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媒體:“一帶一路”助圓“陸聯國”夢想
2019-04-28 09:46:43
Landbridge平臺
老撾《萬象時報》網站4月23日發表文章稱,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在許多國家啟動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對老撾這樣較為貧困的國家來說,中國的這項倡議是實現現代化和趕上不斷發展的全球變化的天賜良機。
文章稱,自1986年以來,老撾政府向國際社會敞開大門,實行了支持外國投資和進口現代技術的政策,老撾希望能夠借助這些政策變成一個發達國家。但是,盡管老撾致力于全球經濟一體化、調整法律規范以符合國際標準以及改善本國商業環境,卻一直無法吸引到預期的外國投資。
文章指出,目前的外國投資大多針對自然資源,但這些資源總有一天會耗盡。老撾政府承認這些經濟制約因素,認為保持經濟增長的唯一途徑是吸引高質量的投資。
文章認為,要吸引這種海外投資,僅僅依靠改善商業環境是不夠的。老撾還需要更好的道路和公共服務。此外,這個國家必須從一個“陸鎖國”變成區域內的“陸聯國”。
文章指出,老撾的主要經濟劣勢之一是,作為一個“陸鎖國”,其運輸成本高于鄰國。
文章稱,為了克服這一劣勢,老撾啟動了若干項目,以將其運輸系統與鄰國的運輸系統連接起來并充當區域內的一個物流樞紐。
文章稱,以區域連通作為一項戰略目標的老撾將中國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天賜良機。
文章介紹,根據這項倡議,中國正在為建設老撾—中國鐵路提供資金支持,這條鐵路從中老邊境通往萬象。中老鐵路是昆明—新加坡鐵路網的一部分,東盟成員國已經同意參與籌建這個鐵路網。這個鐵路網將途經老撾、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文章稱,老撾政府預計,到2022年中老鐵路將建成并投入運營。泰國則明確表示,泰國—中國鐵路的建設很快將正式開始。到目前為止,泰國和馬來西亞已經原則上同意參與這一鐵路網項目。有關方面正在商討細節,希望能夠在近期敲定這一聯合投資項目。
文章稱,老撾積極說服泰國和馬來西亞加入這一鐵路網項目,這是因為老撾認為,該項目將惠及整個地區,交通網絡的改善將促進地區貿易和繁榮。
文章指出,從老撾政府的角度來看,這項倡議將給老撾帶來直接和間接的好處。此外,中國承諾與老撾打造命運共同體,這意味著兩國都將是合作項目的獲益者。
文章稱,老撾認為,中國的提議是推動老撾實現融入全球經濟雄心的一個不可錯失的良機。
文章最后寫道,老撾政府需要“一帶一路”倡議助力其從一個“陸鎖國”變成一個“陸聯國”,這樣老撾才能利用一切機會建設現代經濟,擺脫貧困。
【延伸閱讀】俄媒:“一帶一路”開放包容惠及世界 對亞非國家產生巨大影響
參考消息網4月25日報道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4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俄媒采訪到的相關人士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各國之間的合作,為世界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網站4月23日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主任李昌鏞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說,“一帶一路”倡議“有助于促進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
他還說,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同時也促進區域合作,促進貿易、投資、金融以及人才等領域的互聯互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密切合作,特別是在公共財政可持續性和能力建設方面分享國際最佳做法。
他說,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這種合作,也是為了“一帶一路”低收入成員的利益。
李昌鏞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和中國共同建立了“中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能力建設中心”,用以提供人員培訓、支持機構建設并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的溝通。
報道稱,“一帶一路”倡議覆蓋了歐洲、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大批國家。預計它將大大促進世界貿易,并使相關國家的貿易成本減半。
李昌鏞說,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將繼續增加。他指出,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超過30%。
他表示,歡迎中國政府宣布經濟增長目標為一個區間而非一個固定值,這符合中方對增長質量而非大規模增長的重視。
報道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6.3%,超過此前預測的6.2%。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24日報道,俄羅斯“商業與物流”國際咨詢中心經理安娜·福米喬娃表示,中國是為數不多的能夠投資亞非地區的國家之一,其實力可使它在這些國家發展中發揮關鍵作用。
福米喬娃認為,世界市場的形勢在許多方面依賴于中國的投資。
她稱:“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大量的當地工業和基礎設施項目正在被落實。這些項目可以加強各國之間的合作。迄今為止,該倡議框架下的許多項目,特別是在亞非國家的項目都顯現出很好的效果。10個最優項目中有6個位于這些地區并非偶然。”
福米喬娃說:“中國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對亞非國家的經濟進行投資的國家之一。通過投資,中國對亞非國家的經濟正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因為中國將在未來20年至30年內將這些國家提到當前中國所處的水平。沒有中國的幫助,這些國家將需要多花一至兩倍的時間。”
(2019-04-25 08:45:50)
【延伸閱讀】港媒評述:中國推進“一帶一路”靈活務實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22日刊文稱,中國推進“一帶一路”的靈活做法是這項倡議的一個顯著優點,它使該倡議在吸引伙伴方面卓有成效。
文章稱,自近六年前該倡議提出以來,意大利是第一個簽署加入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諒解備忘錄的七國集團成員。迄今這一倡議得到了126個國家和29個國際組織的支持。
分析人士說,世界第八大經濟體意大利對這個迅速擴大的網絡的最新支持,預計將強化北京堅持以中國方式實施該倡議的信心。
文章稱,通常的流程是,某個國家就一個總體概念與中國達成一致(通常以簽署諒解備忘錄為標志),隨后政府部門之間會接著展開會談,以便就具體領域或項目達成合作協議。不過只有在企業和政府簽訂合同,并通過銀行(比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進行融資后,真正的業務才開始。
文章稱,倡導者指出,中國做法的靈活性是這項倡議的一個顯著優點,它使該倡議在吸引伙伴方面卓有成效。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說,中國的方式與西方普遍采用的方式完全不同。
陳鳳英說:“‘一帶一路’是一個理念和平臺,而不是一個以條約為基礎的組織。中國的做法是現實的,因為它的目標伙伴主要是發展中國家。”
巴基斯坦一家政府智庫的負責人亞西爾·馬蘇德說,“一帶一路”項目在本質上是靈活友好的,沒有嚴格的條款和條件,這使北京主導的這項倡議對巴基斯坦更具吸引力。
他說:“需要提及的是,從來沒有哪個國家提出過任何一個類似于‘一帶一路’的倡議來支持巴基斯坦,以包容性、全面性、自給自足和長期目標來獨立發展巴基斯坦經濟。”
(2019-04-24 11:44:36)
【延伸閱讀】港媒文章:“一帶一路”創造雙贏壯舉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香港亞洲時報網站4月19日文章發表文章稱,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一帶一路”倡議在歐洲和西南亞取得新進展。
文章稱,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在北京舉行,如果人們快速概括一下歐洲和西南亞當前的形勢,可能會有相當大的啟發性。
文章稱,在布魯塞爾成功舉行第二十一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后不久,在杜布羅夫尼克舉行的第八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聚焦中東歐國家,最后“16+1”變成了“17+1”——希臘是它們的最新成員。
文章指出,“17+1”的聯合承諾本身就是“雙贏”的壯舉。關鍵成果是,從現在起,“17+1”將在包括貿易和關稅在內的所有互聯互通領域與布魯塞爾密切合作。
文章稱,從波羅的海到地中海——尤其是從愛沙尼亞到希臘——一個新的蓬勃發展的貿易海間聯邦正在形成。中歐陸海快線從雅典經斯科普里、貝爾格萊德和布達佩斯,一直延伸到漢堡。然后還有泛歐走廊,橫跨地中海連接了意大利的巴里和黑山的巴爾,然后又連接了貝爾格萊德和羅馬尼亞的蒂米什瓦拉。
文章指出,中國增加在中東歐的投資,彌補了瀕臨衰退的歐盟勢必出現的資金缺口。
文章稱,在西南亞方面,早些時候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中國—阿拉伯國家改革發展論壇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北京與包括埃及、黎巴嫩和阿曼在內的17個阿拉伯國家達成了“一帶一路”協議。該論壇今年的主題是“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繁榮”。
文章稱,這些國家不僅是“一帶一路”倡議的伙伴國,其中12個國家還與中國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或戰略伙伴關系。它們即將前往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阿拉伯聯盟助理秘書長哈利勒·薩瓦迪指出,2017年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貿易額達1900億美元。
文章稱,卡塔爾是個非常有趣的例子。卡塔爾早在2014年就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諒解備忘錄,并且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之一。它還建立了人民幣兌換中心,不僅服務于整個中東地區,還服務于北非的部分地區。
(2019-04-24 11:13:12)
【延伸閱讀】尼日利亞學者:“一帶一路”助非洲跨越歷史鴻溝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尼日利亞《領導者報》網站4月21日發表尼日利亞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查爾斯·奧努納伊朱的文章稱,中國發起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本月25日至27日在北京舉行。自中國2013年提出這項倡議已經過去了六年時間,這期間給非洲帶來的獨特機遇彌合了一個歷史鴻溝。
文章稱,這一鴻溝一直以來挑戰著泛非主義愿景以及區域一體化和建設規模經濟的議程。該議程旨在通過促進實體和制度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來高效和富有競爭力地融入全球價值鏈。
文章指出,當前非洲國家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貿易額大于非洲國家間的貿易額。由于缺乏實現加強基礎設施連通性的資金和人才,非洲國家克服發展瓶頸、建立長期可持續和包容性經濟的努力受挫。
文章稱,然而,在2000年創建的中非合作論壇的背景下,非洲國家通過與中國共同努力,開始克服阻礙經濟發展的一些結構性僵局。
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全球治理和包容性發展做出的當代貢獻,這項倡議繼承和發揚兩千多年前促進了貿易、文化和人員交流的古絲綢之路精神,旨在推動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為基礎的國際合作新框架。
文章稱,作為一項國際公共產品,“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它是一個正在進行之中的國際合作進程,并非是一項所謂的地緣政治戰略。中國始終主張,“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將在很大程度有賴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文章稱,橫跨全球眾多經濟帶的公路、鐵路和其他陸路交通要道將與通過港口升級、海上一體化和數字網絡來連通世界的海上交通網協同配合。在各國間以及國家內部,“一帶一路”倡議將加強連通性,并在沿線建立包括發電廠和其他主要設施的產業集群。
文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這些獨特的國際公共產品也是非洲保持當代復興勢頭所需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在積累和利用有利于長期可持續和包容性經濟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方面。
文章指出,在非洲和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深化合作的同時,某些對于非洲的復興和未來一直缺乏信心的人卻忙著發出含沙射影的不和諧聲音。有趣的是,非洲和中國似乎專注于發展與合作,對這些聲音絲毫不在意。
文章最后寫道,中非合作自雙方各自擺脫殖民統治以來已有70年左右的歷史,雙方從未宣稱合作過程中沒有曲折、轉折甚至挫折,但是相互尊重、共同推動“一帶一路”倡議和成為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排頭兵的決心,勢必將推動中非合作繼續穩步發展。
(2019-04-24 10:45:35)
【延伸閱讀】從“中國貢獻”到“世界共建” “一帶一路”報告展示亮麗成績單
參考消息網4月24日報道 境外媒體稱,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在即。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22日發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報告顯示,中企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
據臺灣《聯合報》4月23日報道,報告稱,2013年以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扎實推進,取得明顯成效,一批具有標志性的早期成果開始顯現,參與各國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報告指出,2013-2018年,中國大陸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超過6萬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高于同期中國大陸對外貿易增速,占中國大陸貨物貿易總額的比重達到27.4%;中國大陸企業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完成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超過4000億美元。
報告稱,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形成了5大類、76大項、279項具體成果,這些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實。
報道稱,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展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既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更充滿前所未有的機遇和發展前景。
另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4月22日報道,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陷入中方所謂“債務陷阱”的說法,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組長肖渭明22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反駁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沒有任何國家因為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背上所謂的債務負擔,落入所謂的“債務陷阱”。相反,凡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都得到了很快速的發展。所以,所謂的“債務陷阱”是個偽命題。
發布會上,肖渭明對“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是否綠色環保的疑問,也作出了回應。他說,中國“走出去”的企業不論是基礎設施投資,還是產業投資,都踐行著綠色環保理念,特別是水電、火電、公路港口建設,都按照綠色環保的理念,有序推進項目實施。
此外據中通社4月22日報道,北京于22日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報告,并在當天下午專門召開新聞發布會就這一文件展開詳解。北京學者認為,中國此舉是對論壇的預熱,并積極回應外界關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過去的5年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倡議中,它們希望能在本屆論壇中了解到更豐富、更有含金量的內容,而中方從三方面回應了外界的關心與訴求,也指出接下來論壇要討論的重點與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短期來看是對論壇的預熱,而從長期來看,也是在指明未來“一帶一路”推進的重點與方式。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綜合組組長肖渭明在發布會上介紹,這是中國政府第三次公開發表“一帶一路”建設進展報告,以期進一步增進國際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了解。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與以往的報告進行對比,不難看出最新報告顯示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升級。
“相比于以往報告更強調‘中國貢獻’,這次突出的是‘世界共建’,”王義桅說,“現在的‘一帶一路’已經升級,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到倡議中,特別是發達國家的參與,對‘一帶一路’自然提出了更高要求,強調‘軟聯通’與‘高質量’,以推動合作項目更好落地生根,這與中國國內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訴求相契合,自然是好事,但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
王義桅表示,有債務很正常,但不是“危機”,更不是“陷阱”。關鍵的問題在于借來的錢怎么用,是否用在利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項目上,蒙內鐵路、瓜達爾港等重大項目都在用事實證明,舉債并沒有讓這些國家掉入“陷阱”,相反,帶動了經濟蓬勃發展。
(2019-04-24 10:02:00)
(來源: 參考消息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