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學者:俄“智慧型經濟”和中方“新質生產力”一拍即合
2025-10-21 14:22:37
Landbridge平臺
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與俄羅斯自由經濟協會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與S.Y. Witte新工業發展研究院共同承辦的,《智慧型經濟驅動下的社會轉型戰略》與《重啟:新型工業社會即將到來》新書發布會暨媒體見面會10月19日在北京舉辦。多位中俄經濟、外交領域專家學者參會研討中俄經濟的未來合作前景。
兩本新書的作者,俄羅斯自由經濟協會主席、國際經濟學家聯盟主席、S.Y. Witte新工業發展研究院院長、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謝爾蓋·博德魯諾夫向在場的嘉賓介紹道,當前世界正處于技術范式轉型的關鍵階段,人工智能技術正推動我們進入“新工業社會”,而“新工業社會”使當前的經濟發展模式向“智慧型經濟”轉型。
謝爾蓋·博德魯諾夫認為,中俄兩國在構建新型工業化模式方面理念相通。具體來講,“智慧型經濟”理論強調通過科技重構制度與社會治理體系,這與中國所提出的“新質生產力”高度契合,共同指向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路徑。博德魯諾夫建議,中俄未來應該在上海合作組織以及金磚國家的框架下開展更多的經濟合作。
數據顯示,2024年中俄貿易額再度刷新歷史紀錄,達到2448.195億美元。其中能源合作一直是雙方經貿務實合作的壓艙石。就在九月,兩國已簽署關于建設“西伯利亞力量-2”天然氣管道的備忘錄。管道建成后,俄羅斯將每年經蒙古國向中國運輸多達5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俄羅斯北方論壇執行主任、北方論壇學院院長弗拉基米爾·瓦西里耶夫表示,中俄經貿合作緊密,正來源于雙方的互補優勢。中國的綠色能源如風電太陽能發展很快,俄羅斯則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與會的中國學者也紛紛肯定,新質生產力是中俄合作新增長點。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劉志勤指出,當前西方經濟下行,中俄等國的科技崛起,如何在新時代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實現“智慧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未來發展的焦點。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俄羅斯經濟研究室主任徐坡嶺認為,面向未來,應以新質生產力為牽引,在中俄之間建立統一大市場,推進“智慧型經濟”協作。
(來源:直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