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業須實現“三大轉變”
2013-01-12 19:05:28
Landbridge平臺
在經濟下行與高成本的雙重壓力下,物流企業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甚至一批企業會被淘汰出局。不過,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指出,“在痛苦的市場壓力面前,物流業一些新的發展趨勢值得期待,要堅定發展信心,看到春天的萌動。”
從現在開始中國物流業要實現三大轉變:一是從主要靠政府推動,轉向主要以市場優化配置資源;二是從引進消化吸收轉向自主創新;三是從為制造業、流通業、農業、建筑業提供物流服務,向高度融合發展。
戴定一表示,首先,在小、散、亂、差的傳統的基礎服務市場,物流資源整合的速度在加快,比如越來越多的小企業在一起商量如何聯合起來發展,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勢頭;其次,專業物流越來越深化,是整個物流價值能夠得到體現的一個重要標志,這是最值得關注的;三是物流企業的人才結構正在變化,一些帶有國際背景的跨國公司高管或海歸加入了進來,物流行業越來越多要依靠技術、知識和信息;四是銀行、風投等大資本對物流市場的投資越來越大,這表明物流市場越來越成熟,這種趨勢有利于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雖然物流裝備市場規模的增長速度在放慢,但是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速度非常快。”戴定一表示,如果你停留在傳統業務里頭,靠規模擴張打市場,可能會感覺到市場壓力越來越大。但是,如果找到了一些新的市場價值、機會,就感覺到這個空間非常大,市場非常有前景。
戴定一認為,物流裝備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去拓展,需要去呵護和培養。首先,對于政府來說,要更多地去關注市場規則,建設更為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不是更多地去關注優惠、扶持和政策傾斜;其次,行業需要加強自律,要形成一些質量、節能環保等方面的競爭壁壘,而不是行政壁壘,去引導行業健康發展;三是對于違反市場規律、違反法律、違反客戶價值的行為要嚴懲。至于單個企業,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要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加大技術投入,一定要在技術創新上創出一條路;要加大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把企業的價值體系擴展開來。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