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無人駕駛車大規模應用何時迎來“春天”?
2020-11-11 14:12:44
Landbridge平臺
在11月3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運輸服務司負責人蔡團結表示將積極穩妥推進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在交通運輸行業的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應用。這標志著我國港口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試點和應用工作將步入快車道。
無人駕駛商業化初具規模
11月2日中國無人駕駛科技公司主線科技宣布向寧波舟山港完成交付13臺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訂單并正式在港口啟動多車編隊實船作業。據了解此次批量交付是主線科技繼天津港25臺無人駕駛卡車商業訂單之后的又一量產交付項目其港口無人駕駛商業化規模已實現全球領跑。
寧波舟山港是全球貨物吞吐量第一大港連續11年位居榜首。近年來寧波舟山港加快探索從傳統碼頭向智慧港口轉型升級。已在天津港摸索出成功經驗的主線科技吸引了這個港口樞紐巨頭的目光雙方緊密合作的無人駕駛卡車率先為建設智慧港口找到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此次13臺無人駕駛卡車項目交付意味著主線科技已正式開啟了無人駕駛商業量產的新時代無人駕駛卡車在我國港口的大規模復制應用或指日可待。
據了解今年9月主線科技就宣布其在港口自動駕駛領域正式“取消安全員”實現了全球首個完全無人駕駛卡車的商業化運作其在天津港部署的無人駕駛卡車在實際作業中已不再配備安全員。取消安全員意味著無人駕駛卡車真正具備了創造商業價值的能力成為了可大規模復制的“標準品”。
此前25臺由我國自主研發制造、達到全球自動化碼頭領先水平的無人駕駛電動集卡在天津港進行全球首次整船作業為世界港口智慧化升級樹立了“中國樣板”。
近年來天津港集團聚焦自動化碼頭發展“瓶頸”主動攻克無人駕駛技術在港口水平運輸應用的難題在2018年率先發布全球首臺無人駕駛電動集卡的基礎上成立全國港口首個“院士專家工作站”與中國重汽、主線科技“產、學、研、用”強強聯合實現了25臺無人駕駛電動集卡成組應用于實船作業現場測試并在與人工駕駛集卡混編作業中累計運行3萬多小時完成運輸集裝箱量8000余次。
今年5月在廈門遠海碼頭一輛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順利完成裝卸船作業流程。當日東風商用車無人駕駛港口集裝箱卡車進行了現場作業。同時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還發布了《港口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標準》為在中國推廣無人駕駛汽車的實際使用提供了更為系統的指引。據了解首次亮相的東風無人駕駛港口集裝箱卡車僅由“底盤+傳感器”構成采用了“無駕駛艙”設計。未來東風商用車無人駕駛集裝箱卡車將在港口作業中被廣泛應用。
未來兩年無人駕駛迎來爆發期
10月28日辰韜資本旗下智駕基金在北京發布了一份港口自動駕駛賽道研究報告。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合伙人蕭伊婷詳細介紹了辰韜資本在港口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邏輯以及港口場景未來的應用前景。
經歷了短暫的投資熱潮后自動駕駛開始逐漸向場景化方向發展。其中低速封閉場景被業界視為這項技術最先落地的場景港口、環衛、農機等均屬于此類。
在《自動駕駛賦能智慧港口》報告中辰韜資本提到目前港口水平運輸自動化共有自動導引運輸車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無人跨運車ASC(Autonomous Straddle Carrier)、無人駕駛集卡三種解決方案。
其中無人跨運車ASC方案普遍應用于歐美集裝箱碼頭只能滿足1-3個集裝箱高度堆放的跨運車并不適合我國集裝箱碼頭多層集裝箱(通常4-5層)的現狀。自動導引運輸車AGV則在我國港口應用頗廣但制造成本高昂、對港口地基土建基礎的高要求、固定軌跡難于更換等缺點仍制約了該方案的發展。無人集卡是自動駕駛在港口應用的最佳解決方案。在集卡司機成本高昂、人力短缺的當下港口自動駕駛前景廣闊。
截至2019年我國100萬TEU吞吐量以上的集裝箱碼頭中共有6000-8000輛內集卡、15000-20000名內集卡司機。按照每個內集卡司機15-20萬元/年的成本計算我國大中型集裝箱碼頭每年僅用于內集卡司機的人工成本就達到22-40億元。
成本高昂外集卡司機用工短缺現象也愈發明顯。據卡車之家報道今年5月前后集卡沒有專用ETC導致通行費上漲許多集卡司機因此選擇觀望從而導致上海港集卡運力短缺截至7月上海港集卡司機短缺就已超過6000名。更嚴重的是集卡司機正逐漸高齡化。據《中國卡車司機調查報告》統計目前卡車司機大多數年齡在40歲以上。
港口自動駕駛何時迎來爆發?辰韜資本智駕基金合伙人蕭伊婷(Iris)給出的時間是2022年“2022年港口無人集卡一定會落地。”
政策引導加快推進無人駕駛
無人駕駛的智能化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引導。在今年2月份國家發改委、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等11個部委聯合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確認了為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幫助整個產業鏈抓住產業智能化發展戰略機遇加快推進智能汽車創新發展。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智能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
按照戰略規劃到 2025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的技術創新、產業生態、基礎設施、法規標準、產品監管和網絡安全體系基本形成。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2035-2050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隨著國家政策的發布發展方向的明確市場將會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新能源車企能夠抓住2020-2025年之間這一波新能源智能汽車的政策機遇那么他們將在未來的汽車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從行業看交通運輸部將按照引領發展方向、明確發展底線、引導應用場景、引導發展生態的思路圍繞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目標穩步推動自動駕駛技術應用構建“新基建”的應用場景促進交通基礎設施網、運輸服務網、能源網與信息網絡融合發展。
據悉為推進自動駕駛交通運輸部將推進出臺發展政策。和工信部、公安部聯合印發了《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指導有關地方有序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的上路測試工作。推進技術研發。會同科技部共同推進綜合交通運輸與智能交通重點專項實施交通運輸行業認定了5個自動駕駛研發中心并且在行業重點科技項目設立自動駕駛研究的專題統籌科研資源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
此外推進標準規范制定。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標準體系的研究以及完成了十余項基礎性技術標準支持產業發展。制定了營運客車、營運貨車安全技術指南有序地推廣輔助駕駛技術在重點營運車輛上的應用從而提高交通運輸的安全水平。組織編制了《公路工程適應自動駕駛附屬設施總體技術規范》前瞻性地研究和布局支撐自動駕駛的公路基礎設施。同時會同工信部、公安部組織相關標委會圍繞著車聯網加強標準協同和合作工作。
推進測試驗證。在全國布局認定了6家封閉場地測試基地提升道路測試的安全水平加強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的研發測試。會同工信部、公安部推動測試區數據共享、結果互認提升測試服務水平研究制定了自動駕駛封閉測試場地建設技術指南(暫行)指導封閉測試場地的建設工作。
(來源:中國水運網)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