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錢文忠解讀海上絲綢之路
2015-10-26 09:03:22
Landbridge平臺
四川人自古以來就吃辣椒嗎?
地瓜、土豆、玉米如何影響了古代中國?
不是產銀國的中國,為何在古代卻以銀為貨幣本位?銀從何來?
這一切,都與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息息相關。
“寰行中國®”2015別克•文化之旅車隊這一路走來,“穿越”過長安,聽過敦煌壁畫的傳說,品嘗過樓蘭美酒,尋覓絲路上的倩影,最后一程從泉州出發,重走海上絲綢之路。在泉州,季羨林大師的弟子、著名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先生受邀參加沿途文化講堂,生動地解讀了海上絲綢之路的大歷史與小趣聞。
海上絲路的起點泉州
與飲食文化相伴隨的,是港口城市的變遷。
錢文忠教授談到,在海上絲路的極盛時期,一千年前的泉州幾乎就是今天的紐約。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記載的資料承認,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泉州。
泉州,當時被西方稱為“刺桐”,在10-14世紀,泉州是東西方文明交流貿易的東方主港,占有重要獨特的歷史地位。在馬可·波羅游記里,泉州港與埃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搞笑的是,深受馬可·波羅游記影響的哥倫布致志于尋找東方航路,在意外發現美洲時還認為終于到了泉州。
他在自己1492年11月1日的日記上寫道:“這里就是大陸,刺桐和杭州就在吾前面一百里格的地方”。
無論哥倫布是否真的到了泉州,泉州在歷史上的地位卻可見一斑。
與泉州有著互相印證意義的,是廣州和寧波(明州),他們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三個主要港口。
據史料記載,廣州從公元230年左右開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到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明清兩代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也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唯一的兩千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但泉州則是宋末到元代的中國第一大港。因宋元兩代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極盛時期,泉州也在當時處于極盛時期。如今,我們很多城市都把建設成為國際性大都市為目標。其實泉州在古代就已經躋身國際大都市的行列。
宋元時期,泉州港的國際貿易和國際文化交流都發展到鼎盛。這里僑居著數以萬計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的各國商人、傳教士、使者和旅行家,因此世界上幾大宗教都傳入泉州。如此多的宗教匯聚在泉州,卻沒有發生宗教沖突,它們全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不同民族與文化的交融,在這呈現出祥和的氣氛。
很多各國的人士死后也葬在了泉州,墓碑上可以看到阿拉伯文、波斯文等語言文字。這也彰顯出泉州在當時所具有的國際地位。
香料改變了歐洲
1565年,一艘名為“圣巴勃羅”的馬尼拉大帆船,滿載絲綢、珠寶、瓷器和熏香、麝香、金屬制品以及水果、肉食腌臘品等中國貨物,轉運到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進入廣闊的美洲大陸。從此,從中國沿海諸島至馬尼拉再至阿卡普爾科的航船年年往來。
眾所周知,“海上絲綢之路”起初交易的主要大宗物資是絲綢,因此后世才把這條貿易航線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到了宋元時期,絲綢不再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貨物,陶瓷成為主要的出口貨物,因此又叫做海上陶瓷之路。
難以運輸的陶瓷,究竟是怎樣從中國運到歐洲的?錢文忠講述海上絲路的變遷時解釋說,當時聰明的中國人在瓷器里裝上了泥土,甚至還撒上了植物種子,充當填充物,再一個個摞起來捆緊。而在這些名貴的瓷器中,甚至還種上了蔬菜,以維持水手每天攝入的維生素含量。
讓我們不得不贊嘆的一點是,事實上,香料也是經海上絲綢之路流傳至歐洲,并給歐洲人的生活和飲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15世紀以前的歐洲人一直苦惱一個問題:肉食該如何保存才不會臭?沒法保存的肉食隔天即臭。這個問題,直到海上絲綢之路給他們帶去了亞洲的香料之后,才得到改變。肉食終于有了保存的方式:用中國運過去的香料將肉類進行腌制保存,這極大地改變了整個歐洲的生活形態。
食物的豐富直接推動了中國人口的發展
從廣州、泉州、寧波出發,跨過大洋,到西亞、北亞,歐洲和拉丁美洲; 從出口絲綢、陶瓷、香料和茶葉,到引進玉米、土豆和辣椒,甚至是白銀;早在近千年以前,中華文明就已匯入世界的大潮,與遠在大洋彼岸的民族互相影響??缭角辏瑥哪媳背d延至元明,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海上絲綢之路”??梢哉f,中國的香料改變了歐洲的生活形態,墨西哥的辣椒造就了四川、湖南人的吃辣文化。如果不聽錢文忠先生一席話,你肯定不會知道,海上絲綢之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影響也是如此巨大。
網絡上曾經流傳這么一個笑話:
小二:請問客官是打尖還是住店?
某人:打尖!來一碗西紅柿雞蛋面!
小二:那抱歉,客官,面條要到宋朝才能成形呢。而且西紅柿是美洲貨,清朝末年才傳入中土。小店目前只有雞蛋,要不您點一個?
錢文忠認為,盡管這只是一個笑話,但對現代中國人來說,要了解每天吃的多少食物都是通過古代偉大的絲綢之路引運進來的也很重要。
錢文忠先生講道:“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的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后由于戰亂及經濟中心南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就取代陸路成為中外貿易交流的主通道。”
據史料記載,玉米在16世紀傳入我國,而玉米是源自墨西哥和秘魯一帶。墨西哥人將玉米從一種不為人知的野生黍類開發成為當今世界第三大糧食來源。
原產于墨西哥的辣椒,也隨著絲路航線在16世紀傳入我國,中國人稱之為“海椒”、“辣子”。從此,才有了以香辣著稱的川菜和湘菜。而紅薯(地瓜)和馬鈴薯(土豆)的引入,則直接改變了中國的糧食結構,豐富了食物的來源,最終導致了古代中國的人口增長。
的確如此,中國的絲綢促進了墨西哥絲織業的繁榮發展,陶瓷也深受當地人的喜愛。中國人引進了辣椒之后,才有了四川人和湖南人賴以為傲的吃辣文化。
甚至于,自古作為缺銀國的中國后來一直使用“銀本位”,重要的背景就在于,在這條海上絲路發展中,墨西哥的白銀隨著交換大量流入中國,而這條從泉州到墨西哥的海上絲路也被稱為“絲銀貿易之路”。
錢文忠先生談道:“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世界其它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是當時的國際貿易網,從文獻上可以追溯到漢代。因為中國南方沿海山多路險,與內陸交通不便,因此人們轉走海路。今天,交通已經不是問題,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讓我們再次關注絲綢之路的話題,打開自己的心胸,放遠自己的目光,去追尋整個我們民族的歷史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
“寰行中國®”2015別克•中國文化之旅已經結束了,但其留下的思考卻一直在延續。在當今的時代背景下重走古絲路,探尋文化交流的要義,發現未來發展之路上的挑戰和機遇,這也正是寰行中國®活動的目的。錢文忠在論壇結尾講到:“正是因為現在“一帶一路”成為我們的國家戰略,所以我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對陸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更應該做一個深刻的檢討和反思,我們把它的歷史搞清楚了,把海上絲綢之路對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意義,它怎么改變了中國甚至改變了世界,我們如果搞清楚了,就能更好地認識作為國家戰略“一帶一路”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咱們別克寰行中國®也在走這條路,我覺得就特別好,這不僅能夠彰顯別克車無遠弗屆,到處都能去的質量,這還是次要的,而且別克車作為一個著名品牌帶領大家打開自己的心胸,放遠自己的目光,去追尋整個民族的歷史和世界文化交流的歷史,它的意義就非常重要了。”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