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把國際港“搬”到江門“家門口”!
2023-10-08 13:18:00
Landbridge平臺
電視機、空調、洗衣機、電動機、攪拌機配件……每天,都有“江門制造”從江門港口出發,向海而行,奔赴世界各地。隨著江門開通“灣區一港通”“大灣區組合港”模式并逐步提升運力,企業能明顯感受到,今年出貨通關更快、更省錢了。
借助“組合港”“一港通”,廣州、深圳樞紐港與珠三角內河支線港成為一個整體,支線港得以共享樞紐港作為國際大港的資源,形成“兩港如一港”“一港多區”的港口群格局。
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是促進港口提質增效升級、化解過剩產能、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舉措,對于建設國際一流港口、推動交通強國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自2022年12月首條“江門高新港—廣州南沙港”一港通航線開通試航以來,我市又相繼開通“江門高新港—深圳蛇口港”及 “江門高沙港—深圳鹽田港”2條組合港航線,把國際港“搬”到了江門“家門口”。
與國際港“牽手”,是江門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力舉措,更加暢通了外貿出口物流鏈、供應鏈的“藍色動脈”,讓“江門制造”更快更高效地走向國際舞臺。截至今年8月,三條航線共完成137個出口航次,出口集裝箱8406個標箱,涵蓋了357家出口企業。
提高港口國際競爭力
江門擁有4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以及西江、潭江等優良的水道,水運港口口岸發展歷史悠久。如今幾乎每個縣(市、區)都有自己的港口,催化了江門外貿不斷蓬勃發展。過去20年間,江門海關監管進出口貨物從每年541.3萬噸增加到2549.3萬噸,增長了4.7倍;江門市進出口值從每年485.9億元增加到1771億元,增長了3.6倍。
然而,江門現有的港口因地勢條件受限,并不具備遠洋運輸能力,海洋運輸難以“自給自足”;另一邊,遠洋船舶航線資源豐富的深圳港則存在港口后方陸域面積較小、港區集裝箱堆存區域緊缺與周邊配套不足等問題。去年,《廣東省港口布局規劃(2021—2035年)》提出構建協同高效的現代化港口體系,規劃主要港口、地區性重要港口等多層次港口發展格局,推動港口錯位發展、分工協同、優勢互補。
目前,我省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試點,將廣州、深圳樞紐港與珠三角內河支線港已簽署組合發展協議的港口視為一個整體,貨物在不同港口間的轉運視作港區間內部調撥,允許企業在支線港口直接辦理海關查驗、放行、交還箱等手續,支線港得以共享樞紐港作為國際大港的資源,形成“兩港如一港”“一港多區”的港口群格局。
港口協同,需融通監管政策、平臺硬件。促成“組合港”模式開通,離不開江門海關“智慧海關”建設。以高新港為例,早在2021年,江門海關以打造成珠三角首個內河智慧碼頭為目標,在高新港引入“云大物智移”等新技術,自主設計開發了關區首個經海關總署立項許可建設的智慧物流監管平臺,讓海關大數據直接延伸到口岸物流過程中,如泊位、地磅、堆場、卡口等,實現信息流與實貨流的有機統一,為江門開通“組合港”航線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助力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做足預備“功課”。
今年以來,江門海關聯合市商務局開展業務研究對接,摸清外貿物流的堵點問題,指導港口企業主動加強與廣州、深圳等樞紐港口的深度合作,促成三條航線的開通。
“這是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一體化發展水平,增強江門港口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江門市委政策研究室經濟研究科負責人蘇程佳說,構建以深圳港為樞紐港、內河港口為喂給港的“大灣區組合港”體系,通過樞紐港與喂給港兩地碼頭企業一體化運營,促進深圳樞紐港國際航運資源和江門等珠三角沿江港口腹地制造業貨源深度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功能組合的港口合作關系,必將推動江門港口競爭力整體提升。
服務前移
出口成本更低了
退稅更快了
在“組合港”模式下,“江門制造”乘上遠洋貨輪“游”向國際有多快、多省?
漢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每月大概有100個載滿家用電器排水泵的貨柜,通過海運送到泰國、波蘭、土耳其、英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家。9月19日一早,該公司關務主管陳悅歡坐在電腦前,為新一批貨物報關、預約航次。在碼頭公司網頁錄入出口提單資料時,下拉到“運輸類型”選項,有香港轉運、轉關、組合港、一港通等模式,陳悅歡核對船期后,選擇了“組合港”模式。待到報關的貨物在高新港經海關查驗放行,通過駁船運至深圳后,就可以直接轉裝遠洋貨輪出海。
“現在公司有3成貨物走‘組合港’、‘一港通’模式出口,如果航次充足,最理想是全部貨物都能從該模式下出去。”漢宇集團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馬春壽表示。他算了一筆經濟賬、時間賬:傳統轉關模式,貨物在高新港乘駁船運至深圳蛇口后,需3—5天時間二次報關查驗。若遇上趕貨期,用拖車直接把貨運到深圳報關出口,運輸成本平均每柜約2300元。可在“組合港”“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下,貨物在“家門口”上船,一個柜成本僅需2000元,比傳統模式節約200—500元不等。馬春壽表示,“組合港”、“一港通”江門航線的開通,增加了企業的效率與信心。
江門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組合港”模式可以實現樞紐港、支線港、出口企業的三方共贏,一方面,企業簡化了通關流程,縮短了備貨時間,提高了通關效率,降低了通關成本。另一方面,貨物運抵樞紐港后可直接裝運大船,提高了樞紐港疏港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此外,支線港吸引了本地貨源回流,增加了貨運量,減少了駁船虧艙情況,可實現24小時運輸不停歇。
值得一提的是,該模式還把結關退稅職能前移至支線港海關,對企業來說不僅是運輸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公司的資金流轉。“該模式節省的時間,讓我們月底出口的貨物能趕上當前月度的結關退稅申報,讓企業運轉更輕裝上陣。”馬春壽說。
“組合港”、“一港通”模式在江門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后,獲得了好口碑。今年8月,“江門高沙—深圳鹽田組合港”啟動儀式暨業務推介會上,各家企業熱情高漲,不斷詢問申報方式、船期,都想嘗到“頭啖湯”。廣東現代集裝箱有限公司是“江門高沙—深圳鹽田組合港”第一批嘗鮮企業之一。“以往選擇鹽田港出口,按船運公司安排我們需要在中午12點前通過陸運把箱子送去深圳,才能按時乘上航班,其間還要向當地海關報關,時間很緊張。現在高沙海關可以接收深圳鹽田港的物流信息,在江門就能完成手續,直接出口,讓我們從容不少。”該公司進出口部工作人員關錦霞說。
當下,“大灣區組合港”和“灣區一港通”的“朋友圈”還在擴大。江門高新港、高沙港、新會港、三埠港等4個主要港口已與蛇口港、鹽田港、南沙港等國際樞紐港口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將進一步提高疏港能力和整體通關效能,支持壯大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實體經濟。
貨物出海能力提升
鞏固江門承接產業轉移
后發優勢
錨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部署要求,我市正與深圳合作在銀湖灣濱海新區加快規劃建設深江經濟合作區,攜手港澳在廣海灣經濟區加快規劃建設港澳科教產業濱海新城。
深江兩城的融合正在升溫、加速。市政府投資促進中心數據顯示,在“深圳總部+江門生產”“深圳研發+江門制造”合作模式的推動下,近3年江門引進了一批優質深圳企業,累計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投資額近673億元,其中制造業項目投資額近451億元。
今年6月至8月,每個月都有逾百家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企業組團來江門考察,交通條件、物流成本是企業家重點關注因素。江門這方面的優勢是拿得出手的。今年6月,深中通道通車后,從深圳出發1個小時左右可達江門,黃茅海跨海通道預計將于2024年開通,江門在區位交通取得歷史性突破提升。而縱橫交錯的路網盡頭,是江門4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分布著豐富的港口資源,在“大灣區組合港”模式串聯下,深江兩地無論是陸路交通還是海運資源,都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了一起,讓深江“兩城如一家”,為產業整體或局部遷移提供硬件互聯保障。
此外,江門擁有廣東省新一輪布局面積最大、可連片大規模開發的產業集聚區,土地資源和區位交通優勢疊加,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將在這里聚集,企業在江門這片天地能找到擴產空間,還能“無縫”享受蛇口、鹽田、南沙等國際港服務,不論算時間賬還是經濟賬,選擇江門都很“劃算”。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灣區經濟與產業規劃研究所執行所長周余義認為,“組合港”在江門落地并發展,將有利于深江高質量合作走深走實,實現貨物“出海”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江門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和大灣區產業轉移中的后發優勢,支撐江門加快成為大灣區新一輪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布局的新高地。
今年5月,江門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通過遴選,成為省重點支持建設的五個主平臺之一。緊接著,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全力打造萬億工業強市”,明確要堅持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并舉,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提升現代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需要有“國際范”的港口資源作支撐。接下來,江門海關將在前期試點開通線路的基礎上,充分結合關區港口企業組合發展需求,積極加強與廣州、深圳海關的聯系配合,協同市商務局,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新會、鶴山、開平、臺山等地港口企業,加強與廣州、深圳等大灣區樞紐港口的合作發展,加快港口間信息的互聯互通,進一步推動“組合港”、“一港通”物流新模式在江門口岸擴大發展。
江門也有一個“大港夢”
有海無大港,這是改革開放前很長一段時期廣西欽州發展的狀態,并成為了制約欽州發展的最大問題。1991年,欽州開啟了一項跨世紀的宏偉工程,欽州決定啟動欽州港建設;3年之后,欽州港正式“誕生”,兩個萬噸碼頭建成,從此結束了欽州“有海無大港”的歷史。
建成至今近30年,欽州港片區以占全市1.9%面積,為欽州提供了接近一半的財政收入和工業總產值。欽州港的建設,也為欽州融入北部灣開發建設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條件。
欽州的“大港夢”,無疑是眾多沿海城市向海而興的生動縮影,也是一座沿海城市依托大港建設實現跨越發展的代表案例。
再看看江門,江門港已成為廣東省第六個港口貨物吞吐量億噸大港,今年以來,“組合港”模式讓江門港等支線港共享樞紐港作為國際大港的資源,形成“兩港如一港”“一港多區”港口群格局。
但與數十年前的欽州相似的是,“有海無大港”,讓江門無法發展大型貿易物流,難以實現海洋經濟的集聚發展,成為江門發展海洋經濟的短板之一。不過,江門也有一個“大港夢”。
“大港夢”
阻礙何在?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具有濱江臨海的雙重優勢:3個沿海港區——廣海灣港區、恩平港區、新會港區,4個內河港區——主城港區、開平港區、臺山港區、鶴山港區,航道總里程1118公里,其中內河航道999公里(高等級航道252公里)……依托這些航道,江門上可通往廣西、貴州等地,下可達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區及港澳。
經過多年的發展,江門港進入了港城互促發展階段,目前正處于向港城集聚擴散效應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但江門港口建設和發展數十年,至今沒有一個具備樞紐型功能的深水港。
“大港夢”阻礙何在?
一方面,江門港口規模普遍偏小、布局過于分散、碼頭泊位噸級結構不合理,大型深水泊位和專業化泊位吞吐能力不足,至2022年江門港建成運營的萬噸級及以上泊位僅6個,萬噸級及以上泊位增加較慢,港口陸域縱深偏小等問題,難以形成規模效益。
另一方面,江門港口功能較為單一,仍是單一的以貨物裝卸功能為主,受限于缺少成規模的工業園區,未能形成臨江港口物流產業鏈,大宗貨源少,港口集聚產業的功能嚴重不足,在物流、臨港工業等領域的現代化服務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此外,江門雖然有綿長的岸線,但由于受珠江口下泄泥沙、外海波浪較大等影響,沿海岸線的水深條件不夠理想,優良的港口岸線相對于岸線資源總量來講不多,港口開發還需有防浪設施,導致初期開發的代價較高。
逐夢
大廣海灣
“組合港”模式讓江門港等支線港共享樞紐港作為國際大港的資源,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沒有大港的缺口。不過從長遠來看,開發建設具有樞紐型功能的深水港,對于江門推動海洋強市建設強勢破局有著深遠的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江門與港澳合作建設大廣海灣經濟區”,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江門大廣海灣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
大廣海灣經濟區擁有廣東除虎門外唯一能通航萬噸級海輪的“黃金水道”,其中烏豬洲、上川島南部具有建設20—30萬噸級碼頭條件,廣海灣及上川島大灣海具備建設5—10萬噸級深水碼頭條件,是發展灣區經濟理想區域。
隨著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等連接珠江口東西兩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在明年建成,推進深水港建設,有利于推動大廣海灣經濟區從海域、陸域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把江門海洋資源優勢轉化為城市發展優勢。
江門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大力支持臺山在黃茅海西岸赤溪半島規劃發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其中一大重點板塊便是臨港經濟;今年江門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大廣海灣開發,謀劃建設江門大廣海灣粵港澳合作高質量發展國家級平臺,其中,提到“進一步謀劃大廣海灣10萬噸級深水港碼頭”;江門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推動海洋強市建設強勢破局,其中,提到“加快廣海灣LNG省儲備集散基地、粵港澳大灣區特大港口規劃建設”。
今年2月,江門市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近期該集團通過與深圳港集團交流互動,達成初步共識,雙方將加快推動深江合作區新建通用碼頭的選址與規劃建設。而在中期,該集團將進一步深化與深圳港集團的合作,探索股權合作新模式,引進深圳港集團的資金、技術以及先進的港口運作經驗,帶動江門港區建設;遠期將圍繞廣海灣深水港建設,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特大港口。
從宏觀的規劃,再到具體的實踐,江門“大港夢”的藍圖日漸清晰,一個令人期待的海上新江門,或許就在不遠的將來。
(來源:江門高新)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