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疆為橋頭堡 構建中國陸上能源大通道戰略
2012-02-09 15:48:11
Landbridge平臺
兩千多年前,連接亞歐大陸的著名商貿通道“絲綢之路”穿越中亞地區,帶動了沿路各國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但隨著其他交通渠道的興起,這條承載了無數人財富夢想的“黃金道”逐步走向衰落。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的加速發展,中亞區域內各國地理相鄰、經濟互補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貿易投資往來更加頻繁,互利合作活動不斷深化,展示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特別是由于中亞各國政治局勢趨于穩定,經濟穩步回升,各國民眾的消費需求也逐步提高,沉寂很久的絲綢之路重新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中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并確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中國的主要執行區,全面參與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相關專家分析指出,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區,又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應充分利用新疆沿邊沿橋(新亞歐大陸橋)開放的優勢,堅持“東連西出,西來東去”,利用好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進一步加大對內對外開放的力度,努力營造我國聯結中亞、西亞、南亞、俄羅斯乃至歐洲的陸路大通道,更好地發揮新疆向西開放的窗口、橋梁和基地的作用,這對新疆乃至西北地區的發展與穩定,特別是確保國家能源、資源安全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重啟“絲綢之路”將是一條對所有人開放的“金光大道”。
構建陸上能源大通道迫在眉睫
早在1904 年,英國學者哈里·麥金德在其《歷史的地理樞紐》一書中就從全球一體化觀念出發,提出了“地理政治樞紐”的概念,在后來的地緣政治戰略理論家們的逐漸發展中,中東、中西亞、南亞以及西伯利亞等橫跨歐亞的地區因其位于地球上諸大陸的中心地域從而被稱之為世界心臟地帶。由此心臟地帶出發,東進可以控制中國、日本;南下可以到伊朗、印度和中南半島(東南亞);進而越過阿拉伯半島進入非洲大陸;西向可以控制西歐山地;從北或西面越大洋即可進入美洲,因此如果從世界整體的戰略眼光看,這一地域的戰略地位,恰恰相當于在中國為兵家必爭之地的中原,實際上麥金德所謂“地理中樞”也正是把這一地域看作是世界的“中原”。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化進程加快,單極化與多極化反復較量,大國爭奪資源、市場加劇的形勢下,擴大我國向西對外開放,開通面向中亞、西亞、俄羅斯和歐洲的陸上戰略大通道,進一步發展我國與同處歐亞大陸的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和戰略伙伴關系,是順應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相關各國尋求互補互利、共同發展的一致需求。
目前,經過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等全球極其敏感地帶運輸到中國的石油,已分別占我國進口石油總量的60%和80%以上。國內石油需求對中東和海上通道的依賴,已給我國能源安全帶來非常大的潛在風險。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如何打破“馬六甲困局”是未來關系我國經濟安全的重要現實課題。同時,在非能源礦產資源領域,我國依然面臨市場多元化問題,近兩年中國與鐵礦資源國的多輪談判的實踐也表明:只有多元化才能增加更多的話語權。面對礦產資源消費急劇增長的趨勢,國內一些重要礦產資源的保有儲量則持續下降。據有關部門測算,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45 種主要礦產資源的現有儲量,能夠保證2010 年需求的只有24 種,能夠保證2020 年需求的僅有6種。能源資源供需形勢嚴峻。面對這樣的形勢,我們必須加強能源資源的獲取能力、支付能力和運輸能力等保證能力建設。而永遠不稱霸、永遠不做超級大國的既定國策和長期處于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我國不可能像美國那樣,通過建立國際能源資源機制、鼓動能源資源需求國家建立戰略儲備,進而基本控制世界能源資源市場,為經濟發展獲得穩定的能源資源供給。我們所奉行的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獲得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能源資源供給,建立長期、穩定、經濟合理的供應體系。
相對于海運來講,構建陸上能源資源安全大通道特別是修建陸路油氣管道,投資量雖然巨大,成本較高,但從國際政治經濟軍事關系來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和重要的礦產資源從來就不僅只有經濟商品屬性,而且還具有極強的政治商品屬性。因此,構建我國陸上能源資源安全大通道。就絕對不是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而是建立穩定、安全、經濟、多元的國家全球能源資源供應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綜合考慮技術、經濟和地緣政治等各種因素,構建這個大通道不僅非常必要,而且切實可行。在一定意義上,也是我國在實現和平崛起的進程中,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地緣戰略選擇。在諸多比較優勢面前,新疆作為亞歐大陸與“世界心臟”地帶接壤的地區自然成為我國構建國家陸上能源資源大通道的首選地區。而作為“世界心臟”地帶的中亞地區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黑色金屬、稀有金屬、木材等資源豐富,是世界上公認的21 世紀全球最具開發潛力的能源寶庫,還有許多世界級的特大礦床。中國擁有的巨大市場是保證中亞國家開發資源創造效益的最直接、最有利的途徑,也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礦產資源開發合作的良好契機。包括中亞五國在內的周邊國家輕工業發展水平較低,物資相對匱乏,日用品、家電等商品幾乎全靠進口,與我國有很強的互補性。
近年來,美、日、韓、俄、土耳其等國和一些國際大財團,對中亞國家油氣、礦產資源和市場進行了激烈爭奪,其投資重點在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以及鋼材和銅、鉛、鋅、鈦、鎂、鉻礦等重要資源領域。哈薩克斯坦幾乎所有的大型戰略物資生產企業都有西方財團涉足。由于美國在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駐軍、插手中亞國家內部事務并策劃“橙色革命”,美、俄在這一地區的力量此消彼長,也存在著深刻矛盾。哈薩克斯坦等中亞國家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不想“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同時,正在積極開拓能源資源出口多元化市場。加之經濟全球化在區域間競爭加劇,使區域間利益共享、經濟相互依存的關系更為明顯,周邊國家非常希望我國尤其是與之毗鄰的新疆地區有實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其能源資源開發。新疆作為我國面積最大、陸地邊境線最長、交界鄰國最多的省區,由于其所處的特殊地緣關系,加強同周邊國家的能源資源以及經貿合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建設中國陸上能源資源大通道,就是要以新疆為其樞紐和門戶,積極引進和開發利用周邊國家資源,加快以向西開放為重點的開放步伐,使昔日的“絲綢之路”重新煥發其生機和活力。
能源大通道拓展新疆優勢資源轉換發展戰略空間
將新疆周邊國家納入我國對外經濟合作的戰略重點,實現資源進口市場的多元化既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要,也是保障我國經濟安全的需要。因而新疆全方位開放的著眼點就是要從國家的根本利益出發,通過與周邊國家的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將新疆的向西開放和我國的能源與資源發展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推動將周邊國家的資源融入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中,使新疆的對外經濟貿易與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與新疆的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結合起來,把新疆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放在中國積極參與周邊國家資源開發、實現進出口市場多元化的大格局中來考慮,在“十一五”期間使新疆的外向型經濟在參與周邊國家資源開發和經濟合作中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把新疆建設成我國陸上資源能源進口的戰略通道,對于構建我國能源資源安全體系,促進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早在1989 年1 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就提出了“全方位開放,向西傾斜,外引內聯,東聯西出”的對外開放總方針。1992 年11 月,又提出要把新疆建設成為西北乃至全國直接進入中亞、西亞通向歐洲的國際大通道。2002 年以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政府多次強調指出,要積極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和東歐市場,重點發展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的經貿關系,擴大在能源、原材料、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的合作,堅持“東聯西出、西來東去”,使新疆真正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陣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公司到境外,特別是周邊國家投資辦廠和承包工程,聯合開發當地的森林、油氣、礦產和農業資源。2005 年7 月,自治區召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工作會議,提出要把同周邊國家經濟合作的著力點放在充分利用其資源上,進行以資源互補為主的深層次合作。自治區黨委六屆十次全委(擴大)會議又進一步指出,把利用周邊國家的優勢資源作為我們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有機組成部分,從國家能源戰略的高度進行戰略思維和運作,努力把新疆建成我國利用境外資源、開辟境外市場最為方便安全的陸路通道。在新疆建設國家能源資源陸上通道,對于拓寬新疆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空間意義十分重大。區域經濟一體化,推動了區域分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當代世界經濟區分工的一個矚目特征,就是由部門間的分工逐步發展到產品間的分工,并且向產業鏈分工方向發展。很多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由于工序和區段的不同,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國家或地區進行,形成了以工序、區段、環節為對象的產業鏈分工體系。由此而形成的技術梯度也就客觀存在了。相對于我國東西兩端而言,新疆的產業鏈大體處于中間層次。從這個層次配置資源,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分工與合作,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無疑可在更大范圍、更高程度上實現新疆經濟的優化發展。正因為新疆的產業處于中間聯結狀態,拓寬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空間,加強同中亞及俄羅斯能源資源等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的合作,通過產業整合并逐步形成新疆特色產業結構,對我國及中亞、俄羅斯經濟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這既能增強國家之間的政治互信,又能擴大各國的共同利益,實現合作共贏。
目前,新疆已經有了一批有實力的跨國公司,通過資本、技術、設備、材料和勞務出口,提升了與周邊國家經濟合作的層次,拓展了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為加快建設面向中亞、南亞及俄羅斯的加工制造業基地,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供了廣闊空間。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我國高度重視并致力于加強同各國的政治互信,深化經貿合作,擴大科技交流,并在交通、能源、礦產、電信、貿易、投資、旅游、環境、人力資源、農業等領域實施了多項合作,為擴大中西亞區域經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礎。
同時,我國與中西亞國家的經濟梯度已經形成,新疆與中亞及周邊國家的經濟互補性日益增大,具有相互延伸的巨大勢能和動力。只要我們積極運作,充分挖掘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潛力,就能使周邊國家的優勢資源成為我們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開創與中西亞各國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
與中亞國家相比,新疆相對處于產業鏈的上游地區,具有向西延伸的可能性,但同時也面臨來自歐盟等發達國家對中亞及周邊市場的激烈爭奪。新疆產業鏈和消費品市場層次相對較高,與中亞及周邊國家的經濟互補性較強,產業鏈和消費市場向西擴張極具潛力。隨著新亞歐大陸橋承載能力的進一步增強,新疆和中亞國家與歐美發達國家的直線距離也將大大縮短,這為新疆打造向西開放的陸上能源資源安全大通道創造了良好契機。通過陸上能源資源大通道與沿海和沿邊省區經濟互補,主動接軌,相互融入,將有利于新疆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獲得更強大的競爭力。
建設資源能源大通道需從長謀劃
構建我國陸上能源資源安全大通道,對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勢必將極大地促進和形成新疆與周邊國家經濟的聯合和結構的互補,促進國內外市場的對接,營造新疆包括資源優勢、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和競爭力優勢在內的全新的比較優勢。構建這個大通道,必須從長期發展的戰略高度進行謀劃。為此,我們建議: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早日建成全方位的通暢的管道、鐵路、公路、民航等運輸網絡體系。
一是應根據2003 年6 月《申哈聯合聲明》中“哈方支持中方參加哈里海大陸架油田的勘探和開發”的承諾,加快在哈境內合作建設中哈輸油管道二期工程即肯基亞克—阿塔蘇段的建設步伐,研究擴大哈薩克斯坦里海岸邊阿特勞—肯基亞克段輸送能力的可行性,并結合資源的落實程度,使輸油管道的年輸送能力逐步由1000 萬~2000 萬噸擴充到預期的5000 萬噸。合作建設中哈天然氣管道,推動第二條中哈輸油管道建設。
二是應抓緊建設第三條天然氣管道,從新疆通過江西抵達福建,把俄羅斯和中國西北部的天然氣輸往能源需求量龐大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同時,盡快啟動哈密— 蘭州750KV 雙回超高壓輸電線路、哈密— 武漢800KV 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建設,實現“西電東送”,提高新疆煤炭等資源產品的附加值和轉化能力。
三是在精—伊—霍鐵路建成,并與哈薩克斯坦鐵路在霍爾果斯接軌后,抓緊北疆鐵路復線及精— 阿段寬軌建設。目前,哈薩克斯坦現有的寬軌鐵路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新疆以西暢通物流的需求。據了解,計劃建設的哈薩克斯坦大陸橋已經破土動工,總長3070 公里,計劃投資35 億美元,2010 年建成。建成后將極大地提高哈國鐵路的過貨能力,真正發揮聯接中國、哈薩克斯坦、東南亞和歐洲各國的作用,形成統一的大市場,中國就可以取得到達歐洲市場的便捷通道和通向里海的出海口。不僅如此,新疆應進一步爭取國家支持,加快西隴海蘭新鐵路電氣化改造步伐,切實提高出疆大通道的通達能力。著力籌劃并分段建設哈密一臨河鐵路和高速公路,適時開辟第二條出疆大通道。同時,還應盡快建成南疆鐵路吐—庫段二線并完成電氣化改造;做好喀什—和田鐵路、庫爾勒—若羌—格爾木鐵路的運營工作,爭取盡早建設第三條出疆大通道。
四是積極創造條件,適時建設中—吉—烏鐵路以及中—土天然氣管道。合作改擴建中巴喀喇昆侖公路,相機建設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 新疆油氣運輸管道或伊朗— 巴基斯坦— 新疆南部原油、天然氣管道,在印度洋直接對接產油國,打開聯通波斯灣油氣富集區的陸上能源通道,使我國的能源資源供應處于更加安全的態勢。另一方面,中、俄、哈、蒙“四國六方”已經建立了區域合作機制,將在科技、經貿、交通、口岸、旅游等重點領域開展實質性合作。與新疆接壤的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是俄羅斯第一個獲得自由經濟區地位的聯邦主體,中俄雙方可參照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模式,在喀納斯口岸開展經濟技術合作。為此,在完成奎—克—阿(北屯)鐵路建設后,應盡快開通中俄喀納斯口岸,開辟新疆和俄羅斯的公路交通走廊,抓緊建設中(北屯)俄(新西伯利亞)鐵路,規劃建設中(克拉瑪依)俄(新西伯利亞)原油、天然氣管道,打通俄羅斯直通我國的第二條陸路能源通道。
五是加強新疆公路路網建設,形成“兩橫三縱兩環八通道”的路網格局,完善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門戶樞紐機場功能,新建、擴建一批區內干、支線機場,開辟烏魯木齊—亞歐主要城市以及伊寧、喀什、庫爾勒等至周邊國家的國際航線。
——以大通道為基礎,形成新疆大商貿、大流通的對外經濟新格局。
早在1999 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就提出了把新疆建設成為我國西部國際商貿中心的發展戰略,到目前,烏魯木齊作為現代化國際商貿城的地位已初步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商品市場已建成使用,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家“走西口”。每年一度的“烏洽會”已成為在周邊國家較有影響力的經貿盛會,2011 年更是升格為國家級的亞歐博覽會。與新疆開展經貿合作的國家和地區達140 多個,新疆已不再是內陸封閉之地,而是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新疆現有一、二類口岸27 個,國家級開發區3 個,省級開發區、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13 個,1 個出口加工區,1 個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形成了國際間公路、鐵路、民航、電信四通八達的交通通訊網絡,一個“全方位開放、外引內聯、東聯西出”的開放格局初步形成,國際商貿中心建設初見成效。“十二五”時期,新疆要利用沿邊開放的地緣優勢和國家陸上能源資源大通道的有利條件,通過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主動吸引和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支持沿海內地企業參與新疆出口加工區和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建設,實現國內市場與中亞、西亞、南亞、東歐及俄羅斯市場的對接,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國家向西出口加工基地、中轉集散地和物流大通道。具體來說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培育大市場、發展大流通。一是改善營銷渠道,依托中心城市,以現有的交易市場為基礎建立國際化,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形成一批中亞地區最具影響力的交易市場;建立和完善專業性和綜合性交易相互配套的市場體系,推動國內建材、紡織品、家用電器、食品向西出口;加快商品交易市場設施建設,為商品流通提供倉儲、加工、結算等綜合配套服務,逐步形成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連接沿邊17 個國家一類口岸的市場網絡體系。二是在已經建成的33 個開發區基礎上,重點擴大烏魯木齊經濟開發區等3 個國家級開發區規模,提升吸引外資水平和外向型經濟輻射能力,把新疆建設成為沿海內地省區開拓中亞、南亞、西亞、東歐及俄羅斯市場的前沿陣地和國家技術輕工產品向西推進的中轉集散地。三是加大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設力度,把合作中心建成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出口產品加工基地和邊境商貿旅游基地,利用中亞國家資源發展加工貿易,逐步形成以邊境貿易帶動實業,以實業促進對外貿易的大進大出的發展模式。四是大力發展國際運輸,促進鐵路、公路、民航聯運和綜合聯運,加快商品流動。
2.以現代物流業為先導,培育區域化物流中心和現代物流產業體系。一是在陸路資源能源大通道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吸引沿海知名企業、高新技術含量產品通過第二條亞歐大陸橋西進,帶動新疆以服務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發展。二是積極推進新疆物流市場的對外開放,組建為外向型經濟服務的專業物流企業集團,支持物流企業利用區外、境外資本,積極培育國際化連鎖經營、配送中心、代理銷售、電子網絡交易等現代流通組織形式,積極發展補償貿易、加工貿易,建立穩固的多樣化的銷售渠道。三是加快物流設施的整合和區域化物流中心建設,完善現代化物流產業體系,使新疆成為中國商品向中亞、西亞乃至俄羅斯、歐洲市場的最便捷安全的物流配送中心。
3.加強重點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口岸“大通關”工作和電子口岸建設,實現信息共享,落實對邊境貿易出口的便捷通關措施,提高通關效率。依托口岸大力發展邊境貿易、旅游購物貿易、邊民互市貿易和邊境旅游。
4.以外貿促發展,以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作大做實國家能源資源大通道和國際商貿中心的基礎。建設國際商貿中心必須以堅實的第二產業為基礎,因此一方面要以對外經濟貿易促進新疆發展,另一方面,新疆還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以推進新疆新型工業化作大做實國家能源資源大通道和國際商貿中心的基礎。一是要以各類工業園區為載體,進一步開放資源和資本市場,吸引和承接國內外資本、產業、技術、管理和人才聚集,鼓勵支持國內外有實力的大企業與新疆企業合作,發展壯大外向型特色支柱產業;二是培育發展以新疆為基地的“兩頭在外”的礦產品加工業,同時充分利用境內的石油化工企業的加工能力,加快石油石化相關產品特別是下游產品的開發利用,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石化產品生產基地。三是引進我國內地的技術設備和品牌,開展進料非對口貿易,生產輕紡、輕工、機電等適銷商品進入中亞及其輻射市場,利用紡織、機電等產業已有的成熟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到周邊國家特別是中亞開展境外加工貿易,實現新型工業化與擴大對外開放的同步增長,相互促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