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意多呼吸 港口少“碳”氣
2021-05-24 13:37:22
Landbridge平臺
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去年在聯合國大會上作出的承諾,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又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近年來,我國港航企業積極以“低碳、零碳”為目標,大力推廣清潔能源、推進運輸結構調整、打造生態港區、加快綠色港口建設,全力加快推進港航業轉型升級,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愿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征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山東省港口集團
“清”裝上陣 生產生活雙節能
把氫氣和氧氣發生反應的化學能直接轉換成電能,供軌道吊“大展拳腳”?
這項聽起來未來感十足的前沿技術,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成了“現在時”。
據悉,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采用全球首創的氫動力自動化軌道吊,以自主研發氫燃料電池組為自動化軌道吊提供動力,有效降低軌道吊每箱耗電,減少碳排放量。
據測算,每作業一個標準集裝箱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千克,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0.11千克,按照碼頭年300萬標準箱吞吐量計算,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1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640噸。
此外,山東港口青島港通達分公司專業化運營四座加氣站,LNG液化天然氣年銷量超2.3萬噸,可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萬千克,相當于每年多種30多萬棵樹;山東港口青島港董礦公司投入9萬元在40萬噸級礦石碼頭引橋建設15座“風光互補”照明路燈,年節約電量近30000千瓦時。
不僅大力推廣清潔能源,針對不同作業環節,山東港口還從細節著手,推進“低碳化”“綠色化”。
山東港口威海港為減少污染排放物,輪胎吊采用“機電兩用模式”,負荷作業時采用外接電源供電,需要行走時再啟用柴油發電機組,能減少廢物排放50%以上。
山東港口青島港青威公司對碼頭內部集裝箱拖車進行環保升級,15輛全新的電動集裝箱拖車替換之前的燃油拖車,所需電力全部來自于無碳電源發出的電。
山東港口威海港職工張德清,憑借多年工作經驗,認真總結出的“德清節油法”,每年能節省柴油1000余公升;張曉玉創新工作室對用完的油桶進行集中靜置回收,并自主研發回收裝置,每年通過油品回收可以節約8000—15000元,節約效果顯著。
不只是在生產上實現綠色低碳,港口辦公生活區也要環保,大量采用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地源熱泵系統等實現了污染零排放。
近年來,山東港口青島港加大資金投入,擴大綠化面積,實現生態補償減碳。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規劃,把港口劃分成不同的功能區,分別栽種不同植被,使港口環境自凈能力和環境質量不斷提高。目前港區綠化面積占港口可綠化面積的99%,形成了“高、大、粗、厚”的綠化格局和典雅別致、錯落有序的植被造型。
河北港口集團
優化工藝 給機械設備“降碳”
港口流動機械設備和裝卸設備是港口碳排放的主要設備。為此,河北港口集團嚴控流動機械設備碳排放,停用環保不達標的非道路移動機械102臺,購置電動新能源流動機械,在90臺非道路移動機械加裝DPF(顆粒過濾器)減排裝置,全部非道路移動機械均達到“禁高區”要求;建設智慧門禁系統,嚴格管控重型柴油車,實時監控進港車輛,確保集疏港車輛符合環保要求,大幅降低港內流動機械碳排放。
同時,該集團積極加強設備改造、優化裝卸工藝,全面降碳。旗下新港灣公司全部場橋由柴油發電機改變為市政用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曹妃甸煤炭公司通過改造具備自動化堆取料作業條件,成為集團首個無人化堆取料作業的碼頭,該公司還在港區推廣綠色照明及太陽能供熱技術,合計年節約電能4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量7650噸。
該集團還積極凝聚合力,依托中遠海運集團旗下金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豐富經驗和雄厚技術實力,以分散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新能源開發為基礎,在港口裝卸設備節能降耗、港作車船清潔能源替代、光伏及氫能等新能源應用及綠化智慧能源方面提前謀劃布局,聯手打造綠色低碳港口。
依托秦皇島港的區域定位和自身優勢,河北港口集團加快轉型升級,打造“低碳、零碳”秦皇島國際旅游港。據悉,該集團高標準規劃建設秦皇島國際旅游港,改造舊廠房2.4萬平方米,通過更換節能門窗、增加保溫、空氣源熱泵制冷、制熱等措施,實現建筑節能減排,每年節約電能約36萬千瓦時;應用海綿城市理念對園區進行大面積綠化、鋪裝,精品綠化面積達13.8萬平方米,有效節約水電資源,并在項目規劃中充分考慮利用可再生能源。
該集團還加大環境監測設備的投入與更新,建立健全覆蓋全港區及周邊市區大氣、水體環境監測體系,提亮綠色發展底色。在秦皇島港區設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2套,并在旗下各港區設置多個大氣網格化監測點位,24小時不間斷監測港區PM10、PM2.5、一氧化碳等指標,對發現的問題實施“發現—反饋—整改—回頭看”閉環管理;在秦皇島港西港區規劃建設零碳智慧監控展示中心,實現能源綜合管理。
天津港集團
“智慧”發力 新舊動能迭代換新
統計數據顯示,船舶靠泊期間由其輔機發電所產生的碳排量約占港口總排碳量的40%以上,是影響港口及所在城市空氣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是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打造綠色港口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積極推進船舶岸電系統建設。目前,天津港集團已實現33個泊位岸電覆蓋,全部自有港作船靠泊保持岸電使用率100%,年岸基供電量累計達200萬千瓦時。以拖輪為例,天津港拖輪接用岸電,年均用電量超過120萬千瓦時,減少燃油消耗達到300余噸。此外,與傳統拖輪相比,天津港集團在輪駁行業開創“智慧”先河的“智慧拖輪”,所有照明燈均采用LED,主海水泵采用溫度、變頻控制降低能耗75%以上,可有效降低碳污染排放量。“智慧岸電”“智慧拖輪”真正讓每一度電更高效、更清潔、更低碳。
如果說“智慧岸電”“智慧拖輪”是降排能手,那“公轉鐵”“新工藝”就是綠色生產模式的排頭兵。
在全國率先實現煤焦100%鐵路運輸的基礎上,天津港集團推進礦石與煤炭雙重“鐘擺式”運輸,打造“公轉鐵+散改集”雙示范港口。此外,工藝流程的升級也為綠色生產“添磚加瓦”,天津港集團遠航碼頭公司升級“正面吊”模式,成功實現裝載機車上直接裝箱,平均每列裝車時間縮減1.25小時。
同時,推進新舊動能迭代更新,爭做低碳減排“快進”先鋒。天津港集團聯盟國際公司運用能量回饋技術,平均每年可節約電能84萬千瓦時,場橋全部“油改電”,實現“零污染”“零排放”;加快實施港口機械清潔化改造,LNG等清潔能源被廣泛應用,僅以集裝箱公司為例,74輛LNG集卡每年就可減少碳排放1960噸;全球首創傳統集裝箱碼頭全流程自動化升級改造項目全面運營,相比新建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單箱綜合能耗降低20%以上;建成全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首個外集卡全路徑引導系統,可減少車輛繞路期間的尾氣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北疆港區C段智能化集裝箱碼頭構建智慧用能體系,探索智慧化減排新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天津港集團聯盟國際公司建成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日均發電時長約13小時,自2015年投產以來總發電量達29.5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共105.1噸。
(來源:交通報潮頭觀察)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