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貨運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2016-04-15 10:25:52
Landbridge平臺
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部署,連日來,各鐵路局大力推進保量增收各項措施的落實,取得重要進展。4月份各鐵路局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進貨運組織改革,多措并舉促進貨運裝車上量。(人民鐵道報 4月2日)
隨著網絡技術的提高,貨運需求量逐年增大,物流行業也隨之迅猛發展。鐵路在以往人們的眼中承擔著運輸貨物以及出行便利的交通工具。隨著鐵路逐漸步入高鐵時代,在客運方面,面對其他運輸行業來說,鐵路所占據的運輸市場的比例非常廣闊,在長距離短時間的條件下逐漸成為人們出行的最佳交通工具。但對于貨運方面卻不容樂觀,通過文中的數據介紹,得知鐵路貨運量卻在逐年降低,由于新欣物流行業的迅猛崛起,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面前必須想辦法改革,改革的做法需要將以往高高在上的“鐵老大”的觀念全部摒棄,破除墨守成規的保守觀念,進而成為親切勤快的“快遞哥”。
提到改革,就不得不提到需求和市場的要求,在貨運發展的今天,除了鐵路,其他運輸方式的貨運量都是上升的,整個社會物流發展勢頭良好,一直呈現上升勢頭,然而鐵路并沒有受到社會物流增長所帶來的好處。不可避免的是,選擇高鐵出行的人也就變得越來越多,鐵路客運卻不斷下降。那么就不得不重新考慮一下思考定位,調整運營方式,不斷開拓運營業務,開辟一條適合鐵路發展的新路子。在貨運過程中,靠擴大白貨占比,我認為這是鐵路進行貨運改革的一個方法。
鐵路貨運在全面轉型的過程中,也擁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在大型,大量的貨物運輸上,鐵路貨運很有競爭力,不僅安全,而且所需要的成本較低。其次,需要改變自身的運營方式,將以往只辦理大件物品或者整車的運輸業務,而且還需要自行到站接貨的做法,如果能夠改變為,來者不拒哪怕幾噸的物品也運輸,而且為客戶提供送貨上門的服務,那么會不會就是另一番模樣。
在發展的同時也不應只顧及自身的發展優勢,還應該結合其他行業的經營模式,例如一站式服務,與陸運,海運等貨運方式的企業合作,充分發揮鐵路全程物流的優勢。鐵路,公路,海運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互相合作,分工明確,相互協調,從而實現合作雙贏,更加有利于社會降低物流運輸的成本,也更能成為鐵路發展的一個機遇。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