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因互聯互通破解物流瓶頸障礙
2016-10-17 21:52:03
Landbridge平臺
2016年仲夏時節,習近平主席在烏茲別克斯坦最高會議立法院發表了題為《攜手共創絲綢之路新輝煌》的重要演講,吹響了“一帶一路”全面提速向更高水平邁進的號角。席主席在演講中指出,“一帶一路”早期收獲已非常可觀,在多個方面取得積極成果。中國同“一帶一路”沿線17個國家共建46個境外合作區,中國企業累計投資超14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6萬個就業崗位。亞投行正式運營,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順利組建,2015年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習主席在演講中對這些成果數字信手拈來,他指出:“‘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初步完成規劃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細作、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
“一帶一路”惠己達人,弘義融利
大開放、大合作、大融合,習主席在絲綢之路故地上的演講,向世界發出了“一帶一路”提速推進的號角,意義重大,含義深遠。中國愿意與世界一起把握歷史機遇,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推動“一帶一路”向更高水平、更廣闊的空間邁進。新階段,新任務,新方法,新途徑。習主席在演講中提出構建“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絡,共創“一帶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帶一路”多元合作平臺,推進“一帶一路”重點領域項目,為“一帶一路”下一階段的推進指明了方向與路徑。習主席還提出與世界攜手打造“綠色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智力絲綢之路”和“和平絲綢之路”的新主張,既高瞻遠矚,又切合實際。
與各國同行,為世界擔當。“一帶一路”是習主席提出的“大手筆”,展現的是中國“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的胸襟,見證的是中國積極做國際體系建設者、貢獻者的努力。新加坡《聯合早報》曾刊文指出,“一帶一路”展現了中國帶動全球格局和秩序發生深刻變革的信心。人們注意到,在塞爾維亞,習主席赴鋼鐵廠看中塞產能合作;在波蘭,習主席親自迎接中歐班列的到來;在烏茲別克斯坦,習主席通過視頻連線觀看“一帶一路”標桿式工程——“安格連—帕普”鐵路隧道正式通車……提速號角吹響,揚帆正當遠航。習主席的演講為何贏得現場聽眾經久不息的掌聲,是因為“一帶一路”惠己達人,弘義融利,深得中亞與世界人民之心。
在2016年6月20日召開的第三屆“絲路國際論壇”年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微發言時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運輸與物流總體發展水平較低,基礎設施不足與運營效率不高并存,既有巨大的投資和發展潛力,也需要破解一系列影響投資的約束和瓶頸障礙。”王微認為,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化水平的提升及向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中高端的升級,其對國際貿易運輸體系的發展也提出了新要求,國際貿易運輸重心將從傳統以海運為主,轉向具有海、鐵、空、公、管多種運輸方式的綜合運輸體系及依靠多種運輸方式的協調互動發展。這種發展趨勢,惟有借據“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才能有效破解物流瓶頸障礙。
為此,王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要重點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在更好地發揮現有基礎設施作用、提升其運行效率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從全局、整體的角度加強“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布局設計和規劃對接,以加強關鍵環節、通道的設施建設,打造新的運輸通道和樞紐,實現與全球交通運輸網絡的聯通與對接,促進沿線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發展的格局。
第二,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在軟性基礎建設等方面更好地發揮各國政府的作用,加快探索和構建有利于“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政策環境和協調合作機制。雖然“一帶一路”是一個旨在促進國際合作的倡議,但其推動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及其未來長期運營,既需要各國政府在營造優良的投融資環境、健全運營規范與標準、完善市場規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需要各國政府加強標準、運行、監管等方面合作,形成相對統一、互動協同的管理協調機制或管理體系。這就需要學習和借鑒全球基礎設施領域區域合作的最佳實踐及有益經驗,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通力合作,探索和構建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確保各方利益共贏的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規則或協調機制,為“一帶一路”長期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設施和制度保障。
第三,在“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中創新投資運營模式,提升投資者、運營商對“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積極性。從全球經驗來看,交通與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大、回收期長,雖然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但其運營和服務往往需要由許多企業來承擔。企業的積極參與,對基礎設施投資及未來成功運營具有至為關鍵的作用。全球運輸與物流網絡的形成、基礎設施的建設背后往往有許多國際或全球性運輸和物流企業的參與。因此,各國政府在確保長期穩定的政治經濟環境的基礎上,也需要處理好政府之間、政企之間、投資和運營機構之間的關系,構建符合市場規則的投資運營模式,如PPP模式、BOT模式、合資合作等,這是充分調動更多沿線國家乃至全球投資機構和企業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積極性,加快形成政府、投資主體、運營企業等各方共贏的新格局的關鍵。
眾多國家與中國互聯互通,提升物流通達
“總體來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中國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網絡正在初步成型。”王微說。資料顯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交通基礎設施重點突出通道和節點建設,一批重點投資項目已取得突破和初步成效。在中國—東盟方向,目前已形成連接中國與東盟鐵路口岸有兩對——憑祥至同登鐵路口岸和河口至老街鐵路口岸。基本建成或規劃建設的高速公路通道主要有8條;在中國—歐洲方向,中國至歐洲陸路鐵路連接通道主要有兩條——第一歐亞大陸橋和第二歐亞大陸橋,兩條大陸橋分別通過中國的二連浩特、滿洲里、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等口岸到達歐洲,并從2013年開始,開行了中歐班列。
迄今為止,中歐班列已成功開行1 500多列,其中僅2015年一年就開行了815列,是2014年的2.7倍。國內開行城市已達10個,到達沿線國家7個,常態化運輸機制開始形成。在中國—中西亞方向,我國已與中亞國家形成了北中南三大陸路運輸通道,包括6條跨境公路,2條鐵路,1條管道,并開通了8個邊境口岸。此外,受益于貿易和通關便利化合作的加快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運輸合作與物流跨境服務得到迅速發展。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海關、口岸、鐵路部門通過高層論壇、研討會、聯席會議等方式就簡化海關手續、改善通關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進行了多次磋商,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對接的戰略安排,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中俄、中蒙、中哈、中越口岸合作均取得突破,中哈、中塔、中吉邊境口岸相繼成功開通了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中歐AEO互認也已于2015年1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通關便利程度的提高將促進國際物流的快速發展和國際貿易的穩步增長,進而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加速推進。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目前發展中國家港口裝運和到達的貨量已超過全球的60%,發展中國家在全球運輸及供應鏈體系中的作用快速上升。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需要重點解決好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全球化深化發展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全球經濟發展格局出現深刻變化,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快速崛起,世界經濟發展重心加快向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轉移,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也在加快向發展中國家延伸。全球經濟乃至供應鏈體系的調整,不僅需要加強區域經濟合作,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與交流,也將由此帶動全球交通運輸網絡及物流服務體系的布局調整,將推動新的交通運輸與物流樞紐、新的貿易線路與交通運輸廊道的加快形成與發展。
二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備初步互聯互通條件。據有關專家介紹,從聯通基礎來看,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有9個國家與中國實現了鐵路聯通、28個國家與中國有直航城市、58個國家與中國實現了海路聯通。其中,同時與中國有直航城市、鐵路相通、海路相通的國家有4個,占6.35%;僅與中國有直航城市、海路相通的國家有21個,占33.33%;僅與中國有直航城市、鐵路相通的國家有1個,占1.59%;僅與中國海路、鐵路相通的國家有4個,占6.35%;僅與中國有直航城市的國家有2個,占3.18%;僅與中國海路相通的國家有29個,占46.03%;另外僅有2個國家與中國既無直航城市,也未實現海路、鐵路相通。
加強互聯互通利于增加國際物流規模
從世界銀行發布的物流績效指數數據來看,2014年在有數據的60個沿線國家中,2/3之多的國家反映貿易和運輸相關基礎設施質量的物流績效指數以及超過一半以上國家的綜合分數都在3以下。中國為3.5,排名28位,中亞五國僅為2.5,排名全球120~130名左右,俄羅斯為2.35,土耳其為3.2,歐洲平均為4。物流績效指標低,不僅突出地反映出基礎設施硬件的互聯互通水平較低,而且也反映出沿線國家交通與物流的便利化程度較低,相關法律、標準不健全,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不高等問題;還說明沿線國家物流服務體系與服務能力較低,缺乏高水平的物流與運輸服務企業及其與全球運輸與網絡的高效對接。
“推進‘一帶一路’就是推動落實SDGs(審視聯合國新可持續發展目標)。”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局局長、研究員程國強在6月20日召開的第三屆“絲路國際論壇”年會上發言時表示,他贊同“一帶一路”將成為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重要平臺的觀點,因為,“一帶一路”是推進落實SDGs的公共平臺,推進“一帶一路”就是推動落實SDGs。
以印度中國工業園為例,作為中國在印度建設的第一個大型綜合工業園,印度中國工業園已經正式落戶印度古吉拉特邦的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城市艾哈邁達巴德市。2016年5月,隨著印度中國工業園首批土地完成過戶,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入園企業招商全面展開,標志著印度中國工業園建設正式啟動,中印兩國“經濟發展伙伴關系”結出碩果。據介紹,綜合印度與中國的各項經濟發展指標看,目前印度國內經濟發展水平與市場特征相當于中國本世紀初的水平,對于投資印度的中國企業來說,相當于重新經歷一遍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年代”。
再以俄羅斯為例,受西方對俄制裁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俄羅斯經濟持續面臨下行壓力。俄羅斯當前處于發展岔路口,過去依靠石油、天然氣出口的經濟發展模式亟待轉變。分析人士認為,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契合俄發展需求,有利于推動中俄務實合作升級,為中俄及歐亞大陸帶來巨大發展機遇。隨著中俄關系深入發展,兩國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高度契合。俄方制定了以創新為核心的2020年前發展戰略,中國確定了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發展目標。中方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俄方推動成立歐亞經濟聯盟。
歐亞大陸已形成“共同經濟空間”長遠愿景
對俄羅斯來講,“一帶一路”是從亞洲到歐洲的快速交通要道,其中俄羅斯是一個重要中轉站,“一帶一路”加速實施將為歐亞間人員和貨物往來提供便利,對俄羅斯乃至全世界都十分有益。作為歐亞經濟聯盟的主導國,俄羅斯近日宣布歐亞經濟聯盟將同中國啟動經貿合作伙伴協定談判。在“一帶一盟”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中,中俄提出了在歐亞大陸形成“共同經濟空間”的長遠愿景。中俄兩國多年來形成的高度互信、良好的協作關系,將為這一愿景的實現提供穩固保障。
俄遠東地區對“一帶一路”對接項目持積極態度。作為俄遠東聯邦區的下轄聯邦主體,俄濱海邊疆區與中國東北地區有上千公里邊界線,俄濱海邊疆區正在積極推介通往中國的“濱海1號”和“濱海2號”國際交通走廊,成為與“一帶一路”對接的先行者。“濱海1號”從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納霍德卡港通往中國黑龍江省,“濱海2號”從濱海邊疆區扎魯比諾港通往中國吉林省。濱海邊疆區行政長官米克盧舍夫斯基日前介紹說,這兩條交通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部分,可以將亞洲和歐洲連接起來,互聯互通可以方便亞洲和歐洲之間的貨物和人員往來,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據俄遠東發展部估計,這一項目可以大大提高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的轉運貨物量,到2030年可以吸引來自中國的近4 500萬噸轉運貨物。俄遠東聯邦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克西姆·克里約列維奇說,濱海邊疆區提出的“濱海1號”和“濱海2號”交通走廊構建了中俄經貿新橋梁,為兩國擴大邊境經貿物流聯系描繪了廣闊藍圖。
總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加強互聯互通,將會更好地深化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并帶來物流發展,增加我國西向國際物流規模,因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內容就是深化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目前,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具備堅實的基礎,我國是不少沿線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最大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來源地。沿線國家的要素稟賦各異,發展水平與階段不一樣,比較優勢有所差異,具有較強的互補性。
所以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積極與沿線有關國家和地區發展新的經貿關系,將有助于形成穩定的貿易、投資預期,進一步深化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增加我國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波羅的海)和我國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的貿易規模,并由此帶動我國西向物流規模的進一步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