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可行性
2013-06-15 17:26:43
Landbridge平臺
文│劉江船
連云港與日韓隔海相望,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是我國廣大中西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特別是港口建設快速發展,經濟和社會發展已經達到較高的水平,在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先導區的建設將對連云港市實現跨越式發展,對整個江蘇沿海地區開發乃至我國中西部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已經具備了理論沉淀與現實比較。
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理論背景
(一)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理性選擇
順應當前國家戰略發展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在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不僅有利于進一步開創本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而且有利于帶動提高我國區域整體競爭力水平,同時也有利于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在市域層面上,有利于進一步開創本地區對外開放新局面;在區域層面上,有利于帶動提高我國區域整體競爭力水平;在國家層面上,有利于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
(二)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核心概念
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區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國家或行政上獨立的經濟體之間達成相互取消關稅和與關稅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在該區域內,成員國之間真正實現自由貿易,沒有制定統一的對非成員國的對外關稅,實行原產地規則。
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在建立正式的中日韓自由貿易區之前,在一國內劃定某一區域作為其實驗區或先行區,通過打破行政區劃的條塊分割,相對聚集成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經濟區,開展有關政策先行先試,及時檢驗政策設計成效,有效縮短談判進度,進而推動自由貿易區加快構建。在先導區內,貨物流通自由,資金流通自由,人員進出自由,率先在通關、保稅、物流、貿易、旅游等方面開展成員國間的區域合作,形成以保稅物流為主導的自由貿易區雛形。
(三)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比較
共性方面:其產生發展基礎都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其性質都是自由貿易區,其做法都包括建立先行試驗區。
差異方面:從經濟角度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經濟互補性強,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經濟相似性強;從地緣角度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在我國重點合作地區是環黃渤海地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我國重點合作地區是西南地區;從發展階段角度看,中日韓自由貿易區處于磋商研究中,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生效實施。
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優勢與機遇
(一)內在優勢
獨特的地理區位。對外:距離日韓兩國地理鄰近,與日本、韓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海上運距不足500海里,航空飛行只需2個小時,是加強中日韓經貿往來的重要紐帶。對內: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連云港處于環渤海灣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中間地帶、沿海經濟帶和隴海蘭新產業帶的結合部,是國內外市場要素合理銜接的戰略要點。
良好的經貿狀況。連云港是我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是江蘇及全國對外開放的重要口岸。連云港港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是江蘇唯一的大型海港,對推進對外開放具有全局意義。連云港憑借其區位及港口優勢,是帶動蘇北振興、促進江蘇均衡發展的龍頭引擎,也是江蘇開放型經濟進一步提升的重要通道。
優良的基礎設施。連云港港基本形成港口、鐵路、公路、航空、河運為一體的立體交通體系,具備較強的運輸承載能力。擁有高端的開放載體,省級以上開發園區有9個,國家級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國家級開發區排名中穩步提高,擁有國家級出口加工區和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中日生態科技城合作項目已進入落戶建成階段。連云港是中國人居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正在致力建設面向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性海港中心城市。
優越的自然稟賦。連云港擁有205公里海岸線,可以建300個萬噸級以上和200個10萬噸級以上碼頭;近海臨港地帶擁有1500平方公里的可開發土地,分布著大量的屬于工業性質的低產鹽田和灘涂,適宜布局重大臨港產業。擁有中國最大的硅產業基地和水晶工藝品、硅微粉、碳化硅等產品主要加工和出口基地;這里是全國49個重點旅游城市和江蘇省三大旅游區之一,擁有六個國家AAAA級景區,享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品牌稱號。
強勁的后發優勢。與發達地區相比,后發展地區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創造條件,主動承接,就能為自由貿易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連云港市已經處在工業化快速推進期、城市化強勁攀升期、海洋經濟迅猛發展期和經濟國際化全面拓展期,開始步入崛起振興的快車道。
此外,國內各大門戶網站,包括百度貼吧、西祠胡同等社交論壇都有網友開辟了討論專貼,引來眾多網友跟帖討論,選址在連云港的社會呼聲很高。
(二)外部機遇
國際合作愿望。日本于2009年12月制定的面向2020年的國家發展戰略中提出,建設“東北亞共同體”,將沖繩、韓國仁川以及中國連云港作為其構建國際大物流戰略的三大支點,同時將建設連云港生態科技城、日本夏威夷生態城、日本阿布扎比生態城作為其開展國際生態合作的三大樣板來打造。為此,日本官方高層多次提出,希望將連云港確定為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享受到類似與韓國西海岸開發中新萬金的政策。陸橋沿線國家對暢通新亞歐大陸橋運輸也有強烈的愿望和呼聲。
國家和省級政策支持。連云港擁有江蘇沿海開發、長三角區域發展、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和國家創新性試點城市四大國家戰略之利,特別是《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將連云港確立為江蘇沿海開發的龍頭,明確按照特大城市的標準把連云港建設成為連接長三角與環渤海的國際性海港城市、我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建成國際知名的海濱旅游城市和國內著名的旅游目的地。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舉全省之力發展連云港,在出臺的《江蘇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劃》中提出將從重大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灘涂圍墾、載體平臺等多個方面,加快連云港沿海開發推進步伐,為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
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行區的
困難與挑戰
(一)存在困難
連云港經濟總量相對較小,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產業結構存在欠缺,勞動密集型產業缺乏核心技術,附加值較低,對日韓貿易和日韓投資方面,規模總量偏小,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地位。開放載體功能不突出,雖擁有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中心等一流的開放載體,但由于缺乏保稅港區的政策支撐,連云港開放載體規格與其戰略樞紐地位明顯不相稱,沒有上規模的日韓工業園區,也沒有專門面向日韓企業和日韓居民的服務設施,致使連云港對日韓企業和日韓民眾的吸引力不強。人才支撐力量偏弱,人才總量相對不足,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人才管理機制不活,缺乏應有的資金投入,制約著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品牌知名度不高,城市品牌差異性弱、個性特色不突出,沒有將自身特有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充分挖掘并體現出來;城市品牌宣傳資源分散,未能形成大宣傳、大教育、大服務的格局;缺乏城市品牌建設的長效管理機制,沒有形成有效的品牌維護及競爭策略。
(二)面臨挑戰
從國際上看,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仍在繼續,美債歐債危機不斷交互共振,經濟全面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存在“二次探底”風險。此外,中日韓三國間歷來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存在種種障礙與分歧,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日韓經濟復蘇緩慢,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三國貿易摩擦和領土爭端等問題,更容易激化中日韓三國之間的矛盾。從國內來看,遼寧省大連、河北省曹妃甸、山東省青島與煙臺以及天津等城市都提出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的設想,爭取率先開展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次區域合作戰略部署。
總之,按照“抵近運輸”的國際慣例原則,中日韓自由貿易區次區域合作的選址肯定在與日韓鄰近的沿海地區中進行。連云港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是不可替代的,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成功機會,其他優勢條件可以成為有利條件;在外部機遇上,除了國際合作愿望外,國家和江蘇省給予連云港多重疊加的政策支持是重要有利因素。至于內部劣勢,江蘇省特別是連云港通過加快沿海發展和實現蘇北振興能夠得以不斷克服,最終還是能夠做到長期發達與繁榮;在與沿海相關城市比較中,有的城市的確具備優惠政策、齊全的功能和高層次的開放度等優勢,但這并不是自由貿易區先導區選址定點的初衷。因此,在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完全具有可行性。
連云港建設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先導區的
戰略舉措
(一)戰略定位
建設區域性物流、商貿和加工制造“三基地”及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信息交流和金融“三中心”,成為面向日韓等東亞國家的現代化國際海港中心城市。
(二)戰略步驟
到2015前,建成日本生態科技園、保稅港區、區域性國際商務中心等中日韓經貿合作平臺,賦予貨物便利、金融財稅、人員通關、港口發展和國際會展等優惠政策,促進貨物和服務貿易逐步實現自由化;2015年到2020年前,進一步促進貨物自由流通、人員自由來往、車輛自由通行、貨幣自由使用,把連云港建成區域性物流基地、商貿基地和加工制造基地及區域性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金融中心。
(三)戰略舉措
一是政府引導保障工程,成立不同層次專門機構,組織開展相關理論研究,制定出臺建設規劃方案;二是產業合作示范工程,搭建產業合作創新平臺,構建產業合作示范體系,建立產業合作示范載體;三是商貿會展互動工程,舉辦中日韓博覽會,推進商貿基地建設,創新互動管理機制;四是保稅物流提升工程,加快建設綜合保稅港區,科學發展物流園區,培育引進物流企業;五是口岸環境優化工程,加強口岸交通基礎建設,推動與內陸跨口岸協作,加快電子口岸標準化建設;六是金融信息服務工程,建設金融合作平臺,打造信息交流高地,加強其他服務支持;七是人才支撐體系工程,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完善人才管理機制,加大人才投入力度;八是城市品牌塑造工程,發展城市品牌特色,加大城市品牌宣傳,建立品牌長效機制。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