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研究報告
2018-04-10 08:44:46
Landbridge平臺
目錄
一.中歐班列概況說明
二.中歐班列整體空間布局
2.1 中歐鐵路運輸通道及主要口岸
2.2 三大通道主要貨源吸引區(qū)
2.3 中歐班列各類節(jié)點布局
2.4 中歐班列線主要運行線路
三.中歐班列運行現狀及問題
3.1 中歐班列主要運營主體
3.2 中歐班列運行現狀
3.3 中歐班列優(yōu)勢分析
3.4 中歐班列存在的問題
四.中歐班列帶來的市場機遇
一、中歐班列概況說明
中歐班列是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組織,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運行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間的集裝箱等鐵路國際聯運列車。
2014年,即“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前,“中歐班列”只在少數城市開行,2011年最早開行的重慶,主要是為了滿足惠普、宏碁、華碩等IT企業(yè)將其產品銷往歐洲,雖然重慶開行的班列出口貨源比較穩(wěn)定,也是最早實現每周一班的常態(tài)化運行的班列,但是回程載貨率仍然非常低。包括陸續(xù)開行的成都、鄭州、武漢等城市,由于各方面條件不成熟,空箱化非常嚴重,班列的發(fā)展嚴重受阻。
圖表1: 2011年-2017年內陸5大城市班列開行量增長圖
2013年9月和10月,“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大大加速了中歐班列的發(fā)展(參考圖表一)。而中歐班列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項目之一,不負重望,“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四年來,中歐班列已新辟運行線57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5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4個城市,累計開行數量6000余列。其中2017年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突破3000列,創(chuàng)中歐班列年度開行數量歷史新高,超過2011年至2016年六年開行數量的總和。運送貨物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服裝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家具、化工品、機械設備等品類。同時中歐班列每年運送貨物總值從2011年的不到6億美元逐步增長到當前的145億美元。
“一帶一路”建設不斷的在推進,中國與歐洲各國之間的貿易也在迅速發(fā)展,這些都成為推動中歐班列發(fā)展進程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歐班列仍處于發(fā)展初期,一直存在著綜合運輸成本偏高、無序競爭、進出口貿易不對等、通關不夠便利,以及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支撐能力不足等迫切需要加以規(guī)范和發(fā)展完善的問題。
二、中歐班列整體空間布局
2.1 中歐鐵路運輸通道及主要口岸
西通道:一是由新疆阿拉山口或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經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相連,途經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等,通達歐洲其他各國。二是由阿拉山口或霍爾果斯口岸出境,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通達歐洲各國;或經哈薩克斯坦跨里海,進入阿塞拜疆、格魯吉亞、保加利亞等國,通達歐洲各國。三是由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與規(guī)劃中的中吉烏鐵路等連接,通向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通達歐洲各國。
中通道:由內蒙古二連浩特口岸出境,途經蒙古國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相連,通達歐洲各國。
東通道:由內蒙古滿洲里(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出境,接入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通達歐洲各國。
主要口岸:阿拉山口、滿洲里、二連浩特、霍爾果斯
中歐班列通道不僅連通歐洲及沿線國家,也連通東亞、東南亞及其他地區(qū):不僅是鐵路通道,也是多式聯運走廊。
2.2 三大通道主要貨源吸引區(qū)
西通道:西北、西南、華中、華南等地區(qū),經隴海、蘭新等鐵路干線運輸。
中通道:華北、華中、華南等地區(qū),經京廣、集二等鐵路干線運輸。
東通道:東北、華東、華中等地區(qū),經京滬、哈大等鐵路干線。
2.3 中歐班列樞紐節(jié)點布局
中歐班列樞紐節(jié)點按照鐵路“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班列組織方式,在內陸主要貨源地、主要鐵路樞紐、沿海重要港口、沿邊陸路口岸等地規(guī)劃設立一批中歐班列樞紐節(jié)點。
內陸主要貨源地節(jié)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義烏、長沙、合肥、沈陽、東莞、西安、蘭州。
主要鐵路樞紐節(jié)點:北京(豐臺西)、天津(南倉)、沈陽(蘇家屯)、哈爾濱(哈爾濱南)、濟南(濟西)、南京(南京東)、杭州(喬司)、鄭州(鄭州北)、合肥(合肥東)、武漢(武漢北)、長沙(株洲北)、重慶(興隆場)、成都(成都北)、西安(新豐鎮(zhèn))、蘭州(蘭州北)、烏魯木齊(烏西)、烏蘭察布(集寧)。
沿海重要港口節(jié)點:大連、營口、天津、青島、連云港、寧波、廈門、廣州、深圳、欽州。
沿邊陸路口岸節(jié)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二連浩特、滿洲里。
2.4 中歐班列主要運行線路
中歐班列運行線分為中歐班列直達線和中歐班列中轉線。中歐班列直達線指內陸主要貨源地節(jié)點、沿海重要港口節(jié)點與國外城市間開行的點對點班列線;中轉線是指經主要鐵路樞紐節(jié)點集結本地區(qū)及其他城市零散貨源開行的班列。
三、中歐班列運行現狀及問題
3.1 中歐班列運營主體
目前的中歐班列主要是由各個地方政府部門牽頭,聯合鐵路、海關、大型國有運輸企業(yè)等聯合推動,貨物的攬收主要外包給市面上的許多貨代公司來完成,目前大部份班列靠政府補貼存活。可以說,它的運營主體主要還是各地地方政府,其中“義新歐”是唯一一條由民營企業(yè)義烏市天盟實業(yè)投資有限公司經營的班列。
中歐班列是由中國鐵路總局開行的,各條班線運輸定價,以及線路的開發(fā)均由中國鐵路總局進行決策,因此,也可說在國內的實際承運人是鐵路總局,而境外段承運人屬當路段的國家所有。
3.2 中歐班列運行發(fā)展現狀
中歐班列從2011年開始運行,在6年多的運營過程中,中歐班列物流組織日趨成熟,資源利用率穩(wěn)步提高,價格從初期到現在下降了40%。已開通的中歐班列途經國內三分之二的省區(qū)市,截止目前,中歐班列回程率已達到去程班列的50%以上。
2014年中歐班列共發(fā)運 308列 ,26070標箱 ,同比增加85%。其中渝新歐開行 102列 ,8664標 箱;蓉歐開行45列,3698標箱;鄭歐開行7列,6604標箱;漢新歐開行20列,1844標箱;蘇滿歐開行 35列 ,2920標 箱;義新歐開行 1列 ,82標 箱 。
2015年 中歐班列約1021列.約100000標箱。
2016年中歐班列取得驕人成績 :全年共開行中歐班列1702列 ,同比增加887列 ,同比增長109%。其 中,去程 1130列、同比增長105%: 回程572列、同比增長 116%。
2017年中歐班列達到突破性的增長 :開行量超過3000列 ,是2011-1016年開行數量的總和。其中,渝新歐開行700列,蓉歐開行777列,鄭歐開行493列,漢新歐開行375列,義新歐開行294列。
目前35個國內開行城市中,重慶、成都、鄭州、武漢、蘇州、義烏、合肥、沈陽、赤峰、大連、營口、哈爾濱、長沙、廣州、東莞、天津、西安、南京、大慶等19個城市已進入穩(wěn)定運營。
3.3 中歐班列優(yōu)勢分析
首先,作為國際物流貿易的新通道,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優(yōu)勢的體現。
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國際貿易越來越成熟,加上跨境電商的崛起,回顧目前的市場情況,可知中小型企業(yè)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據統計,中小型企業(yè)數量已經占據國際貿易中企業(yè)數量的99%以上,出口的金額也超過了總額的70%以上。
然而,中小企業(yè)由于受到生產規(guī)模和訂單數量的限制,每次的運輸量通常無法達到一個標準集裝箱的容量,在此情況下,中小型企業(yè)通常有二種應對的方 法:
1. 通過多批訂單合并出運的方式來降低單位的物流運輸成本。可是這樣會延長貨物交付周期,可能會面臨合同違約,失去市場份額的風險。
2. 通過整柜的方式出運。但是這樣會增加物流運營成本,進而增加產品成本,可能會面臨貿易虧損,使產品失去市場競爭力。
當然,除了中小型企業(yè),大企業(yè)同樣面臨著巨大的市場競爭力。如何合理高效低成本的配置現金流、實物流和信息流對于大企業(yè)來說尤為重要。
下圖根據多家知名全球物流運輸公司,對2016年進出口運輸批次(票)進行統計的結果(注:僅為國際海運服務方式)
可得出,在目前的國際海運服務需求中,海運拼箱服務占了非常大的比例。
同樣,對于國際空運進口市場來說,也存在物流成本浪費的情況。
使用國際空運運輸服務的貨物,通常都是運輸量較少的,而且是在市場需求較為緊急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運輸方式。
下圖是對國內某一線城市機場貨物存儲的統計結果:
顯然,相當比例的貨物在抵達機場后,收貨人并不是在第一時間提取。貨物產生滯留機場的情況,根據對市場用戶的調研得知:
1.由于市場企業(yè)用戶擔心國際海運服務時效性不穩(wěn)定,為了保障生產而安排了一定比例的貨物空運進口,作為額外庫存來進行備貨準備。
2. 市場企業(yè)用戶突然收到市場大量訂單,現有的原材料庫存無法保證后續(xù)生產,不得不通過空運的方式對于急需的原材料進行經濟補貨。
可是,由于空運方式運輸時間較短,通常貨物到達目的地還會略早于企業(yè)所計劃的生產日期。如果過早提取貨物,企業(yè)還需要安排額外的場地進行存儲和管理。從總體的物流管理成本比較,短時間儲存在機場倉庫是一種較為經濟和便利的方法。
通過對海運和空運的綜合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 并不是所有企業(yè)對于運輸的貨物都有強烈的時效性要求。
2. 并不是所有企業(yè)都有足夠多的貨物來滿足整箱運輸的要求。
而中歐班列作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一種綠色、環(huán)保、安全、快捷、穩(wěn)定的國際運輸新模式,很顯然,它可以更好的滿足市場企業(yè)用戶的這些需求。
1.服務的時效性
時效是權衡物流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服務的時效,不僅直接關乎于市場企業(yè)用戶的后續(xù)生產及市場銷售計劃的制定,也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市場企業(yè)用戶的成本和服務質量。
下圖就德國至中國各主要地區(qū)的運輸時效做的一個分析比較(以國際海運拼箱、國際鐵路整箱、國際空運三種方式,門到門的時效對比):
通過對這三種方案的時效比較,我們可以看到:
1. 鐵路方式的平均運輸時間只有海運方式的52%。
2. 對于空運方式,如果貨物到港后存放在機場倉庫,儲存期超過15-20天的,那么鐵路方式的時效基本可以與空運的方式持平。
2.服務的穩(wěn)定性
在國際長途運輸過程中,運輸的穩(wěn)定性直接影響到運輸方式的選擇,因為穩(wěn)定性制約著時效性,時效性的重要性上文已作說明。
一般來說,運輸服務商在報價的時候會給出一個平均的時效,而服務的穩(wěn)定性,是指服務商運輸時效有多少的比率是在合理范圍之內的。對于市場企業(yè)用戶來說,較為穩(wěn)定的運輸服務,可以最大限度地幫助其避免或降低整體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從而減少企業(yè)在不可預知的情況下,由于突發(fā)情況而導致的額外成本。
海運在所有運輸方式中,其穩(wěn)定性相對來說是較差的,海運運輸環(huán)節(jié)非常多,會受到車隊、碼頭、沿途港口和天氣狀況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集裝箱船臨時取消靠港、中途改港或到港無法停泊等情況時有發(fā)生,而在途信息跟蹤的不及時或滯后情況也較為突出。
空運服務時效短,相對來說穩(wěn)定性也比較好,整體服務中的在途信息跟蹤也是較為及時。但是,成本卻給市場用戶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中歐班列鐵路運輸相對于海運來說有一個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那就是穩(wěn)定性,如非遭遇極端惡劣天氣的影響,整體的服務性是比較穩(wěn)定的。
而在物流運輸成本方面,中歐班列的運輸費用只達到空運的1/5.
可以說,中歐班列以其實際表現,在服務與成本之間,為企業(yè)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和備選方案。
其次,中歐班列實實在在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fā)展和對外開放。
中國“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想的提出,旨在為其工業(yè)產能過剩尋求新的市場以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特別是“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內陸城市,不沿海,外向型經濟發(fā)展受其一定的阻礙。中歐班列的開行,通過陸地運輸彌補其先天的不足,來拉動地方對外經濟貿易的發(fā)展。
渝新歐不再是一條簡單的中歐班列通道,它在推動重慶產業(yè)轉型發(fā)展的同是,還開始重塑重慶外向型經濟發(fā)展的模式。長期以來,內陸地區(qū)處于國際產業(yè)分工的末端,重慶作為西南城市,必然在其列。近年來,重慶以“筆電”產業(yè)為突破口,除了最早落戶的惠普以及電子產業(yè)代工商巨頭富士康,陸續(xù)的吸引了宏碁、華碩、思科、東芝等5大品牌商,廣達、英業(yè)達、仁寶、緯創(chuàng)、和碩等6大整機商,以及860多家零部件廠商迅速集聚重慶。
最早,“渝新歐”的開通在很大程度上是解決重慶筆記本產業(yè)集群的運輸問題。在產業(yè)結構的調整和互動中,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下,渝新歐快速壯大,越來越多的本地知名企業(yè)及周邊企業(yè),搭乘專列走向歐洲。重慶力帆汽運是在俄羅斯賣的最好的中國品牌汽車,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搭上了“渝新歐”這條快速通道,而福特汽車更是其長期戰(zhàn)略合作伙伴。
“渝新歐”班列運輸的產品中,IT產品、汽車整車及配件和機電產品占了40%。而不產一粒鉀肥的重慶,正成為我國內陸最大的鉀肥集散中心,每年鉀肥流通量達到300萬噸;同樣,不產品一粒咖啡豆的重慶,通過與后谷咖啡合作,開通“咖啡專列”,硬生生打造出全國最大的咖啡現貨交易平臺,此平臺運營1年多來,已實現交易額80多億元。
蓉歐班列的開通成為提升成都投資環(huán)境、增強城市競爭優(yōu)勢的戰(zhàn)略選擇。蓉歐班列鋪劃了3條運行線:中線(成都至波蘭羅茲)全長 9826 公里,終點延伸至波蘭羅茲、德國紐倫堡、荷蘭蒂爾堡、比利時根特等歐洲端點城市;南線通過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衍生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覆蓋中亞、西亞、南亞及南歐地區(qū);北線(成都至俄羅斯莫斯科),覆蓋獨聯體及其他東歐國家。
蓉歐班列鋪劃的三條線路,正是為了配合其蓉歐+城市、蓉歐+企業(yè)、蓉歐+電商的戰(zhàn)略實施,如臺灣的冠捷,經由廈門口岸,搭乘蓉歐將其產品運往波蘭羅茲;而包括 DHL、UPS 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物流公司組織華東、華南、華北及成都本地外貿企業(yè)及跨境電商企業(yè),通過該班列將IT產品、汽車零配件、家電產品、服裝鞋帽、工業(yè)品、日用品等貨物運往歐洲;包括蘋果、戴爾、TCL、格力集團、神龍汽車、一汽大眾等公司都是該線路的大客戶。
而通過蓉歐班列的成功開行,成都鐵路口岸還先后獲得了肉類和水果口岸資質、汽車整車進口指定口岸資質等。
無疑,蓉歐班列為中國西部,為成都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注入快速發(fā)展的動力。可以看到,通過蓉歐及現有產業(yè)的效應,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yè)、產業(yè)將不斷匯聚成都,進而加速帶動產業(yè)升級。
還有更多的內陸城市通過中歐班列的開通,開始發(fā)展或承接外向型產業(yè),推動了地方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武漢16條中歐班列線路的開通,打通了武漢至捷克帕爾杜比采、波蘭戈茹夫、俄羅斯莫斯科、白俄羅斯明斯克、德國漢堡等多個歐洲城市的陸路通道。這增加了武漢在對外貿易方面的競爭優(yōu)勢,使得國內的冠捷、英利、奇宏科技和國外的迪卡儂、世界奶粉巨頭澳優(yōu)公司紛紛向武漢轉移生產布局。
鄭州中歐班列隨著“運貿一體化”戰(zhàn)略的全面鋪開,“以運帶貿、以貿促運”的良性產業(yè)結構催生出了 “鄭歐班列+跨境電商”的獨特聯運模式,促進更多的進出口貨源搭乘班列運輸,同時,通過直采直購與生產廠家直接合作與建設中外合作物流產業(yè)園區(qū)等形式,吸引波蘭、韓國、德國、白俄等境內外電商企業(yè)入駐。可以說,鄭歐中歐班列的開通,是鄭州發(fā)展國際貿易的重要舉措。
西安長安號的開行,真正實現了產能合作,互聯互通。“長安號”是混編班列,班列上可容納集裝箱貨物,也可容納露天的大型機械設備,而西安港作為中國西部地區(qū)唯一獲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口,已完全被納入國際貨運體系,保證了國際貨物的便攜化運輸。寶雞石油鋼管有限責任公司的產品通過長安號已出口到印度、蘇丹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眉縣制磚機廠、陜西重汽等企業(yè)成為“長安號”上的座上賓。
3.4 中歐班列存在的問題
鑒于中歐班列是由各地政府牽頭組織的,導致各地為了提高當地的貿易出口總值,為了政績,重復的開設新線路,既導致線路及貨源地同質化嚴重,又造成通道口岸的擁堵;同時依靠政府財政貼,進行無序競爭,導致鐵路資源的浪費。不得不引人深思,或許加速中歐班列的市場化,才能讓其走得更遠。有例子在先,“義新歐”就是完全市場化的產物,同時,“義新歐”也是唯一零空箱運輸的班列,在完全沒有政府補貼的情況下,已基本實現了不虧損,不得不說這個結果是來自于市場化手段的成功運用。
而中歐班列沿途部份國家基礎設施落后,運行速度有的甚至低至20公里/小時,通關手續(xù)繁瑣,鐵路軌距不統一,中途多次換裝,導致成本升高效率低下;而境外運輸價格同比國內段明顯偏高,且下降空間有限,這樣造成中歐班列貨物運輸的成本很難降低。
回程貨源供應不足,空箱空載現象嚴重是目前所有班列存在的最大的問題。目前在中歐、中亞貿易中我國存在著巨大的貿易順差,沒有回程貨物,很多運出去的集裝箱在卸貨后沒有用武之地,不得不在當地低價賣掉,造成了極大的浪費。
四、中歐班列帶來的市場機遇
中歐班列在整個對外貿易運輸占比中,還不到10%,90%的運輸仍然采用傳統的海運或空運,可以說中歐班列屬于小眾型產品。但是,中歐班列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產物,作為“一帶一路”的先行者和重要的載體,它的前景是可預見的,成長中的行業(yè)或企業(yè),往往充斥著大量的機遇。
4.1 以“一帶一路”總體戰(zhàn)局來分析,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旺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前提,也是中歐班列暢行的基礎。然而,“一帶”沿線上的西北部各省區(qū)鐵路、公路及高速公路密度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需求旺盛;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qū)普遍基礎設施落后,基礎鐵路網絡方面支撐能力不足,沿線部分路段設施落后,運輸能力有限,而又受其剛性財政的約束,部份國家建設投資嚴重不足。據統計,發(fā)展中國家目前每年基建投入約1萬億美元,但如果想要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速和滿足未來的需求,這個數字每年還需遞增。面對巨大的基礎設施工程投資需求,越來越多的中國工程企業(yè)參與其中。2016年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yè)務完成營業(yè)額1594億美元,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完成額達到760億美元,占對外承包工程業(yè)務完成營業(yè)額的47.7%。隨著中歐班列的飛速發(fā)展,中國企業(yè)參與班列沿線國際鐵路、場站、裝卸、集散、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
4.2 在中歐班列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班列運營平臺及貿易企業(yè)對于供應鏈業(yè)務及金融的需求不斷增加。“一帶一路”的倡議,本身就是為了通過與亞、歐、非等沿線國家進行互聯互通的經濟合作來解決國內工業(yè)產能過剩以及尋求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中歐班列的便捷性,更是讓越來越多內陸企業(yè)不用繞道沿海,直接通過中歐班列,與中亞、中歐等國進行貿易往來。中歐班列的便捷性與相對性的低成本,加快了企業(yè)的發(fā)展與貿易需求,同時,對于資金的需求也就相應的變得迫切。據2018年1月5日新華社報道,人民銀行重慶營業(yè)管理部等9部門日前聯合印發(fā)《關于推進運單融資促進重慶陸上貿易發(fā)展的指導意見》,賦予鐵路運單融資功能。可以說這是為了滿足中歐(重慶)班列、中新(重慶)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南向大通道建設等金融需求。部分物流企業(yè)成功簽發(fā)鐵路提單,部分銀行金融機構成功實現鐵路運單、提單交單的信用證業(yè)務突破,加大了對平行汽車、機械設備等進口商的弱擔保貿易融資支持力度。第三方貨物監(jiān)管、處置、增信等配套體系逐步建立。可以認為,重慶印發(fā)的指導意見算是一個信號,后續(xù)隨著越來越多的中歐運營平臺及市場企業(yè)對于資金的需求,鐵路運單的融資功能將變得越重要。
4.3 以中歐班列的市場化進程及自身發(fā)展來看,諸多市場企業(yè)面臨著挑戰(zhàn)也面臨著機遇。首先,中歐班列想要走得更遠,未來其全面市場化運營成其必然。而市場化導向的是更多企業(yè)可以參與其中,進行有序競爭,這對于眾多物流、貨代及供應鏈企業(yè)來說,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其次,中歐班列自身服務能力的提升,互聯網、可視化技術的掌握(針對中歐班列在途情況、運輸時間、運輸易腐貨物時的溫度控制、光感溫度、口岸換裝信息等);第三,口岸擁堵解決的方案及通道建設等一系列問題,對于市場不同行業(yè)的企業(yè)來說都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商機。
4.4 從中歐班列運輸的產品結構分析(參照中歐班列運行線路圖主要貨品一欄),高新技術類產業(yè)是目前各個城市與歐洲經貿合作的熱點方向。根據對各條班列所承運的產品類型來看,各城市中歐班列去程的主要產品,均以汽車、汽車配件、機電設備、電子產品及其相關零部件為主,除去這些產品的高附加值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新技術類產業(yè)是目前各個城市與歐洲經貿合作的熱點方向。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fā)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zhàn)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