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人智慧者成大事,合大家之力者能無敵。為了認真貫徹執行西安市委、市政府領導所確定的“西安要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爭當排頭兵”精神,研究西安如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旅游發展中發揮作用,同時探討絲綢之路沿線旅游城市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同關心的旅游開發和合作問題交換意見、協調政策、整合資源、共謀發展,推動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11月15日—11月16日,眾多知名專家學者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旅游局局長、旅游企業代表集結西安,就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旅游發展展開研討。58x大陸橋物流聯盟
著名旅游經濟與管理專家58x大陸橋物流聯盟
魏小安:58x大陸橋物流聯盟
絲綢之路沿線的旅游資源非常豐厚,應當著力推進沿線旅游合作。首先是交通方式進行組合,除了航空、鐵路、公路三種主體交通組合,我們還需要研究多種組合方式,如落地自駕;其次是渠道方式的組合,旅游電子商務、旅行社和俱樂部三種主要渠道,同樣需要組合,尤其當自渠道變成一個主要的渠道,就要求我們構造一個自渠道、微旅游、大絲路的格局。再次是節點組合,以城市發展為依托,培育旅游群體。再次是產品組合,從單一觀光旅游到復合型產品體系結合,最終打造成為一個五彩繽紛的旅游。最后是國際合作,比如做長線中亞五國游、絲綢探秘游,中線邊境游、延伸游及短線一腳跨兩國,都非常有意思。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
張 輝:
要協調沿線各國旅游行動,西安市應該牽頭,建立沿線40多個國家及城市之間的旅游發展的協調機制,共同制定行動準則,塑造絲綢之路旅游帶的一種整體形象。要完善絲綢之路旅游交通體系,交通是絲綢之路跨國際旅游合作重要的限制。在此基礎上,打造絲綢之路節點城市,將這些節點城市用風景道、鐵路、航空等運輸方式串聯在一起。選擇節點城市,形成主題不同的國家旅游地,用政策來支持不同主題的國家旅游地的建設。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院研究員
宋 丁:
在發展絲綢之路旅游中我認為有三種模式值得參考:第一是文史模式即古絲綢之路復古體驗式發展模式,把旅游活動對接到歷史情景中去,讓游客身臨其境地感受絲綢之路時代的輝煌;第二是城市旅游模式,成立中國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每年選定一個城市召開聯盟大會,打造旅游嘉年華或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旅游博覽會,以聯盟的形式與絲綢之路相關國家城市進行旅游業交流合作,形成合作推動。第三是國際模式即中國與沿線國家通過經濟帶推進旅游的發展模式,包括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資源,也包括其他特色型旅游資源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鄒統釬:
西安作為絲路起點,在發展絲路旅游方面前景廣闊.我的建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發起成立世界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構建絲路遺產保護與利用網絡。二是沿線城市設立區域旅游協作處,協調絲路旅游發展的相關事宜。三是構建絲綢之路大品牌下的一程多站目的地體系。四是強化起點概念,打造背包旅游目的地。五是實化絲綢之路文化靈魂的現代載體。六是活化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造系列節事活動。七是優化系列探險旅游賽事活動。
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
喬 然:
要實現實際資源利用和實際突破性手段,我認為有兩個核心要點,第一是資源怎么樣變成項目,第二是怎樣產生價值,獲取利益。旅游注重體驗,而目前我國的旅游重器物輕人文,表象文章太多,實際內涵太少,絲綢之路沿線旅游城市人文景點薈萃,但我主張做質量經濟,憑借絲路遺珍的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高端的服務效益。此外,絲綢之路旅游需要中國人走出去的同時,應該讓更多的外國朋友走進來,我們要力爭每年都實實在在辦成一件事情,比如能舉辦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邀請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朋友來參加,加強互動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中亞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吳宏偉:
絲綢之路經濟帶目前還是一個戰略構想,實質內容需要我們去充實。絲綢之路是一個重要的抓手,中亞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古跡眾多,中亞國家對利用絲綢之路復興發展本國經濟的愿望非常強烈,而且目前交通網絡已經初步形成。我的建議是,首先促使中亞國家改善旅游環境,包括道路、服務設施、通關、簡化手續。其次提升我們自身的服務水平。同時,爭取特殊政策,比如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搞一個絲綢之路旅游區,爭取一個護照、一個簽證就把相關國家列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旅游區跑遍,可以先從兩三個國家開始著手,一下子可能不能太大,但是逐步進行開展。此外,還應當做好與其他國家的聯合申遺工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教授
要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們需要從更高的境界去打造我們的旅游產品。加緊完成絲綢之路沿線的聯合申遺工作,這個品牌一旦批下來就是世界級品牌。要完善旅游目的地的要素建設,包括文化的國際化、生態的國際化、信息的國際化、交通的國際化。拿西安來講,要建設一個絲綢之路紀念館,對有一些和絲路有關系的景點整治,像西渭橋等等進行整合,形成整個完整的系統。將來配合使領館區的建設,可以進行一站式簽證。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和發展,將來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除了能源之外,可能會帶來物流和其他的經貿交流,甚至會帶動金融流動,出現絲路銀行,對絲路會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