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合作促成中歐班列多方共贏
2018-03-28 09:27:10
Landbridge平臺
中歐班列開通后,山東成為日韓企業借道中歐班列走向中亞和歐洲的首選。目前已有日韓企業開始搭上山東的中歐班列,將汽車配件、電子設備等運往中亞和歐洲各地。(大眾網)
以往日韓企業的貨物基本通過海運發往中亞和歐洲各地。原因在于,海運除具有運量大的傳統優勢外,與陸路運輸相比,海運還少了很多不同國家間設置的關卡。
這些優勢都在無形中降低了海運的成本,讓沿海國家和地區擁有了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的比較優勢。例如沿海國家出口商品擁有更具競爭力的市場價格,進口資源不用承擔內陸國家過高的交通成本等。這種比較優勢日積月累便會拉大內路國家與沿海國家間的發展差距。久而久之,大多數內陸國家便會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陷入被動,被逐漸邊緣化。而中歐班列的不斷開行壯大,則讓這一格局開始發生改變。內陸國家開始有望突破沒有海港而對自身經濟發展造成的制約。
中歐班列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統一運輸組織、統一服務標準等措施,創造了安全快捷的全新陸路運輸方式,讓陸路運輸魅力被再次點燃。借助中歐班列的開行,沿線內陸國家的人員、經貿往來不斷加強,發展活力得到激發。日韓部分商品運輸的“棄海轉鐵",更從側面印證了中歐班列開行,為沿線內陸國家創造了難得的發展機遇。
可以說,中歐班列的興起得益于中國,沒有中國政府互利共贏的開放政策,就不會有中歐班列。但中歐班列的成功,卻取決于沿線各國,甚至世界。
試想,中歐班列沿線經過如此多的國家和地區,如果沒有當地政府同樣默契的開放政策支持,沒有當地穩定的地區局勢,中歐班列要想從中國翻山越嶺一路安全快捷的到達歐洲,是很難甚至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中歐班列沿線各國是否同樣秉承互利共贏的開放態度,地區局勢是否穩定,是中歐班,乃至整個“一帶一路”倡議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系列,關于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發展態度的論述,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由此可見,開放合作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融入世界的前提。唯有各方堅持互利共贏,秉承開放態度,交流合作共同努力,中歐班列才能幫助更多沿線國家實現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造福更多沿線國家和人民。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