨物信息,比如不知道貨物到哪了,大約幾天能到,如何計算運價等等問題。當問的人越來越多,張爽意識到,中俄陸路物流信息化水平實在是太低了。
不僅貨物在俄羅斯經常“玩失蹤”讓中方沒底,跨境物流報價、運費結算更是“霧里看花”。“跨境物流核算的過程其實很復雜,并不是像國內物流那樣簡單的加減乘除。”張爽說,在國際物流中,每天工作量最大的一塊就是核算運價。從哈爾濱到俄羅斯看上去是一條線,但其實已經被分割成若干關鍵段,由不同的服務商來進行分段服務:國際貨運首先在國內段要找個國內貨運代理人,在口岸需要找一個通關代理人,在俄羅斯段還需要找一個俄羅斯貨運代理人。一般情況下,一次跨境運輸多的時候需要4-5家服務商來做。因此跨境貨物承運人需要咨詢各段的服務商,最后才能核算出總價來。這個詢價的過程一般需要24-48小時。
讓信息標準化,服務標準化。把千人千價變成千人一價,把斷裂的信息連接起來,把不對稱的信息對接上,這就是張爽和團隊打造這個平臺的初衷。2013年,張爽開始把想法付諸實踐,開始籌劃建設對俄物流數據化平臺。經過調研,張爽發現,由于中俄貿易體量和保有量小,兩國國情不同等方面因素,中俄物流信息化幾乎沒有人做過。“過去,從事中俄貿易的人群以小商小販居多,整體素質不高,他們多靠常年積累的經驗來進行跨境貿易。”張爽說,但再小也是市場,中俄貿易在全國來說可能很低,但對黑龍江來說,俄羅斯就是黑龍江的主流市場。所以,做好中俄物流服務,小市場有一天也會變成大貿易。
當時行業內許多人認為中俄貿易比想象的復雜得多,建立數據化平臺這一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張爽結合自己在海外跨境物流的經驗,借鑒國外跨境物流先進管理模式,建立以OTO,互聯網+,線上線下物流的對俄跨境平臺型組織。簡單的說,通過數據化作業平臺提供國際物流在線核算、數據查詢、物流金融、在線通關、行業協同、智能集裝箱管理、物流可視化等服務。
5秒報價、在線跟蹤,
中俄貿易網購平臺企業增量達1400%
在電腦上輸入“
張爽說,平臺提供覆蓋俄羅斯全境的全程可視化跟蹤服務。承運人可以在平臺上清晰地看到他運的貨在什么位置,什么時間抵達,就跟國內可視化物流模式一樣。
通過平臺還可以提前填報通關預審,在發運之前,平臺給承運人發出中俄海關預審單,由承運人填寫平臺審核后,到海關可以直接通關,不需要到口岸再次填寫,此舉提高通關效率15%以上。
“這樣的好處是能提前篩選出海關編碼錯誤,書寫錯誤,單詞錯誤等填報錯誤的信息點,比如在通關單上要填寫俄文,只要一個字母錯誤通關單就無效。而且中俄之間海關編碼不統一,同一種貨物在中國是一種編碼,到俄羅斯卻變成另一種。只要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會導致貨物無法正常出關。”張爽說,貨物滯留海關一天的費用240元,對企業來說,費用可能不算多,但耽誤的是寶貴的時間成本。“我接觸的一個客戶,他說一年光是在海關改單子,耗費的時間成本和費用就相當于一個寶馬X6。”張爽說。
張爽說,上下游之間的服務組織都可以通過平臺實現直接溝通,我們叫多利益主體的協調辦公。“這相當于一手托起中俄物流各方,讓各方主體都能在平臺上‘發聲’”。
張爽說,過去要賣一批貨到俄羅斯,中間為買賣服務的服務商特別多,有服務公司,報關公司,口岸、鐵路、海關、商檢等。這其中,每段服務都是斷鏈的,“他們之間是兩兩對應的,就像是傳聲筒,你傳給我,我傳給他,信息在傳遞的過程中不僅耗費時間,而且容易誤傳。
我們所說的協同就是把這一件事串起來,變成統一的整體,用最高效最快捷的方式及時處理貨運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大限度節省時間成本與物流成本。”張爽說,比如在過去運一批貨物,海關對貨物中某些細節進行咨詢,中間服務商只能輾轉找到廠家詢問,而如今,海關可以和廠家越過無數中間商直接對話,很可能幾分鐘就搞定,時效提高60%。
經過5年的運行,平臺漸成為行業翹楚,“這個平臺對所有人都是免費的,開放的,因此才吸引來幾乎遍及中俄跨境貿易的280多家主要服務商在平臺注冊,”張爽說,這些物流企業占中俄之間跨境物流全國運營主體80%左右。在俄運通平臺的帶動下,珠三角、長三角、華東、華南、華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初創期或成長期的外貿企業快速成長起來。2018年,平臺企業增量比前一年1400%。
“未來,所有的操作都將在數據化的前提下進行,弱化人的個體行為,讓整個物流體系更加高效,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張爽說。
這個由黑龍江交投集團斥資3000萬打造的中俄跨境物流數據化平臺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中俄之間的數據化物流管理服務平臺。“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以黑龍江為主體,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面對俄羅斯的物貿服務綜合服務平臺。先做服務,然后優化物流,面向全國,全面打通對俄貿易大通道。”張爽說,2018年俄運通平臺全年營收總額5.55億。
無數次談判攻克一個個節點,
中俄物流今非昔比
在張爽的朋友圈里顯示2018年飛行大數據,國內飛行51次,相當于每周一次出差,飛行時間140個小時,78710公里飛行里程,超過全國98.9%的客戶。而“空中飛人”的狀態從2014年就開始了,飛到企業所在地一對一見面談,甚至開國際會議時輪流談,跟客戶談訴求,談需要,談資源。
商談的內容集中在平臺使用功能上,“接受功能定制和各種吐槽”,張爽的這條朋友圈甚至接到了上百條回復,“有的貨運代理公司說,張總,我們想開通一種結算管理權限,這樣貨物承運完畢后可以直接在網上支付。有的公司說,張總,能不能幫我們融資借貸,等貨款回來再結算。”張爽說,客戶的每一條要求我們都會認真對待,事實上,如今這些問題我們都幫助他們解決掉了。
正本最關鍵的是要清源。
張爽知道,平臺給跨境企業提供的各種便捷服務固然重要,但從根本上疏通對俄物流瓶頸才是問題的關鍵。因此,代表中方對俄物流企業參加中俄道路運輸會議成為近幾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張爽說,中俄道路運輸一共有6個分委會,有汽運組、鐵路組、過境組、口岸組、合運組。每一次談判都需要2-3天的時間,每次幾乎都要一直談到凌晨。“三天的會議,其實有效信息不多,更多的是對相互的理解和包容。
剛開始的時候真地是‘雞同鴨講’,雙方說的根本不是一個事,因為中俄雙方立足點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國家的,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運輸企業關注的點也不相同。”張爽說。但談著談著,談到最后大家都認識到了對方的難處,互相理解,同頻共振,才是最終的目的。
張爽說,中俄交通運輸會議解決的是中俄道路運輸中的關鍵性、政策性問題,比如通關效率低、俄方口岸通關設備少,工作時間短等,都是通過一次次的談判逐漸梳理完善的。以俄方工作時間為例,各個口岸都不一樣,有的俄方口岸短的一天只有四個小時工作時間。為了加速通關
哈爾濱5個集貨倉滿負荷,
以哈爾濱為中心的中俄物流集散基地正在建成
在哈爾濱香坊區贛水路8號愛地大廈6樓,俄運通跨境物流數據化平臺服務中心的上百名工作人員忙碌地工作著。“北京時間上班,莫斯科時間下班”,張爽和團隊幾乎每天到晚上9點才結束當天的工作。加班常態化是因為跟俄羅斯最長有5個小時的時差,“我們快下班了,人家才剛上班,因此倒逼著我們跟著俄羅斯的時間走,”張爽說。
張爽的工作很雜,商貿、物流、技術三大塊都要統籌運作。一般上午時間,張爽都在集中處理中國客戶的需求,對前一天的和當天的問題進行匯總和梳理,下午時間集中處理俄方的問題。“我對員工的要求是小問題必須當天處理完畢。2018年全年訂單量8萬多單,平均每天220單,因此服務速度必須跟得上。今年力爭實現10個億的目標。”張爽說。
“我們是優質商品的搬運工。”2019年1月23日,還有半個月就要過春節了,與忙著采購年貨的普通人不一樣,張爽每天忙著向各處調運集裝箱。“由于春節前出貨量激增,青島、天津、上海運往俄羅斯的集裝箱告急,6天時間里200多個集裝箱都掏空了。許多企業著急發貨,各地倉庫卻沒有集裝箱可以裝貨,張爽每天都在與各地打電話溝通,電話常常一直打幾個小時……
2019年7月15日,結束了在滿洲里的調研,張爽看到,滿洲里倉每天裝卸20車場地明顯不夠用,急需解決大件超限貨物出境方案。此外,俄羅斯后貝加爾湖邊境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6000平木材集散場站,伊爾庫斯克果蔬集散中心,哈爾濱有5個集貨倉都處于滿負荷狀態。
眼下,俄運通第一步解決跨境物流瓶頸的問題已基本實現,第二步“讓跨境買賣更舒服”正成為攻克難點。“所謂買賣更舒服其實就是解決跨境貿易的細節問題,比如側重服務本省跨境貿易企業,用平臺的服務去聚集企業,讓企業享受到平臺的服務,讓服務不斷升級,服務范圍不斷拓展。讓企業用到最后離不開我們,不得不一直跟著我們走,進而第三步打造整個黑龍江的大通道、大物流、大交易跨境產業集群。未來要發展成以哈爾濱為中心城市的中俄物流集散基地,主推高附加值物流和時效性物流。”
(來源:哈爾濱新聞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