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低碳經濟 促進大陸橋城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12-07-13 12:56:57
Landbridge平臺
從1990年9月1日新亞歐大陸橋正式開通以來,到2010年9月1日即將走過二十年的歷程,二十年來,在國家和沿橋省(區)市以及相關國際組織的有力推動下,依托經濟帶各市區優勢產業,通過聯合、協作、配套,建立體現區域特色要求的新型化、多元化產業體系,經濟帶各城市通過對話、交流,已經在許多方面達成共識,合作不斷深化,并且在一些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成為我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地區,充分發揮大陸橋經濟帶的優勢,切實抓好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促進大陸橋城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
一、大陸橋區域經濟帶資源基本情況
新亞歐大陸橋在中國境內全長4313公里,貫穿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10個省(區),還影響到湖北、四川、內蒙古等地區。人口4.35億,占全國的34.93%;國土面積360萬平方公里,占中國的37%,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通過調查,大陸橋沿線地區能源礦產資源相當富集,有開采價值的就達100多種,沿橋省區名列首位礦產有64種,其中保有儲量占全國50%以上的有煤、鋁、銅、鎳、石棉等。銅、鉑、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及石油、電力等勻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煤炭儲量2000億噸,石油儲量數百億噸,不僅在中國內部,在世界上也屈指可數。僅塔里木盆地油氣總生成量就有300億噸,相當于世界五大油田總和。該地帶還是全國重要的糧食、棉花、油料和畜牧業基地。旅游資源更豐富多彩,被譽為我國的"金腰帶";黃河為該區提供了最大的水資源補給,其中上游是水力資源的"富礦帶";煤炭、石油和黃河水力,資源構成了"中國能源之鄉"。這里曾是全國156個重點工程及三線軍工、重大企業集中布置地區,煤炭、石油、機械、航空、化工、電力、冶煉、紡織等產業具有可觀的規模。科學技術力量也比較雄厚。這些優勢決定了該地帶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大陸橋沿線地區是國家重要的能源資源基地,可再生能源豐富,碳匯資源藏量巨大,肩負著積極為國家提供能源和大幅度節能減排的雙重艱巨任務,對全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發展低碳經濟是新亞歐大陸橋城市經濟帶應對氣候變暖、實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大陸橋區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
新亞歐大陸橋地區雖然自然資源比較富足,但開發利用要受到比較惡劣的自然生態條件的影響。因此,目前經濟發展還相對落后,公民生活水平不高,待開的貧困地區面積較大,貧困人口比重高。特別是生態環境脆弱問題已經成為制約陸橋經濟大發展的重要因素。其表現有:一是水資源嚴重不足。由于中國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西北和華北地區水資源的嚴重不足,是制約經濟發展最嚴重的資源問題。據統計,中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總量為2331.2億m3,僅占全國的31.07%;華北水資源量更少,僅為1680億m3,人均558.5 m3,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最少的地區。黃河的斷流時間逐年延長,集中反映了水資源的嚴峻形勢。在全國672座城市中,大約30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其中絕大部分分布在華北和西北地區。二是生態破壞極為嚴重。黃土高原嚴重的水土流失問題,是整個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的心腹大患。每年多達16億方泥沙流失,給黃河上下游都帶來極大的危害和損失。還有土地沙漠化和荒漠化問題也十分突出。三是環境污染嚴重。中國北方城市大氣污染總體上看重于南方,主要污染物為TSP(總懸浮顆粒物),其次是SO2和氮氧化物等。黃河面臨污染、泥沙和斷流等三重威脅,支流污染更為嚴重,主要污染物為氨氮、高錳酸鉀等,淮河的污染則比黃河更為嚴重。西部地區經濟落后和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已經成為影響21世紀絲綢之路復興的一個重要的制約因素。
三、陸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和做法
發展低碳經濟,實現節能減排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大陸橋城市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節約優先的原則,以加快技術進步、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為根本。
1、確立全民意識,營造節約型社會的環境氛圍。通過宣傳教育倡導節能減排,陸橋城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廣泛宣傳我國的能源形勢和節能減排的重要意義,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良好氛圍。
2、重點培育低碳經濟試點園區。一批資源回用和生產項目建成投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江蘇沿海三市連云港、鹽城和南通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發展低碳綠色產業中,連云港將重點打造新材料與新醫藥產業基地,鹽城則主導風電裝備產業基地,南通則建設海洋工程產業基地。
3、通過出臺辦法、加強管理實現節能減排。為了進一步推動節能低碳降耗工作,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徐州市制定了《徐州市節能低碳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同時積極實施能源系統優化設計、技術改造和管理改進,提高集成用能水平和系統運行效率,城區已完成或部分完成供暖設備的“汽改水”工程改造,依法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利用狀況和主要耗能設備、工藝系統的監督檢查,努力做到“增產不增能、擴建不擴能、增能靠節能”。
4、通過調整結構實現節能減排。大陸橋城市普片特點是傳統產業項目比重大,紡織、機械、造紙等資源依賴性強,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為此,陸橋城市采取了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堅決淘汰不符合能耗標準的設備和裝置,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5、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節能減排。連云港市加大對節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廣應用先進成熟的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突出抓好工業、建筑、照明、交通運輸和農業機械等領域的節能工作,如徐圩新區的所有照明系統全部采用LED照明節能燈。
四、陸橋沿線城市共同做好低碳工作的建議: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城市間打破原有的行政劃限制,重新整合資源,形成一體化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正在成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個新趨勢。隨著陸橋沿線部分城市領導聯誼活動的連續開展,沿橋區域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審視全球發展大勢,順勢時代發展潮流,陸橋沿線城市更應進一步加強交流,廣泛合作,攜手發展,為發展低碳循環經濟,促進大陸橋城市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1、堅持規劃先行的指導原則,統籌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重大課題。
編制《大陸橋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采用系統工程的方法,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結合國家和沿橋省區“十二五”規劃,加快編制《大陸橋低碳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沿橋省區低碳經濟發展的目標、步驟、實施辦法等,指導陸橋城市低碳經濟健康發展。統籌規劃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出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計劃,爭取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項目進入國家盤子,攜手合作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努力構建公路、鐵路、民航、港口相互配套,暢通、快捷、安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帶動陸橋經濟帶更好更快發展。
2、建立健全低碳經濟法律制度體系
健全的法律體系是發展低碳經濟的保障。低碳經濟不僅要求技術層面上的資源利用創新,還體現為一種發展模式的變革,必須加強低碳經濟法律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是在考慮陸橋城市省情的前提下,把外國和我國港澳臺地區循環經濟法律制度和低碳經濟體系建設的先進經驗移植進來,并使之本土化。二是把制度建設貫穿于資源與生態環境的規劃與開發、資源的流通與利用、產品消費、產品與包裝再用、廢棄物再生利用的全過程。三是嚴格項目審批,任何項目建設必須符合循環經濟要求。對尚不能達到綜合利用的各類資源項目,寧可暫不批準或限制開工,對已開采的伴生、共生礦產資源的廢棄物和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廢棄物,暫不能利用的要妥善保存,防止造成污染,以備將來開發利用。四是加大執法力度,保護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通過執法檢查和行政監督等手段,整頓礦產資源管理秩序,堅決制止亂采濫挖、采富棄貧、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行為。
3、發揮政策導向作用。
正確的政策導向是低碳經濟的關鍵。推動低碳經濟需要充分發揮政府引導、科教支持、市場推進和經濟刺激等作用。政府要制定一系列政策引導低碳經濟的實施,不但要有政策傾斜,還要有直接的財政支持。一是對低碳經濟項目在產業政策上予以優先支持。二是對低碳經濟綜合利用研發項目,政府應給予適當的經費支持。三是對在建的低碳經濟項目,尤其是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給予財政貼息,對效益低的低碳經濟項目政府應給予稅收減免政策。四是政府應推行綠色采購,優先采購再生資源產品。五是政府設立低碳經濟發展基金,引導支持低碳經濟項目。六是提高資源使用稅,銀行、證券、信托等金融機構對低碳經濟項目應優先提供融資支持。
4、盡快建立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
在繼續舉辦好陸橋城市市長聯誼活動的同時,建立健全陸橋城市低碳經濟發展合作的長效機制,建議成立大陸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促進會,通知促進會這個平臺適時會商、研究重大事項,有效加強日常協調,促進信息資源共享,促進經濟帶各城市之間的經濟、技術、文化的有序合作。
5、重視區域生態,實現和諧發展。圍繞單一省、市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通過區域合作與對話協調解決一些重大問題。比如消除貿易壁壘,水資源共享,節能環保等。以石梁河流域生態系統惡化問題為例,石梁河是連云港的重要河流,近十幾年來,石梁河上游流域污水排放問題也成為影響下游城市長遠發展的大問題。水是生命之源,更是實現經濟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建議陸橋城市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出發,向國家有關部門提議,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并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可行措施和對策,進一步改善流域的生態環境。
6、以旅游發展為突破,實現資源共享。以旅游為突破口,加強陸橋城市低碳經濟的合作,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新絲綢之路沿線城市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文化遺產豐富,民俗風情獨具特色,接軌大的旅游格局將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前景。應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加強旅游開發建設規劃的銜接與協調,統一包裝組合,精心策劃部署,建立陸橋城市旅游帶,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提升旅游檔次和產業競爭力,相互輸送客源,努力把旅游業培育成新興支柱產業。
7、加快低碳經濟項目的開發和實施
一是企業內部要實現生產工序和流程之間的物料循環,減少物料的使用,達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標。二是工業園區的資源循環,各園區具有關聯性的企業聯合起來,形成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共生組合,使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三是沿橋省區內資源的循環利用,使沿橋各省各地區的企業形成產業鏈,用生態鏈條把工業與農業、生產與消費、城區與郊區、行業與行業有機結合起來,達到資源和產品充分利用,實現企業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同時,推行全社會節水、清潔生產、垃圾分類收集和綠色消費。城市交通要使用清潔能源,居民和公共場所要使用綠色照明設備,要使用新型建材建設和改造住宅區。在大力發展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的同時,重點扶持再生資源回收、處理、加工企業。
8、加強低碳經濟宣傳推介力度。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項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的事業,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要借助相關法律法規實施的機會,大力開展低碳經濟的宣傳教育。通過廣泛開展低碳經濟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引入國內外成功案例,使沿橋各省各族人民接受低碳經濟理念,建立新的消費觀念。從每個企業、每個家庭做起,節省點滴資源,收集廢棄物,更多使用再生資源產品。各級領導干部更要牢固樹立低碳經濟理念,從根本上轉變經濟發展的傳統模式,立足長遠,發展低碳經濟,造福子孫后代。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