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鐵路行業在我國多式聯運產業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
2017-08-21 08:43:53
Landbridge平臺
今年初,國家十八個部委聯合簽發了《關于進一步鼓勵開展多式聯運工作的通知》,這顯然是建國以來較為罕見的需要如此多的部門共同配合促進的一項工作。多式聯運產業作為我國現階段的國家戰略已經受到各級政府和相關行業部門的高度重視。2016年12月,交通運輸部頒布了由全國各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物流行業龍頭企業共同申報的“第一批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16個入選項目分別代表了公鐵水航聯運、城市配送、跨區域冷鏈、駝背運輸、一帶一路、國際鐵路聯運……不同板塊的項目代表,中國鐵路作為擁有海量優質地產、密集運輸網絡、先進運力裝備的國家級物流運輸企業,參與多式聯運的熱度在不斷地升溫。
多式聯運”是由兩種以上運輸方式共同完成貨物運輸的物流組織方式。其對不同運輸方式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具有很強的組合與優化功能。與傳統物流組織方式不同,多式聯運利用“一票制、集裝化、標準化”等物流組織特點,結合信息平臺的支撐,可以大幅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周轉效率,且對全社會的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產業升級都具有極強的促進作用。在我國,這種物流組織方式在物流行業產值的占比不足20%,而在發達國家,多式聯運在本土物流行業產值的占比平均為37.8%,發展空間極為可觀。
鐵路運輸在我國的物流產業中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壟斷優勢。貨運改革以來,在國家和鐵路總公司的倡導下,各級鐵路部門在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的嘗試中,逐漸由原來的政府服務模式向以客戶需求為主導的物流企業服務模式轉變。縱觀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演變史不難發現,鐵路作為國家的基礎性產業,其參與多式聯運的成熟度從根本上決定了一個國家和地區多式聯運產業發展的實際水平。面對國家的多式聯運發展戰略,中國鐵路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
融入地方經濟發展,促進產業協同。長期以來,鐵路行業的半軍事化管理,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管理模式,使得鐵路物流產業的發展與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之間造成錯位與脫節,資源浪費嚴重。而國家十八部委共同推動的發展多式聯運戰略,從鐵路和地方的物流園區功能統籌規劃,到公路、鐵路、水路的集裝化轉運基礎設施建設,再到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為鐵路的物流產業融入地方政府的大物流、大通道建設與發展,構建了雙方更多協同創新的新契機。
合理解讀國家政策,促進適運貨源回歸。去年9.20以來,全國范圍的公路治超,可以說是國家促進全社會物流產業升級發出了鮮明的主張。而面對急速攀升的鐵路貨物運量,帶來的不僅是貨運收入增加以及鐵路封存車輛運力的解封。這一時期,更是鐵路貨運思考和實踐如何科學定位自身的物流服務功能,發揮干線運輸600公里以上長交路、集結貨物的運輸優勢,承擔與公路等其它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服務經濟、降低全社會總體物流成本責任,謀求持續健康發展的最佳時間窗口。
理解國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實踐鐵路物流服務體系的市場化轉變。鐵路作為我國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塊領地。一直以來,單純國有體制性質是鐵路貨運參與社會市場經濟活動沉重的無形束縛。而今,鐵路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意見已經逐漸清晰。適逢鐵路貨運參與國家多式聯運戰略發展的新時期,混合所有制這列恰逢其時的動車,勢必會為鐵路企業、社會三方、四方物流企業以及金融、保理、地產行業的乘客創造越來越多的同乘共濟、開拓創新的嶄新旅途。
然而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面前,若要實現創新發展,中國鐵路同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物流服務方式的轉變。鐵路現行的物流服務方式仍然沿襲傳統的計劃經濟體系,雖然經歷鐵路貨改的不斷嘗試,以及自上而下的各級管理人員的不懈努力,但由于鐵路運輸組織的特殊性,至今仍未從根本上解決鐵路物流服務對外的契約承諾機制,無法同其他社會物流企業那樣根據廣大客戶(尤其是中小企業客戶)的需求,及時地承諾運輸價格與時限,并簽訂完整的物流服務契約。需要更為靈活的服務運作機制,在鐵路運力資源基礎之上整合所有可以利用的其他運輸方式資源,形成區域聯盟,通過信息平臺統一組織,突破鐵路運輸在客戶服務承諾上的約束與限制。
跨區域協同機制的構建。鐵路部門雖建立了各種跨區域(路局)的協調機制,但從目前來看仍沒有較好的解決鐵路系統內海量的跨區域協調需求。這源于鐵路現行的清算體系,以及沿襲已久的傳統考核指標。牽一發,動全身。雖每年鐵總都會組織開會統一研究優化調整這些考核指標以及激勵機制。但仍無法滿足各地區瞬息萬變的差異化商業經營服務需求。而相比之下,鋪天蓋地的公路三方物流企業,則可以利用自身的靈活性,很好的解決上述跨區域問題,“駐站企業運輸員”這種特殊的崗位成為“剛需”。急需由三方物流企業參與的跨區域的聯運協同信息平臺,以鐵路自身的整合能力,聯通全國各區域圍繞鐵路經營的三方物流企業資源,利用他們的自身能力結合鐵路資源,形成市場化的在線跨區域協同網絡,來彌補鐵路自身在區域協同機制上的不足,構建多式聯運新生態。
開放的心態和大局觀。多式聯運的基礎是協同與合作,而長期以來,鐵老大的思維模式使得眾多的鐵路貨運一線人員仍然秉持著“要么你找公路,要么你找我”的傳統思維慣性。致使在過去的很長時間,本來可以在鐵路發運的貨物,被走了公路,哪怕公路的價格高,哪怕公路的風險大。而混動、電動、自動駕駛卡車技術的不斷出現與升級,公路運輸成本在不斷下降,運輸風險也在不斷降低。鐵路逐漸成為了客戶供應鏈中的備選環節,傳統的思維模式成為鐵路發展的桎梏。與其被動的被公路三方整合,不如主動突破和完善自己,制定與周邊汽車、水運、航空運力的協同規則,實現單證的互信互認,通過信息平臺配備協調團隊進行統一組織和調度,為客戶承擔穩定的全程運輸責任,真正像現代物流企業那樣為客戶提供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布局多式聯運的未來市場。
以上是從鐵路IT企業的視角,對鐵路行業參與多式聯運國家戰略的淺薄分析。誠然每個國家的社會物流體系構建都有著自己的發展特點和現實挑戰。更希望能與同行們一起投身我國鐵路貨運市場化改革的最前沿,互通有無,共同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