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大陸橋區域經濟發展取得輝煌成就的15年里,中海公司可謂功不可沒,他們為呼應我國建設綜合交通體系大戰略,適應世界多式聯運、物流鏈無限延伸的大環境,大力發展海鐵聯運,為陸橋運輸做出了新開拓,取得了新成就,積累了新經驗。為此,本刊采訪了中海(集團)總裁、中海集裝箱運輸公司董事長李紹德。eW5大陸橋物流聯盟
10年來,中海集運堅持科學發展,把握市場機遇,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從一個僅擁有5艘小船、2140TEU總箱位的小型船公司,發展為擁有150余艘船舶、45萬TEU總箱位的大型國際集裝箱航運企業,從世界集裝箱班輪運輸業名不見經傳的后起者成為全球行業中的排頭兵。目前,中海集運的總資產已達400多億元,整體運力規模位居世界第6,成為全球航運業擁有重大影響力的班輪公司之一。您認為中海集運在發展中抓住了哪些發展機遇?在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關鍵點?eW5大陸橋物流聯盟
李紹德:1997年末,在船隊規模等硬實力不足的情況下,為打響企業品牌、贏得客戶,中海集運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連續開辟青島—橫濱和青島/上海—大阪/神戶2條全冷藏箱特快定時航線,成為中日航線上的新星。
1999年,剛在近洋航線站穩腳跟的中海集運大膽實施國際化戰略,租入船舶先后開辟“中國—澳大利亞” 、“遠東—歐洲”、“遠東—地中海”和“遠東—美國”等集裝箱班輪航線,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從近洋承運人到遠洋承運人的角色轉換,實現了企業自身第一次質的跨越。
2000年~2002年,世界航運市場處在周期性低潮期,中海集運適時大量訂購和期租船舶,這使得中海集運以極低的成本擴充急需的運力,借以開辟自己的一系列遠洋航線,完成了由近洋到遠洋跨越的轉變。
2002年美國西海岸碼頭工人罷工導致嚴重塞港。根據事前對碼頭勞資雙方談判的密切跟蹤,中海集運快速決策、果斷行動,提前2個月調空箱回遠東,并斥資訂造集裝箱8萬TEU。中海集運憑借這個漂亮的“時間差”凈賺6億多元,成為全球班輪公司在美西大罷工中的唯一贏家,也成為中海集運發展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2003年中海集運青島公司正式成立,隴海線西安、鄭州、成都劃歸中海集運青島公司管轄,由此拉開了隴海線開發的序幕。中海青島公司目前共管轄青島、日照、煙臺、威海、龍口、連云港6個口岸,以及濰坊、淄博、濟寧、臨沂、西安、鄭州、成都7個內陸分公司,以及烏魯木齊和蘭州兩個辦事處,連云港公司下轄鹽城、蚌埠、徐州、淮安四個辦事處。公司業務逐步擴大,網絡日趨完善,優質的服務也深得客戶的信賴。
2004年6月,中海集運進入香港資本市場,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一舉成為當時市值中國第1,全球前5的班輪公司!中海集運的資本經營進入新的階段。
2006年下半年開始,集團高度重視隴海線的開發,集運總部以及青島公司多次派出工作組深入隴海沿線的企業、場站以及南方收貨人,對鐵海聯運模式進行了大力推介,客戶的接收認識程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2006年,中海集運根據對世界經貿走勢的把握,預先調配,逐次升級歐洲線和中東線的運力。到2007年初運力調整到位后,歐洲線、中東線市場火爆,艙位緊張,運價上揚,中海集運投入的大船全部滿艙滿載,獲得非常好的經營效益,成為當時全球為數極少的實現大幅盈利的班輪公司。
2007年,集團推進內貿精品航線戰略,運力、到貨時間的控制以及服務水平都有了明顯改善,特別是散雜貨源集裝箱化工作取得突破,同時港口也對裝箱設備進行了逐步改造,完善了裝箱工藝,提高了裝箱效率,內貿貨量出現了大的飛躍。同年7月份成立烏魯木齊、蘭州辦事處,提升了中海在以上地區的影響力,在提升貨量的同時使隴海線貨源更加多樣化。這一年,我國大陸港口集裝箱年吞吐量首次突破1億TEU,這標志著我國集裝箱運輸業從此翻開新的一頁。在這一歷程中,中海集運是親歷者,也是見證者。
大陸橋視野:海鐵聯運作為現代運輸理念和操作方式為世界多式聯運、物流鏈無限延伸提供了發展空間,中海公司開展海鐵聯運是比較早的,這一點業界很有贊譽。請問李董事長,中海是基于什么原因開展海鐵聯運的?請您談談當時開展海鐵聯運的背景。
李紹德:中海海鐵聯運前期是根據公司大力發展連云港口岸的決定,在連云港開通各條外貿航線的基礎上,以及充分利用連云港口岸處于隴海線橋頭堡的有利地位,為使隴海線的貨源能夠順暢出運,而對隴海線市場進行大力開發的。
當時中海集運剛剛完成組建,航線以及網絡日趨完善,隴海線的網點建設以及業務開展都在有條不紊的大力推進,由于航線運力的飛速發展,對貨源的需求也要求有一個大的提升,對隴海線的開發也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在開發隴海線之初,隴海線貨源以外貿貨源為主,主要滿足中海集運各航線的需求。
大陸橋視野:我們知道,來自政府、港口、鐵路、 海關等管理方面,代理人、貨主的觀念因素以及經濟環境、成本方面的影響,對海鐵聯運的競爭與發展會有諸多不利因素。請問您認為大陸橋海鐵聯運要取得更好發展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李紹德:就大陸橋運輸而言,影響海鐵聯運的主要因素取決于隴海沿線鐵路的運能,以及鐵路運價的水平,貨源對運價的承受能力,空箱箱源的調運以及總的運輸時間的控制。海鐵聯運要取得更好的發展需要解決隴海沿線空箱箱源的保證以及鐵路運輸的通暢,形成穩定的鐵路班次,配合口岸班期的穩定,形成穩定的貨源運輸通道。
至于競爭,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正常現象,市場雖然在變化,但不會對我們有影響。中海提前42天完成了2007年850萬標箱的運輸目標,并保持持續發展。隨著歐盟2008年取消對華紡織品的進口配額,中國貿易出口會持續保持上升勢頭,而這對中海集運的業務擴張是十分有利的。
我們現在已有8條內外精品航線、4200箱的集裝箱船投入運輸,中海集運擁有內貿航運市場份額比例大于40%,內貿航線收入同比增長93%,箱量增長59%,在內貿航運市場中穩居第1。一系列的內貿精品航線,更是以“班期準、船速快、班次多、覆蓋廣”贏得市場的全面認可。所以我們箱量的競爭不是從合作者、競爭者中爭取的,而是開辟新的市場。
中海集運已在中國以外的97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18個銷售和服務網點,并和82個公共代理建立業務關系,為全球客戶提供國際集裝箱航運服務。在中國的主要城市擁有98個銷售及服務網點,形成了連接各主要交通城市的聯運網絡和服務系統。全球化的銷售網絡使中海集運在國際和國內市場均擁有突出的攬貨能力,在中國主要港口擁有領先的市場份額。
此外,中海集運將“一體化服務”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通過與國內外重要運輸公司簽訂聯運戰略框架協議,擴展多式聯運模式,為客戶更好地提供門到門的運輸服務;通過建立大客戶開發戰略,培育了一批具有穩定箱量、能為航線帶來更大收益的優質客戶群;與鐵路、堆場、港口等建立一系列合作,全力打造航運物流服務。
大陸橋視野:發展海鐵聯運,可以集中海洋運輸、鐵路運輸的雙重優勢,實現既經濟又快捷,而且,海鐵聯運的開行方案、組織程序及經營模式都是按照國際物流運行規則的新理念制定的,具有現代意義。請您談談中海公司開展海鐵聯運的情況并對海鐵聯運作一個前景展望。
李紹德:2007年10月9日,中海集運聯手中鐵集裝箱成功開通了連云港——莫斯科的集裝箱五定班列,2008年1月9日,中海集運中國至德國漢堡海鐵聯運貨物首發成功, 此條國際班列的成功開行,是中海集團與中鐵集裝箱聯手推動戰略協作進程的又一次新突破。
今后,中海集運將不斷加大與中鐵集裝箱的合作力度,加快海鐵聯運方面的發展步伐,為客戶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的國際集裝箱聯運服務,促進亞歐經濟合作和貿易往來,也使中海集運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進一步確立藍海戰略優勢。
隨著目前對隴海線貨源散改集的大力推進,以及客戶群對鐵海聯運認識程度的不斷加深,隴海線的貨源將會得到迅速的提升,發展前景將會非常廣闊。
為了保持中海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方面繼續加強和維護內貿精品航線,另一方面建設外貿精品航線。這些航線將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增強公司在各航線的攬貨能力。積極廣泛同其他公司合作,合理使用艙位,豐富航線覆蓋面也是利潤增長的必要舉措。
中海將集中力量加強集裝箱相關產業的發展,積極支持配合集裝箱運輸相關產業,如碼頭、物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探索深度開展海鐵聯運新模式,大力開發內陸市場。
大陸橋視野:多年來,中海公司為促進大陸橋運輸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請您談談在大陸橋運輸方面的成功經驗。
李紹德:隴海線的陸橋運輸工作主要由青島公司負責,自中海青島公司成立以來,業務量逐年遞增,所轄片區2007年的出口運量大約在30萬TEU。
首先,我們始終確立隴海線深度開發的長效機制。青島公司根據推進隴海線貨源開發的戰略部署,成立了以總經理掛帥的領導小組,以及分管副總為主的市場開發小組,重點負責隴海線市場的開發工作,通過對內陸客戶以及南方收貨廠家的推介走訪以及定期總結分析,從機制上確保市場開發的成效。
其次,大力推進散改集工作的推進力度。在2007年大力推進散雜貨源集裝箱化工作的基礎上,2008年將針對本區域內的大宗貨源進行重點了解和開發。進一步對港口裝箱設備進行改造,完善裝箱工藝,提高裝箱效率,連云港碼頭已經設計并安裝了用于裝散雜貨源的專用集裝箱支架,日照碼頭也專門設計了針對大宗散雜貨源裝箱的液壓設備并正在進行安裝調試,隨著裝箱設備的改造,2008年散改集的箱量將會有進一步的增長,通過散該集的運作將會降低與其他公司在傳統貨源領域內的競爭,最大限度的提高載箱率和航線效益,同時降低貨源對集卡運輸的依賴。
第三,采取各項措施確保隴海線箱源的需求。針對隴海線的用箱需求,我們積極研究各種調箱途徑,在保持本片區傳統的化工品、瓷磚等貨源向隴海線調箱的基礎上,加強與泉州、廣州等兄弟公司的溝通和協調,并派出專門的南下工作小組,到南方與客戶以及目的港進行現場溝通,起到了良好的互動作用,在南方各兄弟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到隴海沿線的重箱箱源有了明顯的增長,旺季時從泉州到西安、鄭州的箱源達到了每航次300TEU左右,廣州到隴海線的貨源也開始啟動,2008年該工作將會繼續進行加強。
第四,結合碼頭公司、當地場站深化隴海線開發的力度。結合隴海線場站建設,我們與連云港、日照碼頭公司一起,提前介入,充分利用我們船公司的身份以及碼頭公司提供的優惠政策,先后在西安、鄭州、侯馬、榆次、運城、寶雞等場站開展業務,先后開發出了山西的鋁錠、煤炭,鄭州的凈水劑、玉米蛋白等貨源。2007年7月,烏魯木齊、蘭州辦事處成立以后,又相繼開發出了番茄醬、辣椒醬、木甲板、氯化鎂等貨源,2008年中海將會繼續推進該項開發策略,使隴海線貨源更加多樣化。
大陸橋視野:業界常說:“全球航運市場的關鍵看中國,中國航運市場的關鍵看中國航運企業”。中海作為中國航運企業的龍頭,所獲殊榮舉不勝舉:2007年被Lloyd’s Loading List評為2006年度最佳班輪公司、遠東航線最佳客服獎、北美航線最佳客服獎;2003~2005年連續三年被American Shipper 評為年度效益最佳的大型班輪公司;2003~200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國際班輪運輸資質信譽優良企業;歷屆的中國貨運業大獎中多次獲得最佳船公司、遠東——歐洲航線服務獎;2007年榮獲美國長灘港務局授予的綠色環保獎。 您認為什么是公司發展的最主要因素或者說核心競爭力?您對公司未來發展有什么樣的展望。
李紹德:船隊是班輪公司業務的核心和基礎。10年來,中海集運始終在探索著一條適合自身船隊發展的道路,并成功打造出一支擁有強大規模和良好結構的集裝箱船隊。截至2007年11月,中海集運經營集裝箱船155艘,運載能力超過45萬TEU。根據權威機構Axsmarine最新統計,中海集運運力規模已在全球班輪公司中排名第6。未來幾年,中海集運將有8條13300TE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投入運營,預計到2011年,中海集運將擁有船舶180多艘,總運力超過63萬TEU。
公司要發展,人是第一要素。未來幾年,中海集運將堅持以人為本的戰略,全面提升員工的素質,營造和諧的企業內外環境,營造高效專業的管理團隊和豐富多元的企業文化。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都擁有多年集裝箱運輸行業的管理經驗,對行業發展有全面而深入的把握。高效扁平的組織結構和管理模式使中海集運面對風運變幻的市場時,能夠做到第一時間把握機會、第一時間反應決策、第一時間贏得勝利。同時,中海集運的企業文化獨具特色,在10年的發展過程中得到不斷的積淀,在海內外數千名員工中傳播和演繹,形成了“海納百川、誠信全球”的企業理念。
面向未來,中海集運將在總結前10年發展的基礎上,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努力打造一流的船隊,培養一流的團隊,增強在服務、規模、成本、人才、信息等五個方面的競爭優勢,爭取到2010年實現從班輪公司到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的轉變,并擁有和諧、健康、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來源:大陸橋視野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