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有21座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居全球第一
2024-07-01 09:11:30
Landbridge平臺
“目前,我國已建成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有21座,自動化的干散貨碼頭有28座,已建及在建的自動化碼頭數量位居世界首位。”6月2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付緒銀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們智慧港口正在逐步成為水運高質量發展的靚麗名片,一些領域已經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部分領跑”的重要轉變。為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注入了強大的動能。
付緒銀表示,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持續深入推進碼頭裝卸設備、水平運輸設備以及堆場裝卸設備等自動化,在碼頭實現全面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創新這些工作在不斷推進,我國港口的自動化技術水平和應用規模總體位居國際前列。
“基于5G技術的新一代自動導引車、無人集卡等智能化水平運輸設備率先投入使用,有的已經實現集卡自動化長距離運輸,比如在小洋山北30多公里的東海大橋上。”付緒銀舉例說,“在世界集裝箱第一大港上海港(現在集裝箱吞吐量世界排名第一),以前配載一艘船需要4個小時,現在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應用,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一條船的配載工作,大大節約了時間,提升了效率;以前需要人工駕駛運輸車輛,現在已經開始規模運用自動駕駛車輛。自動化碼頭基本上都有這個功能,所以也可以看到,現在港口現場操作的人員會越來越少。”
據介紹,我國制定發布了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自動化煤炭礦石碼頭設計規范等一系列的行業技術標準,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帶動和支撐了智慧港口建設發展。同時,我們也在推動相關技術和標準“走出去”,中國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技術方案已走出國門,在部分國家港口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此外,近年來,我國各個港口大力推進碼頭專業化、智能化改造,進一步提高了港口的作業效率。我國“北煤南運”的重要港口黃驊港,通過自主創新,港口實現了全流程的自動化作業和現場的無人化作業,裝船效率顯著提升,輔助作業時間也大幅壓縮,現在船舶平均在港時間縮短了2天左右。付緒銀稱,船舶運行周轉效率的提高,為航運企業、港口企業的降本增效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完善頂層設計和標準體系,研究建立智慧港口評價體系,大力推進傳統碼頭智能化改造,持續提升港口服務智慧化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水運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付緒銀強調。
(來源:海報新聞)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