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以港立國的城市國家,自建國以來,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和港口條件,經過40多年的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航運、金融中心。連云港作為同樣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城市,當前又處于轉型升級發展的摸索期和關鍵期,“新加坡模式”在連云港區域性中心大港建設中具有很大的學習和借鑒價值。1LZ大陸橋物流聯盟
“新加坡模式”中的成功經驗
目前新加坡港口與世界上的200家船運公司和123個國家的600個港口有合作關系,擁有4個集裝箱碼頭,共有54個泊位,水深16米,可容納世界最大集裝箱船,橋吊可伸達22排的集裝箱,平均每天處理60艘船、8000輛拖車和50000個集裝箱。
圍繞獨特區位優勢做文章。新加坡位于全球最為重要的馬六甲海峽沿線,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扼守太平洋通往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航運通道。新加坡最大限度地放大了其地理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集裝箱中轉運輸和空港運輸,超前規劃、超前建設,全面提升吞吐能力,始終確保港口的吞吐能力是實際運輸量的1.2~1.3倍,始終保留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空間。2009年新加坡港處理2590萬標箱,實際吞吐能力達到3500萬標箱,規劃到2018年集裝箱吞吐能力要達到5000萬標箱。目前,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中轉港和第一大船供油市場,其樟宜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
以全球視野定位發展方向。新加坡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其強烈的憂患意識。新加坡是一個小國、島國,沒有資源,正因如此,其全國始終保持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生存意識,一直在檢討自己,不斷求新求變,始終根據全球的發展趨勢來定位新加坡的發展方向。新加坡幾乎每十年就轉型升級一次,先后跨越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進入知識密集型和創新驅動階段,集中發展總部經濟和新興產業,全球7000多家跨國企業中有4000多家在新加坡設立全球或區域總部。
打造高效便捷的運作機制。在新加坡港口,集卡車進港僅需25秒通關。創造這一通關記錄的背后是其多年投入巨資加大電子口岸建設的結晶,幾乎所有的通關手續都可以在網上完成。同時,新加坡政府堅持親商理念,建立各種扶持引導資金和稅收優惠政策,引導企業采用最便捷的通關方式。
加快人才集聚發展戰略。新加坡沒有資源,只有人才,新加坡樹立全球人才理念,積極招引行業領先人才和各國優秀留學人才,其人力資源部和經濟發展局每年對國家所需人才都會作出前瞻性的預估和計算,并制定出相應的招引計劃。同時新加坡在人才教育方面也獨具特色,堅持雙語教學,融合東西方文化,堅持多層次專業化人才培養,明確大學教育始終不得超過30%,保持相對比例的技工教育。
連云港港口發展現狀及對策思考
總結新加坡港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同樣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的港口,連云港港口的發展不應該只看到上海、青島等臨近港口的競爭。連云港港口的發展必須要融入到全球的航運網絡,打造全物流鏈條,并根據新的發展思路來反思當前的建設發展重點。
首先要融入國際航運網。連云港港口發展最快的階段都是連云港港口融入區域發展、加強國際國內戰略合作最積極、最主動的時期。正是因為先后引進新加坡豐益集團、萬邦公司、中海、中遠等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入駐港口,港口才能突破億噸、集裝箱進入全國十強。下一步,進一步擴大開放、強化戰略合作,依然是港口突破瓶頸、贏得發展良機的法寶。但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當前連云港港口的開放和合作,尤其是航運發展,依然是局限于國內幾個大的航運企業,且僅僅是其整體布局的一個節點,基本港待遇都無法享受,這樣的狀況導致的結果就是,在航運市場繁榮的時候,連云港能“搭上便車”,但遠不如其他主要港口得到的實惠多;在航運市場低迷的時候,連云港港口又屬于最先被“拋棄”的一類,尤其是在當前中遠、中海集團都因航運低迷處于巨虧階段,連云港港口更應謀劃新的突破口。這也是近期引發關注的淡水河谷大船靠泊連云港港口的深層次原因。
從國內來看,北面的青島港一直在海運航線、陸橋運輸等方面與連云港港口形成競爭局面;南面上海港強推自己的三大戰略(長江戰略、東北亞戰略、國際化戰略)和兩個中心(航運、金融)功能建設,對于它的北翼很少關注,且其負面的“虹吸效應”非常明顯。從國家給予連云港港東方橋頭堡和區域性中心港口的定位來看,也不是希望連云港港口僅僅成為附屬港、喂給港。因此連云港港必須放眼世界,參與到國際航運網絡中。從連云港港面對的國際海運主要格局來看,向東面向東北亞直至美洲的航線,主要被韓國釜山港壟斷,往南通過馬六甲海峽西去西亞、非洲、歐洲的航線,主要被新加坡、香港等壟斷,全球知名的航運企業也主要在這幾個港口構建航運網絡。因此連云港港要融入全球網絡的重心,應該加強與釜山港、香港、新加坡港的合作,成為全球主要航運企業的太平洋航線的重要節點。只有打通了與世界航運主要航線的連接,融入了全球航運網絡,連云港集裝箱干線大港的夢想才有希望實現。
其次要打通全物流鏈。構建完整的物流供應鏈至關重要,在2012年APEC峰會上,胡錦濤主席還專門就供應鏈聯通性和便利化進行了闡述。在當前連云港現有條件下,要快速地構建起現代物流鏈條,第一要大刀闊斧地引進世界知名物流企業,尤其是物流領域的行業領先者。既可以充分發揮它們在現代物流建設方面的管理經驗,又可以利用大型物流企業已經構筑起來的物流網絡來服務連云港港。第二要不遺余力地推動物流信息化建設,加快實現口岸查驗信息、鐵路信息的互聯互通,加快開發商務、金融功能,建立一站式的綜合門戶口岸。第三要下大力氣爭取特殊監管政策,鑄造更多物流品牌。自由港政策是港口融入到全球經濟發展格局中的重要支撐,在當前體制機制不具備的條件下,必須優先爭取到幾個當前對連云港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政策,包括綜保區、起運港退稅、汽車進口口岸等。
第三要優化夯實港口功能建設。明確了港口要全面融入全球航運、物流網絡方向后,就需要對現有港口的功能布局進行優化。兩翼港區已明確產業立港起步、干散貨運輸為主,其中徐圩港區未來還將建設成為承擔中西部腹地大宗原材料運輸的主通道。因此兩翼碼頭建設戰略合作的方向應主要是大型干散貨貨主(包括鋼鐵、煤炭、電力等企業)。據統計,國內貨主擁有的萬噸級以上海上船舶運力占據全國的24%,中遠、中海、中外運長航三大航運巨頭合起來還不到20%。因此兩翼港口要發展,既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前港后廠的優勢,又要與一些國內重型企業(尤其是擁有自有船舶的企業)強化合作,爭取成為他們的出海主通道,可同時解決航線、貨源兩方面問題。主體港區作為建設樞紐港的主要功能區,是融入全球航運發展的主力,必須迅速借助此次港容港貌整治出新和三年轉型升級機會,加快騰出空間,滿足城市、旅游和集裝箱發展需要。第一要為建設海濱宜居城市創造良好環境,盡量減少港口運輸、生產對港口的副作用,將港口物流堆場遠離城區。在“退港還城”的國際潮流下,要適當調整部分岸線轉為城市岸線;要通過港口集聚作用,吸引金融、商貿、航運等服務機構進駐,提升城市的層次和內涵。第二要加大旅游開發力度,港口本身就是旅游資源,要把山、海、島、港、歷史古跡有機結合,形成旅游鏈條。第三要全力發展集裝箱運輸,這也是主體港區發展的必然方向,必須要科學把握集裝箱發展趨勢,準確預估集裝箱運輸增長幅度,按照適度超前原則,留足集裝箱碼頭建設的岸線資源,多方引進航運巨頭參與集裝箱建設和運輸,將主港區打造成為一個“多國部隊”匯集、充分競爭的港區。
運用新加坡模式加快連云港港口發展
首先,加大港口招商力度,破解發展困境。在新加坡,每次大型企業進駐都可以看到其經發局的影子,這是新加坡始終保持行業領先者的秘訣。在當前經濟和航運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注入發展新生力量,是破解當前困局的關鍵。港口招商尤其具有獨有的特色,既包括港口自身的建設發展,也涵蓋與港口直接相關的現代物流、臨港產業等,港口招商引資力度理應處在全市招商引資的前列。港口招商應跳出原有的中遠、中海等國字頭央企范疇,重點與新加坡、香港、釜山等這樣的國際性中轉大港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納入與之對應的國際航運、物流企業的戰略布局中。
其次,樹立全球人才理念。人才是最大的資源,引進高端人才,帶來的不只是一個個體或團隊,更多的是一種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要充分借助全省業已形成的引才網絡,利用連云港市三百人才引進工程這一平臺,充分利用港口口岸人才基金,從全球著名港務集團、航運企業中挖掘高端人才,在港口重點企業中擔任要職,通過外來人才的經驗和關系網絡,使港口逐步融入全球航運發展中來。
再次,攻堅主體港區轉型升級。兩翼的徐圩、贛榆港區,隨著臨港產業加快引進,以及縣區的強力支持,其迅猛發展的勢頭和未來的宏偉藍圖已清晰可見,需關注的是通過規劃引領和行業管理,預防重復建設、惡性競爭,促進錯位發展。但主體港區轉型升級,既要避免出現中途“跳轉車頭”的情況,也要防止因散貨大量轉出,在新的潔凈貨種不能快速形成規模的前提下,出現大量碼頭“曬太陽”的情景。因此一方面必須要堅定轉型升級的決心和壯士斷腕的勇氣,不轉不行、轉得慢也不行,堅決落實三年實施方案不動搖,另一方面也要為騰出的空間盡快找到“出路”,將“轉出”與“轉入”同步考慮,同步推進。(作者單位:連云港市港口管理局)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