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記者沉浸式感受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很多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2024-05-20 13:45:47
Landbridge平臺
“我在蒙古國時曾看過有關中國脫貧攻堅的紀錄片。這次來中國,我發現街上很多人都面帶微笑,從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中,我能感受到他們的幸福。”在近日參加中蒙媒體聯合采訪活動期間,蒙古國蘇力德電視臺記者寶勒日其木格對本報記者感嘆道。她還說:“現在全球都在聚焦中國的發展。我對中國在各領域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驚嘆,也非常羨慕。中國有很多發展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4月21日至28日,“機遇中國·中國式現代化陜西內蒙古行”中蒙媒體聯合采訪活動順利舉行。此次活動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和蒙古國記者協會共同主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承辦,陜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協辦。來自蒙古通訊社、國家公眾廣播電視臺、《今日報》等20多家蒙古國主流媒體記者走進陜西和內蒙古的國際港務區、農業示范園、“走出去”企業、文博場館、牧業牧區等,圍繞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現代牧業生產、牧區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等主題進行采訪,沉浸式感受中國式現代化。
體驗中國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突出特色。對于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取得的成就,蒙古國記者印象深刻。中蒙媒體聯合采訪團的第一站就來到了全球規模最大和技術領先的光伏制造企業--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隆基綠能智慧能源展館里,采訪團跟隨講解員縱覽光伏行業的歷史變革,了解綠色能源前沿技術。隆基綠能推出的首款建筑光伏一體化產品“隆頂”引起蒙古國記者的濃厚興趣,大家紛紛俯身觀看這款將可靠建筑材料和高效光伏產品完美結合的產品。還有記者按照講解員指引走到“隆頂”之上,親自感受其承重性能。
“包括首都烏蘭巴托在內,蒙古國電力缺口比較大。我們非常關注新能源領域發展,蒙古國政府也在倡導發展新能源。隆基綠能利用太陽能發電,值得我們關注和學習。蒙古國光能資源豐富,如果能引進相關技術和產品,將有助于我們解決電力短缺問題。”蒙古國今日新聞網記者策博勒瑪對記者說。
在秦嶺國家植物園,蒙古國記者對秦嶺的生物多樣性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贊不絕口。身處中國目前面積最大、地理位置最獨特、生態價值最高、原始山林保護最好的植物園,蒙古國記者不停駐足拍照。了解到秦嶺國家植物園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活植物引種記錄達到204科1161屬6512種,蒙古國《世紀報》記者奧云豎起大拇指。她對記者說:“中國的做法非常好。為保護生態環境,蒙古國政府也推出了‘種植十億棵樹’計劃。我們一定要共同努力,一起保護好我們的美麗家園。”
點贊中華文化傳承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獲傳承動力,再顯時代生機。作為十三朝古都,西安充滿唐風秦韻,城垣古樸厚重,大雁塔巍峨聳立,蒙古國記者在這里深切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切身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精心保護和大力傳承。
在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00后”、蒙古國24tsag.mn網站記者巴特朝倫和“90后”、蒙古國焦點網記者娜木恩扎雅興奮地穿上唐裝,親身體驗唐風市井生活。當化妝師在巴特朝倫的額頭涂上花瓣圖案時,她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聲。巴特朝倫說:“這是我第一次來中國,第一次穿中國傳統服飾。衣服的顏色和妝容,我都很喜歡。頭飾也非常華麗。”娜木恩扎雅說:“今天能夠體驗中國的大唐服裝和妝容,我非常興奮。之前一直在擔心,如此華麗的衣服是否適合我?,F在我特別滿意。”
在以秦腔戲劇為主題的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區,蒙古國記者領略到非遺秦腔的藝術魅力。策博勒瑪對記者說:“每個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都是最寶貴的,也是獨一無二的。中國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在這里見識到秦腔戲曲藝術的萌芽、誕生和發展,它能傳承至今并發揚光大,不可思議。這背后離不開中國政府和全社會對歷史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視,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非??少F的。”
最令蒙古國記者感到震撼的是“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陵兵馬俑。“兵馬俑是如何制作的”“修復它們需要多長時間”“現在有技術可以保護兵馬俑出土時的色彩了嗎”……在秦兵馬俑一號坑遺址秦俑修復現場,記者們聽著工作人員的講解久久不愿離去。在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當記者們了解到秦銅車馬在出土時破碎成3000多片,經過近8年才得以修復時,紛紛贊嘆不已。蒙古國TV6記者烏力吉巴雅爾說:“讓我最震撼的是秦兵馬俑一號坑。一邊是陳列的出土兵馬俑,一邊是兵馬俑修復現場,這是非常不可思議卻又很務實的做法。中國在文化保護方面做得非常好。”
感知中國開放機遇
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在西安愛菊糧油工業集團和西安國際港務區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蒙古國記者不僅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的決心,也從中看到發展機遇。
愛菊集團緊鄰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依托西安國際港務區的港口功能和中歐班列的開放通道,積極“走出去”,在哈薩克斯坦投資建廠,現已建起中外三位一體的全產業鏈跨國體系,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當采訪團經過該公司油脂加工中心時,廠區后方的貨車正將從哈薩克斯坦運來的原料卸下,這讓蒙古國記者直呼“方便”。有蒙古國記者當場表示,希望有一天蒙古國的畜牧產品也能如此方便地進入中國企業廠房。
在西安國際港,采訪團登上綜合營業大廳二層,卡車在堆放整齊的集裝箱間不停穿梭,龍門起重機正將擺放整齊的集裝箱搬運裝車,中歐班列“長安號”就是從這里出發。據工作人員介紹,僅去年,中歐班列(西安)開行量就突破5000列。蒙古國ikon.mn網站記者尼瑪烏尼吉曾參與報道2019年舉辦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她對中歐班列的貨物吞吐量有一定了解。在她看來,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如今置身于西安國際港,她對這里的規模如此之大更是有了切身體會,并深深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的活力。
蒙古國記者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烏干巴雅爾從中看到發展機遇。他說:“我到過中國很多沿海港口,這是第一次來到陸路口岸。在蒙古國‘口岸復興’政策實施下,我們正在積極擴建與中國對應的口岸。前段時間,中國援建我國的扎門烏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正式啟用,極大提升了口岸客貨通關能力。在歷史上,蒙古國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希望今后我國能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的相關建設中。”
感受農業科技魅力
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現代化建設的速度、質量和成色。在寒冷干旱的蒙古國,究竟應該如何發展現代化農業?蒙古國記者來到陜西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在科技感十足、智能化發達的楊凌尋找答案。
在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里,蒙古國記者參觀了智慧云控制中心、智能溫室大棚與自動化植物工廠,他們對無土栽培無限生長型番茄種植系統尤為感興趣,向講解員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用什么來替代土壤”“番茄的口感如何”“多久才能成熟”……在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蒙古國記者非常關心“哪些技術可以在蒙古國推廣”“有多少蒙古國專家曾來此培訓”“蒙古國產品如何才能進入楊凌跨境商品展示平臺”……在中國旱區節水農業研究院,記者們饒有興趣地了解了許多關于旱地水肥利用、節能灌溉的知識和技術。
烏干巴雅爾曾做過八年農業記者,在楊凌采訪期間一直在社交媒體上進行直播報道。他說:“蒙古國很多地方降水都很少。要提高農業產量,肯定要借助科學力量。我們希望通過報道中國在旱區節水農業方面的先進經驗,供蒙古國專家參考,并帶動他們來中國交流學習。”烏干巴雅爾對無土栽培技術的原理和運用也非常感興趣。他說:“技術革新讓作物生長環境不受傳統耕種方式限制,空間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運維成本顯著降低,值得在蒙古國推廣。”
取經畜牧業現代化
采訪團最后一站,來到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4月底的錫林郭勒大草原,空氣中已經有了春天的暖意。在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巴彥胡舒蘇木舒圖嘎查“90后”牧民敖木希勒的家中,到訪的蒙古國記者向主人提出一個又一個問題:“你們家養的牛是從哪個國家引進的”“建設供牲畜過冬用的棚舍,能從政府領到多少補貼”“牲畜過冬的飼草怎么解決”……蒙古國剛經歷了一個艱難的冬天,數十年一遇的冰雪災害使該國傳統支柱產業畜牧業遭受重創。蒙古國記者希望在這里尋找到可供本國牧民借鑒的經驗。
除了敖木希勒的牧場之外,蒙古國記者在兩天時間里還在西烏珠穆沁旗參訪畜牧業股份經濟合作社、綠色畜產品加工園區、現代飼草產業園區,并前往阿巴嘎旗參訪畜牧業科技企業、現代化家庭牧場和獸醫獸藥社會化服務中心。在服務中心,專為動物急救設計的救護車、遠程問診室、疫病監測間、動物手術室一應俱全,甚至還有住滿病號的動物病房。這一切既讓蒙古國記者感到新奇,又令他們贊嘆不已。
蒙古國庫蘇古爾電視臺記者仁琴米達格對記者說:“蒙古國目前還沒有如此條件優越的動物醫院。生病的牲畜可以得到‘住院治療’,這種模式非常新奇。在蒙古國,畜牧業現代化還處于起步階段。要實現現代化發展,保障畜群的疾病防治、實現安全生產,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工作,我在報道中將會介紹中國的先進經驗。”
搭建民心相通橋梁
在八天時間里,蒙古國記者奔赴陜西和內蒙古,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有了切身體會。對于中國取得的成就,記者們有目共睹。對于中國積累的經驗,他們也有自己的思考。
蒙古國《今日報》記者朝勒門說:“作為一名有著21年從業經歷的老記者,我去過很多國家采訪,但每次來中國都感覺是最安全的。我每來一次中國,都會刷新我對中國的看法,都會有更充分、更新鮮的收獲。我回國之后將發布更多系列報道,介紹中國在綠色發展等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成功經驗。”
策博勒瑪說:“作為記者,我之前曾多次來中國采訪。我這次重點關注中國在弘揚傳統文化、文化保護和畜牧業發展方面的經驗,并找到了答案。”她還說:“蒙中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好鄰居,兩國人民中間有很多美好的故事。作為媒體人士,我們是續寫這一美好故事的重要組成部分。”
烏干巴雅爾說:“百聞不如一見。通過這次采訪,我們看到中國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蒙古國人民、尤其是年輕人對中國有著強烈的了解愿望。通過此次聯合采訪活動,蒙古國一些青年記者也來到中國。我相信,我們的一系列報道將會進一步增強兩國人民之間的交流,也會助推兩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