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港口系列研究:德國漢堡港
2019-02-27 09:11:44
Landbridge平臺
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2010年以來在經濟增長拉動下,德國就業形勢不斷改善,2017年失業率降至5.7%,為近25年最低;工資收入也穩步提高,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德國工資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1.1%。各界普遍認為,德國經濟結構均衡,基本面良好,增長動能仍然強勁。
2010年至2017年,德國固定資產投資年平均增長率達2.5%;德國各級政府財政狀況良好,2017年財政盈余高達366億歐元,為 GDP 的1.1%;核心通脹率逐漸提升至1.4%,并預計在2018年達到1.6%,處于貨幣政策較為理想的目標區間,穩定的物價為經濟運行提供了良好的貨幣環境。
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歷史性的“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2017年5月,中國成功舉辦了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100多個國家派代表參加。中國迄今已同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德國是最早對“一帶一路”倡議表示歡迎的歐洲國家之一。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和代表德國企業界的德國工商大會聯合發布的《新絲路——中國的大規模投資項目》研究報告中指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德國企業創造了巨大機遇。
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歐間相繼開通新的、更快捷的運輸線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這不僅便利了中德貿易,也為德國企業創造了巨大的銷售市場和眾多的第三方市場合作機遇。
圖1 德國 GDP(2008-2017)(單位:萬億美元)
數據來源:World Bank
據歐盟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德國進出口貿易呈繼續增長態勢,德國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6159.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5%,其中,出口14488.0億美元,增長8.6%;進口11671.6億美元,增長10.6%。貿易順差2816.4億美元,增長0.9%。
表1 2017年德國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表2 2017年德國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口額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從國別(地區)看,2017年德國出口貿易最多的前四位國家分別是美國、法國、中國和英國,上述四國占德出口總額的30.3%。荷蘭中國、法國和比利時是德國進口貿易最多的國家,上述四國占德國進口總額的32.5%。
德國前五大順差來源地依次是美國、英國、法國、奧地利和中國,順差額分別為749.9億美元、489.0億美元、414.1億美元、205.8億美元和170.4億美元;逆差主要來自荷蘭、比利時和捷克,分別為612.2億美元、177.5億美元和95.1億美元。
圖2 2017年德國出口主要商品金額及占比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從商品種類看,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是德國的主要出口商品,2017年機電設備和化工產品出口分別增長10.2%和9.4%,運輸設備出口也扭轉此前下降態勢,增長4.6%。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和化工產品同時也是德國進口的前三大類商品,2017年合計進口5794.3億美元,占德國進口總額的49.6%。
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德雙邊貿易額為1805.7億美元,增長11.2%。其中,德國對中國出口988.0億美元,增長16.2%,占德國出口總額的6.8%,提高0.4個百分點;德國自中國進口817.7億美元,增長5.7%,占德國進口總額的7.0%,降低0.3個百分點。德國與中國的貿易順差為170.4億美元,增長121.4%。中國為德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和第二大進口來源地。
機電產品一直是德國對中國出口的第一大類產品,2017年出口額為367.3億美元。運輸設備是德國對中國出口的第二大類商品,出口額309.2億美元。光學鐘表醫療設備是德國對中國出口的第三大類商品,出口額82.2億美元。前三大類產品占德國對中國出口的近八成。
2017年中國是德國出口增長最快的主要市場之一,對中國出口增長16.2%,僅次于德對俄羅斯22.9%的出口增幅。
德國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雜項制品,2017年合計進口554.7億美元,占德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7.8%。
表3 中德雙邊貿易額(2012-2017)
數據來源:中國商務部
漢堡港位于德國北部易北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76公里,瀕臨黑爾戈蘭灣內,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始建于1189年,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之一,在自由港的中心地帶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儲城,面積達50萬平方米。
漢堡港是歐洲最重要的中轉海港,是德國重要的鐵路和航空樞紐,市區跨越易北河兩岸,市內河道縱橫,多橋梁,在易北河底有橫越隧道相通。漢堡工商業發達,是德國的造船工業中心。
圖3 漢堡港集裝箱吞吐量(2011-2017)(單位:1000 TEU)
數據來源:www.smu-cemil.com
圖4 漢堡港干散貨和液體貨吞吐量
數據來源:www.smu-cemil.com
漢堡港是德國第一大港,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除此之外,漢堡同樣也是中歐班列在德國的一處重要樞紐。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
近年來,中國鐵路總公司不斷擴大中歐班列開行數量,促進了中國對外開放和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目前,中歐班列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標志性成果,并被喻為“一帶一路”上的“鋼鐵駝隊”。
中歐班列自2011年開行以來,從無到有,快速發展。其中,2011年至2016年歷年分別開行17列、42列、80列、308列、815列、1702列。進入2017年,中歐班列實現井噴式增長,全年開行3673列,同比增長116%,超過前六年開行數量的總和。2018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上半年共開行2490列,同比增長69%。初步實現重去重回,返程班列比例穩步提升。
2018年3月28日,首趟“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中(武漢-德國漢堡)從湖北襄陽北站出發,搭載著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襄陽工廠等企業生產的發動機、汽車零部件、軸承及儀表等貨物,在武漢臨空港中鐵聯集鐵路中心站加掛漢歐班列,經阿拉山口出關,駛往12000公里外的德國漢堡。這標志著中歐武漢班列首次開通“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中歐武漢班列開行的首趟“襄漢歐”國際貨運班列,全程需要15天左右。這也是繼從湖北宜昌發出的“宜漢歐”班列以來,漢歐班列共享模式的再次探索。
2018年8月26日,X8044次中歐班列(漢堡—武漢)順利到達武漢吳家山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這意味著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達到10000列。
以前從德國購買的配件走海運不但運輸過程繁瑣,運送周期需要45至50天,費用也偏高,但改為中歐班列后,不但縮短了運送周期,也降低了運輸成本。
(來源:中國港口)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