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0X大陸橋物流聯盟
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作重要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他以一種國際視野為中國確定了一個向歐亞內陸開放的新的戰略方向。絲綢之路經濟帶是中國重要的地緣布局,同時具備廣闊的資源開放空間和基礎設施建設潛力。作為古老絲綢之路的起點,西部大開發的橋頭堡,陜西應該也必須在這條經濟帶上有所作為。提出思路,謀劃藍圖,讓陜西重新站在絲綢之路的制高點,這將對陜西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o0X大陸橋物流聯盟
2013年10月12日,陜西省信息中心召開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戰略研討會。到場專家紛紛獻計獻策,針對絲綢之路與經濟帶的建設發展提出自己的觀點。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陜西思路逐漸清晰。o0X大陸橋物流聯盟
陜西將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扮演重要角色。
石 銳攝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與我國當前發展階段和狀況有深刻、內在聯系,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張仁華 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經歷了較快增長,除了改革的動力之外,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一是“世界工廠”這一發展模式。在引進技術的同時形成強大的消費品生產能力,但是,這種低附加值產品的成本在增加、競爭力在削弱、低端產能也已過剩。二是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拉動,裝備制造和重化工生產能力的提升,城市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大發展。但目前國內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減緩,這種中端制造能力也開始逐漸過剩。中國要成為世界強國,未來必須實現轉型發展,歸根結底要依靠創新能力的提升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那么,其市場空間與出路在哪?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向西開放的戰略舉措。當前,歐美海洋國家現代已經步入工業化、城鎮化高級階段,其發展模式與生活方式正在向歐亞非等內陸國家轉變和擴散。但這些國家的生產建設能力、交通運輸等硬件水平還很低,這正是我國優勢所在,而且這方面能力在逐漸過剩,向西輸出是現實選擇。內陸貨物運輸主要還是依賴鐵路,這也就為我國具有優勢的高鐵、鐵路等基礎設施生產和建設能力的輸出提供了機遇。
針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共建,我有以下建議:從國家層面來看,一是加快我國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周邊國家輸出。鐵路建設技術是啟動陸路文明、陸路現代化的關鍵性技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的基礎與核心。二是加快我國超強的制造業生產能力向絲綢之路經濟帶周邊國家輸出。國家應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資金等要素的支持,引導中建、西電等具有實力的企業去國外開展生產建設,開拓市場。三是基于中亞國家軟環境亟待改善、貿易便利性差的現實需求,中國應聯合各國打擊貪污腐敗,改善服務和商業環境。比如考慮建立自由貿易區等。從陜西層面來看,陜西要抓住機遇,充分發揮作為中國中東部連接歐亞非的陸路通道、交通樞紐的關鍵性作用,成為中國崛起的戰略支點。
充分利用這一正在形成的國際合作平臺和向西開放通道,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升陜西的外向度和發展水平
——郭衛東 省決策咨詢委辦公室主任
“絲綢之路經濟帶”給陜西提供了一個更大的合作發展平臺,在今后的發展中,我們應做好以下幾點:一、爭取享受深圳前海現代服務業試驗區的政策,在西安高起點規劃建設富有絲路沿線國家傳統建筑文化風格且互聯互通的國際化高端商品街區和國際化城市板塊;二、西安應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服務業試驗區的經驗,積極研究建設以國際港務區為核心,聯手高新保稅區、空港保稅區的國際化城市板塊,共同規劃“西安國際自貿試驗區”;三、依托浐灞高起點規劃建設好“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和國家批準的領事館街區,積極爭取絲路沿線國家率先在西安開設領事館;四、支持和鼓勵陜西省一批大學生走出去,與絲路沿線國家大學建立合作交流聯系;五、聯手周邊和絲路沿線省區,依托陜西省的果業優勢還可開設季節性果品專列;六、組織陜西省有實力有國際眼光的企業家,到絲路沿線國家,投資設立中國高端商品街區,投資開發相關產業項目,深度參與;七、爭取陜西省更多城市與絲路沿線國家的城市,建立友好城市,開展商品貿易、服務貿易、跨境投資、人才技術交流和旅游文化合作;八、加快調研,爭取開通更多西安通往絲路沿線國家的空中絲綢之路,開辟空中貨運通道和增加人員往來創造條件;九、爭取在國家層面,以中國為主導,聯手絲路沿線國家,共同發起設立“絲綢之路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可側重跨國高鐵、高速公路、國際航空港建設)”和“歐亞銀行(可側重于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十、從國家長遠能源安全戰略考慮,利用我國已建成的從中亞五國到我國內地的大西北長輸石油管線,在陜西省關中建設2000萬噸煉油廠和國家千萬噸級成品油儲備庫;十一、充分利用周邊地區的資源優勢,從經濟上產業上率先做大絲綢之路起點城市西安,爭取在西安建設千萬噸級國家甲醇替代能源戰略儲備庫;十二、繼續在關中地區謀劃推進“國際清真食品產業園區”建設,沿絲綢之路打通中亞油氣資源與我國清真食品的國際貿易之路;十三、爭取由中國社科院和陜西省合作在西安設立國家“絲綢之路研究院”。
依托現代絲綢之路新亞歐大陸橋,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的國際化大都市
——張寶通 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針對絲路經濟帶的建設,我有以下觀點:首先,要明確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地位。貫穿我們國家東中西有兩條經濟帶,一條是長江,一條是亞歐大陸橋。長江經濟帶的模式是龍頭帶動,上海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西安處在我國大地原點附近,是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上最重要的中心城市,關中是沿橋最發達的地段,以關中為依托的西安可以成為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臟。向西開放是國家戰略,陜西必須調整產業結構,面向大西北和中亞、南亞、西亞、東歐、西歐市場發展經濟,把西安建成亞歐合作的戰略高地。
今后,要大力推動建設上合組織自由貿易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合組織峰會上提議成立能源俱樂部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為絲路經濟帶的發展提供了新契機。我們應當把絲綢之路變成能源之路,讓亞歐大陸橋成為能源之橋,爭取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落戶西安,在西安設立能源交易中心,三要利用好歐亞經濟論壇。我們要抓住機遇,爭取把周邊非國家級產業園納入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建設一個包括真正的綜合園區,將外國的先進經濟管理經驗應用于歐亞論壇綜合園區建設。
此外,還要爭取每年開一次歐亞經濟論壇暨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投資貿易洽談會,不僅與上合組織國家、歐盟等歐洲國家合作,把西安真正打造成亞歐合作的戰略高地。四要提升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暢達程度。我們要依托上合組織,率先打通絲綢之路中國到波羅的海、印度洋和波斯灣的交通運輸通道,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揮西安國際港務區和咸陽國際航空港作用,依托歐亞經濟論壇和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進一步加強亞歐合作,貫通絲綢之路經濟帶。
站在國家的新的國際戰略格局高度來認識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
——馮 濤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實施了是面向海洋的發展戰略,為中國的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機遇,但隨著中國的崛起,這一開始受到不同程度的阻撓,這種戰略阻撓短期內不會終結。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概念,實質上是為中國確定了一個向歐亞內陸開放的新的戰略方向。把這一戰略方向發展好,對中國的能源安全、貿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如果我們能把面向海洋發展戰略和面向歐亞大陸開放戰略協調好,中國發展的國際空間才有充分的周旋余地。我們必須看到,改革開放35年來,尤其是西部大開發戰略提出以來,西部的發展對中國可持續發展日顯重要,但在開放政策方面從來沒有超越過東部沿海省份,不改變此種局面,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乃至向歐亞腹地開放戰略就難以獲得有效支撐。我們應當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和建設為契機,創建新的概念,用好家鄉牌、絲綢之路起點牌、向西開放內陸交通樞紐牌,提高陜西在經濟帶中的影響力。
基于以上內容,重點考慮以下戰略構架:以西安為中心,構建絲綢之路經濟特區;在陜西建立西部地區的歐亞自由貿易區;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能源交易中心,如能源俱樂部、上合組織開發銀行、中國西部能源開發銀行,煤炭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中心,還可考慮爭取把昆侖銀行總部設在西安;在西安建立歐亞領事館區;宣傳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立體交通樞紐中心;將歐亞論壇搞成年會制,豐富論壇內容,將論壇發展成促進亞歐經貿合作的實質性盛會。此外支撐西部大開發,還應考慮構建關中城市群,將西安設為直轄市提高西安地位,并盡快提出陜西參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思路和主張。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既是合作也是競爭,陜西應做好準備積極應對
——馮宗憲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
陜西與古代絲綢之路的關系源遠流長。古絲綢之路起點最早就在西安,大唐西市在隋唐時期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商貿中心,胡商云集。隨著上合組織成立,中國與中亞地區開展了廣泛合作,形成了陜西面向西部開放的現實基礎。
在陜西與絲綢之路發展前瞻上,提出現代“絲綢之路”的戰略意義。首先,它賦予了古絲綢之路新的內涵,涵蓋東南西北,更加包容開放。其次,這將是引領未來西部大開發,實施向西開放的升級版,顯示了中國將以走廊經濟、帶狀經濟推進歐亞次區域經貿發展的新抱負和新舉措。再次,在具體實施中,應以鐵路、公路、航線和管道為軸,由單一線路到綜合網絡,匯集成片。又次,在經濟、產業等合作方面,陜西應與中亞各國廣泛開展多方面的全方位合作。最后,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既是合作也是競爭,絲路經濟帶建設體現了國家意志,境外發達國家和境內相關省份也會積極參與,對此要有必要的準備和應對措施。
關于陜西在絲路經濟帶建設上發揮作用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一是啟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和行動路線研究,進行頂層設計和項目、產品對接準備。二是成立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會,推進沿線國家和城市官產學研的交流與互動。三是推進歐亞經濟論壇常態化,使之每年舉行一次。四是搭建智庫,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知”和“行”之間搭建雙向的橋梁。五是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境內段建設,特別是要培育增長極,加快核心城市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以及若干重要城市建設。六是創造條件,盡快成立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西安內陸自貿園區試驗區。七是建議將西安港務區打造成國家最大的中轉樞紐站,通過公路、鐵路、航空等綜合網絡形成立體化的現代絲綢之路。八是進一步提高陜西外貿投資水平,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九是支持陜西產業、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是我國適應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新國際戰略構架的重要構成部分
——黨興華 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對包括我國在內的沿線國家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其正向作用非常大,特別是對我國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是一個新的重大發展契機。但也應清醒地看到,絲路經濟帶覆蓋的主要是一些經濟最不發達地區,社會基礎設施落后,區域內專業化合作特別是水平合作的社會經濟基礎還較薄弱。
陜西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應做到以下幾項工作:一是作出一套好的規劃設想。全省上下理清思路,認清自身優勢和不足,在此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二是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加深與亞歐各國的經濟合作。大力加強投資軟環境的建設,提高政府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三是充分發揮陜西特別是西安的文化產業發展優勢,提升區域軟實力。發揮好歐亞經濟論壇等平臺作用,構造各類交流合作大平臺,將陜西西安等城市與中亞城市的交流的廣度、深度提升到更高層面。四是針對沿線國家經濟互補性強的特點,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轉換,在互利共贏合作中占領價值鏈高端區域。五是加強區域金融體系建設,樹立西安大區域金融中心地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內的商品貿易和生產要素流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六是將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發展定位與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戰略實現兼容,加強城市之間的緊密聯系,發起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群。
加深區域合作,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國家戰略意義
——劉科偉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
習近平主席在上合組織會議上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從國家戰略層面上考慮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意義:一是要鞏固上合組織的國際地位,使其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能夠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二是為了共同打擊東突組織勢力,保障我國國土安全。三是從國家能源安全方面考慮,中亞五國的能源儲量很大且緊連伊朗,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也為陜西提供了很好的發展機遇。從經濟合作方面看:一是重視產品產業領域合作,可以通過提供服務的方式尋求同構同質的產品合作,通過發展貿易的方式進行差異性產品合作。二是加強投資領域合作,采取資本輸出、產品(制成品)進口的合作模式,實現互惠互利。三是增進服務領域合作,如建立“絲綢之路自由貿易區”、“能源交易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發設計與技術咨詢基地”、“絲綢之路經濟帶開發銀行”、“基礎設施建設銀行”等。從文化交流方面看:一是加強教育領域合作,充分利用國家相關政策,發揮陜西科教資源優勢,吸引中亞學生來陜留學,發展留學經濟,并為長期合作培育和儲備人才與人脈資源。二是加強陜西與中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交流,增強陜西在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和文化親和力,從而增強競爭優勢,促進經濟合作向廣領域、深層次、永續化發展。
在今后的發展,也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充分利用陜西省現有平臺(如歐亞經濟論壇、西安國際港務區等平臺),做實事、重實效、抓落實,切忌把工作表面化、虛浮化;二是要把握方向,注重內涵,突出特色。西安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理應發揮重要作用,但切忌相關題材或概念的項目建設(如自由貿易區或合作產業園);三是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同時努力促進與絲綢之路沿線的甘肅、新疆等省份形成合作機制,避免惡性競爭和相互拆臺的情況出現。(樊 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