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鑄就中歐貿易“鐵龍”
2017-09-11 10:44:33
Landbridge平臺
9月6日16點40分,一列中歐班列從鄭州出發,前往德國漢堡。自2011年3月19日開出第一列中歐班列,至此,中歐班列已經開行突破5000列。班列開行初期,各地政府通過補貼等措施培育市場,為保證班列穩定開行,樹立中國至歐洲鐵路國際聯運品牌和“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9月7日新浪新聞)
成功來之不易。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件讓國人驕傲又讓歐洲人民歡喜的大事。六年多來,中歐班列市場從初創規模、鮮有人問津,到如今突破5千列,期間經歷了多少曲折和考驗,做了多少繁瑣艱難的市場開拓工作,也許只有當事人能說明白。但千言萬語的苦楚,早已被成功的喜悅所掩蓋,今天的中歐班列市場已然供不應求,只有提前半個月預約才能獲得箱位,成了中歐之間貿易發展不得或缺的香餑餑。
眼光長遠的大手筆。早在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前往歐盟的國事訪問中,就高瞻遠矚地提出,中歐雙方應該把簡單買賣型貿易合作,提升為各領域聯動的復合型經貿合作,力爭早日實現年貿易額1萬億美元的目標。如今夢想早已成真,中歐班列已實現了對接國家西進戰略,成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骨干力量,更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大大促進了“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快速實施進程。實踐證明了,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不怕艱難的長征路。中歐班列從發展到今天開行數量實現爆發式增長,開行密度不斷加大,多數線路實現了常態化運行,形成西、中、東三條中歐鐵路運輸通道,成為中歐之間的“貿易大使”、“國際大通道”和“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集裝箱國際“鋼鐵絲路”,中間開創的挫折可想而知。55個月的努力付出,終于從開初的無貨源,工作人員跑企業磨破嘴皮,要靠當地政府補貼才能運行的苦日子,發展到今天北達俄蒙、南連東盟、東至日韓、西到歐洲的國際物流通道網絡,全長幾萬公里的路程,鋪畫了運行線52條,國內開行城市達到32個,到達歐洲12個國家32個城市的宏大藍圖的實現,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善于拼搏的頑強作風和民族精神。
我們相信這條便捷穩定、安全高效便捷的國際進出口貿易綠色通道,將為世界人民創造更多的奇跡和效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