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
2012-10-03 16:56:06
Landbridge平臺
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
開創港口科學發展新局面
日照港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杜傳志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并強調指出,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具體到港口業,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發展海洋經濟,完善港口布局,加強綜合運輸體系建設。這為港口行業準確把握“十二五”期間的發展主題、主線、基本要求和重大舉措,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提升科學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日照港是國家“六五”期間重點開發建設的新興沿海港口,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十一五”期間,日照港按照“擴能上量、強化管理、做強做大、搏擊雙億”的總體要求,堅持外延擴張與內涵提升、產業集聚與結構優化協調推進,促進了港口科學發展、持續跨越。特別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了逆勢上揚的良好發展勢頭,港口規模、產業結構、質量效益都取有了新的提高,為日照港在新的起點上實現轉方式調結構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二五”是日照港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全力打造最具活力國際一流強港的重要時期。日照港應充分認識國有企業在加快經濟方式轉變中肩負的責任,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以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通過加快建設、推動科技進步、管理創新等方式,進一步轉方式調結構,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開創港口科學發展的新局面。
一、突出理念轉變和思路創新,著力提升發展質量。
理念轉,思路變,天地寬。轉方式調結構首先要轉變觀念,創新思路,著力推動港口率先創新優質發展。
努力提高認識,積極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轉變觀念是轉方式調結構的先導。必須準確把握五中全會精神實質,充分認識轉方式調結構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使命感和壓力感。與此同時,認真分析宏觀經濟走勢、區域競爭形勢和港口所處發展階段的特征,努力改變過去傳統的發展理念,在堅持擴能上量、膨脹規模的同時,更加注重效率效益,更加注重質量提升,推動港口發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科技進步、管理創新、勞動者素質提高轉變;由粗放型外延擴張發展向內涵式集約化協調發展轉變;由傳統港口物流向現代港口物流轉變,全面推進港口快速發展、高效發展、安全發展、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全面提升港口對腹地經濟發展的運輸支撐和港口在全國綜合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努力打造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質量效益型港口。
搶抓發展機遇,謀劃發展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港口應積極搶抓全球經濟逐步復蘇,宏觀經濟持續增長,區域重大產業和生產力布局優化,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即將上升為國家戰略、我省列入國家海洋經濟示范區的難得歷史機遇,搶抓事關港口長遠發展的日照—儀征、日照—東明輸油管線、晉豫魯鐵路通道和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三線一基地” 加快規劃建設的重大項目機遇,科學謀劃港口發展思路,明確港口發展目標。以打造最具活力的國際一流強港為主題,以“調整結構,創新管理,勇跨三億,鑄造強港”為總體要求,立足于解決高負債情況下的低成本融資、集團化經營情況下的資源配置、港口高成長情況下的人才培養、選用、引進和儲備“三大課題”,著力實施“五四四”工程,突出“生產、建設、管理、合作、資本運作”五大戰略導向,打造“港口業務、物流與貿易、建筑與制造和綜合服務”四大戰略板塊,構筑“大宗干散貨、原油、集裝箱運輸和現代物流”四大戰略重點,在加快建設中調整結構,在加快發展中轉變方式,把日照港建設成為布局合理、集疏暢通,功能完善、服務優質,管理科學、機制靈活,效益顯著、文明環保的我國北方骨干樞紐港,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宗散貨進出口中轉基地、華東地區重要的雜貨進出口中轉基地、我國北方重要的原油上岸基地和亞歐大陸橋東端區域性集裝箱轉運中心,為躋身國際名港之列奠定基礎。
二、突出結構調整和功能完善,著力集聚發展優勢。
港口是國民經濟基礎行業,具有先導性、超前性的特點,必須積極順應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超前籌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加快推進港口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快推動經營專業化和產業多元化,使港口貨種、產業結構更加合理,進一步擴大港口綜合競爭優勢,更好地服務腹地經濟轉方式調結構的大局。
優化港口布局,調整碼頭結構。一方面,按照客戶需求、貨種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調整現有碼頭能力結構和功能布局,統籌泊位利用,提高泊位整體效能和港口通過能力。另一方面,做好與腹地重大產業項目的銜接與配套,對接腹地大型鋼鐵、煤炭、石化企業和臨港產業的運輸需求,開工建設包括30萬噸級原油、礦石碼頭、10萬噸級大型煤炭泊位在內的專業化泊位,改擴建集裝箱泊位,新建一批通用泊位,逐步做到專業泊位、通用泊位、大中小泊位分工明確、布局合理。
加快集聚整合,優化產業結構。主業貨種結構方面,鞏固強化以鐵礦石、煤炭為核心的大宗干散貨運輸體系,著力打造以原油運輸為核心的石化運輸體系,努力發展以鋼材、木材為核心的件雜貨運輸體系,積極培育集裝箱運輸體系,進一步優化貨種結構。產業體系結構方面,堅持多元產業板塊式集約發展,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做大做強港口裝卸運輸主業的同時,努力做優做精“物流與貿易、建筑與制造板塊、綜合服務”等相關產業,延伸服務領域,拓展增值環節,提高投資效益,為港口持續協調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完善綜合功能,構建物流體系。加快外部集疏運體系建設。發揮港口在綜合交通運輸網的樞紐作用,統籌加快公路、鐵路、管道等集疏運通道建設,特別進一步完善港區鐵路系統,做好港內鐵路布局規劃,提升鐵路運能。對接疏港高速公路建設,做好港區內疏港道路的配套建設,配合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石化企業做好輸油管道建設,努力打造便捷、暢通、高效、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綜合物流鏈打造。加強與腹地工業、貨代、經銷商等的上下游產業的縱向和與海關、商檢、銀行、保險等部門的橫向合作,運用現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加快物流運作效率,保證港口物流鏈的通暢、高效運行。完善物流體系功能。大力拓展港口服務功能,在廣闊腹地建立“無水港”、“旱碼頭”,擴大內陸口岸直通。積極加快B型保稅物流中心和港口物流園區建設,整合裝卸、運輸、倉儲、加工、配送等業務功能,優化操作流程,發展港口物流“大通關”,積極推動“區”、“港”聯動,加大服務臨港產業集聚和發展的力度,盡早形成具備自由貿易區特征的保稅港區。
三、突出優化配置和開放合作,著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港口作為全球綜合運輸網絡的節點和國家對外貿易的平臺, 具有資源配置的功能和作用,需要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合作,強化供應鏈集成管理,整合物流鏈上下游資源,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滿足客戶物流一體化需求,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開展聯盟合作,整合資源要素。本著“合作凝聚力量,攜手創造價值”的理念,積極發揮資源配置優勢,以資產和業務為紐帶,優選合作伙伴,通過投資控股、股權轉讓、資產置換、重組并購等方式,與物流鏈上下游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合資合作,推進港航、港貨、港港、港鐵聯盟,促進港口與外部優勢資本的緊密結合,使各種資源要素在合作中得到更加有效的整合和配置,提高物流鏈的運作效率,實現港口物流增值服務,增強綜合物流和區域經濟的集聚效應。
拓展資本運營,實現“雙輪驅動”。 依托日照港上市公司平臺,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資本市場,科學謀劃,分步推進,在加快推動港口裝卸主業整體上市的同時,積極“走出去”,探討利用國際資本市場,推動成熟板塊境外上市,在更大范圍內整合資源。同時根據港口資產質量較好,信譽評級較好,融資規模較大等特點,積極推進銀企合作,采取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中期票據、融資租賃等形式多渠道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努力破解高成長情況下的低成本融資難題。
深化國際合作,提升合作層次。積極參與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利用國際港口資源,推進與國際知名港口和物流企業的合作,深化在港口業務、建設、管理、科技等相關領域的高層次、多渠道、全方位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逐步以世界碼頭運營公司以及大型物流企業為標桿,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運作港口,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進境內外跨區域投資,實現港口的投資來源、融資渠道的國際化。
四、突出夯實基礎和創新管理,著力增強持續發展能力。
管理創新是支撐企業差異化戰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是推動港口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由大到強的必然選擇。
優化管控體系,發揮協同效應。按照四大業務板塊的集團化管控要求,明確功能定位,優化組織架構,理順管理職能,劃分管理權限,界定管理責任,積極探索更加靈活、更加適應現代化集團發展的用人、用工、投資、資產、資金等管理新模式,建立符合行業特點、各具特色的現代化管控體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效應,實現集團內部資源共享,提高集團整體效能。
深化精細管理,提升管理素質。全面推行卓越績效管理、對標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深化目標管理,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體系,激發發展活力。深化精細化管理,堅持“一強化三統籌”,加強市場營銷、生產組織、安全、設備物資工程等專業管理,不斷夯實基礎管理,促進綜合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創新體制機制,強化隊伍建設。緊緊結合爭創“四強四優”活動,繼續深化“四好”領導班子創建活動,在港口跨越發展的實踐中,著力培養“科學決策、應對危機、改革創新、經營管理、凝心聚力”五種能力,錘煉提升班子把握市場規律、搶抓發展機遇的能力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努力打造“鋼班子”。 同時,大力實施“人才強港”戰略,加快探索、建立起與港口發展戰略相匹配的人力資源戰略,創新人才培養、選用、引進和儲備機制,優化公開選拔和競爭上崗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加快集團人才資源開發,努力打造“鐵隊伍”,為港口發展提供雄厚的人力資源支撐。
五、突出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著力打造綠色港口。
港口建設要占用岸線、陸域、水域等大量不可再生資源,現有生產方式能源消耗較大,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既要港口發展,更要碧海藍天”,以低碳經濟為機遇,推進港口綠色可持續發展,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港口成為當務之急。
樹立先進理念,健全考核機制。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以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為第一要務,在強化效率效益指標的基礎上,確立符合港口實際的能源單耗等約束性指標,構建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考核體系。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大力推行單車、單船、單班、單貨種、單項工程能耗核算,開展技術攻關和中水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港口能源消耗。落實環境保護措施, 從港口規劃、布局到建設、生產,全面落實環境保護措施,建設綠色港口和生態港口,實現港口的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強化科技支撐,實施技術改造。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引進先進設備和先進技術,實施碼頭技術改造,提升碼頭和設備設施的專業化、現代化水平。大力推廣節能新產品、新技術,分步淘汰、更新能耗高、效率低的老舊機械設備,加快“油改電”、“油改氣”的推廣應用,對作業機械實施節電技改,大力進行港口能源結構調整,從根本上擺脫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努力打造高效節能碼頭。轉變生產方式,運用現代生產管理技術,優化生產工藝和作業流程,優化外部集疏運體系建設,提升港口生產效率。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