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港開啟智慧港口新紀元
2017-06-05 13:46:32
Landbridge平臺
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近日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此舉標志著當今世界最先進、亞洲首個真正意義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已經具備自動化全規模作業能力,真正實現了全自動化碼頭從概念設計到商業運營,開創了全自動化集裝箱作業的新紀元。
1.創自動化碼頭項目世界紀錄
在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106泊位作業現場,記者看到,7臺全自動橋吊,38臺自動化導引小車(AGV)和全自動軌道吊“各司其職”,自動進行集裝箱的裝卸作業,現場井然有序,運轉高效……與傳統碼頭相比,整個碼頭現場“空無一人”,生產作業卻“行云流水”。據悉,在該碼頭還未正式上線前,就在云集全球頂尖港航屆專家的美國“Navis World”年會上,獨自獲得“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杰出成就獎”。那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先進在何處呢?
作為該自動化碼頭裝卸系統提供方,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董事長朱連宇告訴記者:“在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項目中,振華重工和青島港共同創下同類自動化碼頭項目投產的世界雙項紀錄。首先,從開工到最終實現商業運營僅花了21.5個月。放眼全球,其他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上都沒有達到這個速度,比如鹿特丹DP world自動化碼頭以及美國長灘LBCT自動化碼頭,從項目開工到商業運營都是超過3年時間。其次,我們創造了一個效率的世界紀錄,岸橋平均效率達到25.6自然箱/小時,這也是自動化碼頭運營領域的世界紀錄。”
“這次‘中遠法國’靠泊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整個碼頭完成作業箱量共計3858自然箱,橋吊單機效率達到26.1自然箱/小時,船時效率達到161.2自然箱/小時,創出世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商業運行首船作業最高效率。”青島新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杰敏告訴記者,在全自動化碼頭目前兩個泊位作業中,后方生產控制中心9個遠程操控員承擔了傳統碼頭60多人的工作,作業效率較傳統碼頭提升30%,操作人員減少85%,碼頭設計作業效率可達每小時40自然箱,是當今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裝卸效率最快的集裝箱碼頭。
2.會思考能決策 實現無人作業
青島港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充分吸取了當今世界自動化碼頭的經驗和教訓,綜合采用了物聯網感知、通信導航、模糊控制、信息網絡、大數據云計算和安全防范等先進技術,深度融合了碼頭操作、設備控制、閘口控制、電子數據交換、網站預約查詢等系統,機械設備全部實現無人駕駛,集裝箱裝卸、運輸、堆存、收發全過程實現無人作業,是會思考、能決策的智能碼頭。
在均衡配置、協同運作方面,青島港以精準布局為關鍵,以尖端科技為支撐,深度融合集裝箱裝卸作業和管理的每一流程、每一環節、每一崗位,資源均衡配置、崗位協同運作,資源利用趨向最佳,打造高效碼頭。
據悉,該碼頭設計平均效率40自然箱/小時,是目前世界設計效率最高的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比傳統碼頭作業效率提升30%。以作業3000箱的集裝箱船舶為例,按照船舶運輸和碼頭作業要求制定出每個箱的裝載位置,傳統碼頭人工配載需要4—5小時,自動化碼頭系統配載僅需要5—8分鐘。同時,碼頭閘口具備700輛車/小時的通過能力;陸側交互區具備同時滿足300輛車的交互作業能力。車輛進出閘口周轉控制在15分鐘以內,較傳統碼頭縮短50%以上。
“我們要打造現場人機分離、作業穩定有序的安全碼頭。”楊杰敏介紹說,自動化操控,解決了現場人機分離的本質安全問題。布局變革,根除傳統碼頭前方船舶作業與后方收發箱作業在堆場交叉作業時的安全隱患。同時,構建立體化安全管控網絡,日常與應急、虛擬與現實得到全天候、全方位保障。其中,打造雙活數據中心,備份碼頭智能系統,如出現系統故障,可無縫切換“大腦”,確保生產正常有序;運行“人安合一”系統,對外來司機出入閘口和裝卸操作實施刷卡授權管理,確保人機分離;依托系統自動采集、分析設備運行數據,控制設備全生命周期管理,保障設備安全、高效、節能運作;依托軌道吊“一鍵錨定”系統,傳統碼頭4名員工30分鐘才能錨定一臺輪胎吊,全自動化碼頭所有機械設備2分鐘內可自動完成防風錨定。
3.自主創新引領港口未來方向
面對全球工業4.0和“互聯網+”的發展趨勢,青島港深入落實中國制造2025、創新驅動等中央省市一系列戰略決策,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項目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青島港集團總裁成新農說,在全自動化碼頭的建設過程中,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青島港堅持自主創新,突出技術的先進性和建設的經濟可行性,探索出了可推廣復制、具有行業示范意義的“青島模式”。
據了解,依托集裝箱作業、管理的先進經驗,青島港自主設計生產業務流程、規劃碼頭總平面布局、建立指標體系和技術規格參數,低成本、短周期形成實施自動化碼頭系統總集成,構建起全球領先的自動化碼頭智能生產控制系統;碼頭裝卸運輸設備全部采用電力驅動,單位耗能最低,實現零排放和無燈光作業;首創了世界上重量最輕、循環補電、巡航里程無限制的集裝箱自動導引車,并節省換電站建設費用過億元,比同類設備重量減輕10余噸;首創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實現生產全程自動化;首創軌道吊“一鍵錨定”系統,解決了大型機械防瞬間大風的全球性行業難題,為一批世界性技術難題提供了解決方案。
美國Navis公司是世界領先的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TOS)提供商。近日,前來參加碼頭運營儀式的美國Navis亞洲區副總裁魏理思認為,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營,標志著全世界自動化碼頭進入一個更安全、更可靠、效率更高、更綠色的新領域,對未來航運業的轉型發展意義非凡。
更有業內專家預測,在自動化、智能化方面,這個全自動化碼頭將讓青島港引領第五代乃至第六代港口的發展方向。
用創新告別“跟跑”
隨著貨物吞吐量的不斷增加及航運業自身的發展變化,全球集裝箱碼頭面臨諸多挑戰,碼頭自動化則成為解決這些挑戰的關鍵。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出現,既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又提高了碼頭的經濟效益,無疑是件“喜大普奔”的好事;尤其在人口紅利不斷消退、勞動力人口不斷下降的當下,全自動化碼頭具有更加強烈的現實意義。
春光不老,創新常新。在全球化競爭中,唯有創新才是制勝的利器。作為會思考、能決策的智能碼頭——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誕生,依靠著企業的創新和不斷的轉型升級。轉型升級說起來似乎很簡單,然而在“厚積而薄發”的制造業里,嚴峻的市場,殘酷的競爭,短時間內會讓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步入深淵。創新能力不足,“賣一臺電腦只能賺一捆大蔥錢,賣十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的故事就會不斷上演。
那么,“新”在哪,如何“創”?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開建初期,也是由“模仿”開始,它充分吸取了當今世界自動化碼頭的經驗和教訓,站穩腳跟后,逐漸意識到“創新”才是制造業的靈魂。于是,青島港抓住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等項目為重點加快建設智慧港口,推進港口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古人云,“日新之謂盛德”,創新興則國家興,創造強則民族強。創新是壯麗的探險,只有不懼困難和挫折,視失敗為“在成功路上”,并以“失敗虐我千萬遍,我待創新如初戀”的精神砥礪前行,方有可能告別“跟跑”,直至夢想的頂峰。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