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舟山帶頭整合 長三角港口重組預期升溫
2016-03-25 14:04:00
Landbridge平臺
受航運業低迷的影響,近年來港口企業日子較為難過,一些區域內地理位置接近、貨種重疊的港口競爭非常激烈,長三角港口企業的兼并重組預期不斷升溫。
記者注意到,去年下半年以來,在港口吞吐量增速放緩而港口建設過快、缺乏整體規劃、惡性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全國港口資源整合提速。寧波-舟山港、連云港等當地四大港區及安徽省三大港口等均有意向提出整合。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認為,未來長江沿線的一些港口存在整合預期,天津港和河北省港口集團,廈門和漳州港等港口的資源整合將有望進一步深入。
寧波港舟山港重組
寧波港是長三角乃至目前中國港口整合的最重要的案例之一。
今年1月27日,寧波港發布資產收購預案,擬以8.16元/股的價格,非公開發行不超過3.69億股,作價30.12億元,收購控股股東寧波舟山港集團持有的舟山港85%股權。交易完成后,寧波港將持有舟山港股份90.90%股權。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合并經歷了浙江省國資委、省海港集團、寧波舟山集團、上市公司等自上而下的多層次重組。具體的方式采用股權等值劃轉,舟山市國資委將舟山港集團100%股權無償劃轉給寧波港集團;同時,寧波市國資委將寧波港集團等值股權無償劃轉給舟山市國資委。自上而下的推動是關鍵,這是涉及跨區域的兩個大型港口集團能夠迅速達成整合的關鍵因素。
就在去年8月,浙江作出了推進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整合統一全省沿海港口及有關涉海涉港資源和平臺,并將很快便組建浙江省海港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來梳理兩大集團的關系,先行整合寧波港集團和舟山港集團,為最終重組鋪平道路。
2月17日,浙江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浙江省海洋港口發展委員會已獲批并將于近期掛牌。浙江省政府副秘書長夏海偉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浙江省海港集團將統籌管控全省港口、岸線等海洋資源的戰略意圖,重點發展投融資、港口運營、開發建設、航運服務等四大業務板塊,打造總資產數千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目前,浙江省海港集團已啟動了對嘉興、溫州和臺州港整合的前期工作,力爭上半年完成整合,并適時整合義烏陸港。
安徽的內陸港口整合也值得關注。在國內港口整合潮流推動下,安徽省于2015年10月份出臺《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加快培育競爭新優勢的實施意見》透露,安徽省將推動皖江物流、馬鞍山港、合肥港等省內主要港口一體化發展。
據悉,安徽省幾年前即有意實施蕪(湖)馬(鞍山)組合港戰略,但未有成真。
據中港網資料,2015年初,安徽省政府再次提出,2015年將加強岸線資源開發和港口建設,打造蕪馬組合港、合肥、蚌埠、安慶等航運樞紐。根據近日出臺的《實施意見》,安徽省將推動蕪湖港、馬鞍山港、合肥港等港口實施一體化發展,港口資源整合力度似有加大。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由于港口企業大量開發港口海岸線,各個港口在發展功能上差異較小,港口間同質化競爭嚴重,未來需要整合港口資源,實現差異化發展。
上港集團收購錦江航運
去年7月,位于上海的上港集團以現金方式收購錦江航運合計79.195%股權,該股權對應的收購價格不超過19.419億元。其中,收購上海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錦江航運47.9884%股權,價格不超過11.767億元。收購上海久事公司持有的錦江航運31.2070%股權,價格不超過7.652億元。
當時,上港集團董事長陳戌源表示,此次收購錦江航運,主要是從整合上海航運優勢資源的角度考慮,更好地服務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
相關分析指出,錦江航運整合進入上港集團,得以獲得更多的業務發展資源,并有強大的港口公司作為支撐。而上港集團作為我國最大的港口運營商,原本就全資控股一家航運公司——上海海華輪船,此次整合后,航運競爭力更強,結構也更趨合理。上港集團可借此整合上海起止的近洋航線,以約31%的市場份額占據上海至日本近洋航線的頭把交椅。
通過梳理可以看到,上港集團整合長江沿線港口資源路徑早已顯現。2010年,上港集團獨資成立長江港口物流有限公司,作為旗下長江沿線18家公司、近100億元資產的整合平臺。這18家公司涵蓋了上港集團在長江流域的船隊、港口碼頭、物流園區、倉庫等資源,包括其中經營船隊規模近100艘,集裝箱船舶運力國內排名第五,經營航線覆蓋長江流域全境;經營港口資源包括長江流域重慶、武漢、九江、南京、江陰、長沙、宜賓等主要港口,并在部分港口設立了大型物流園區和倉庫。
據《航運交易公報》分析指出,上港集團的港口整合是較典型的純商業模式港口資源整合,純商業模式整合成本過高,這些港口企業的整合之所以能夠成功,一定程度上有被整合企業經濟效益差的原因,加上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財政的支持,因此整合的阻力較小。
不過,也有港口分析人士認為,雖然商業資本推動的港口資源重構,目前在中國不是主流,且大多數同時與港口所在地的國資有著深刻的互動關系,但最終港口必然在純商業模式中尋找到自身的價值。
福建港口整合樣本
福建擲500億興水運 港口優化第三季拉開
3月13日晚間,就在復牌前夕,廈門港務發布中止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其自2月15日起開始停牌,擬發行股票購買間接控股股東廈門港務控股集團的相關碼頭資產。
廈門港是福建最大港,廈門港務作為廈門港最大的碼頭經營主體,在新一輪的國內港口整合潮中備受關注,因此此前其停牌一度引發了外界眾多的猜測,紛紛指向廈門港口的深度整合。
事實上,廈門港口的整合早在上個世紀末就開始,但“十三五”期間又將拉開新的大幕。業內人士表示,在供給側改革以及“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下,新一輪港口整合潮有望向縱深發展。
2005年:廈門港初步整合
事實上,就在廈門港務停牌兩日后,廈門日報刊載了一篇《廈門推動港口產業轉型升級》的文章,指出2016年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增長將“保六爭八”(即確保6%爭取8%),力爭完成991.74萬標箱,同時將繼續推動開展內外貿轉運,重點扶持內外貿集裝箱轉運業務,全力構建國際中轉、內貿中轉和內外貿轉運中心,鞏固廈門港的全省“龍頭港”地位。雖然該文章未提及港口整合,但廈門港本就是福建省乃至全國第一個實施省內跨行政區域港口整合的案例,且從中受益。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對于港口整合曾經做過專門的調研,她認為寧波港和舟山港、廈門港和漳州港、廣西北部灣港口群的三個港口整合在國內相對力度較大,且各具特色。
趙楠認為,廈門和漳州兩港整合相對比較成功,因為兩港共用航道、錨地等自然資源,通過整合港口管理部門,確實對優化航道和錨地資源的使用、配置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據了解,廈門港與漳州港同處廈門灣,廈門灣港口資源被九龍江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八大港區分別隸屬廈門市和漳州市,而且兩個港口共用航道和錨地,在港口資源的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矛盾和沖突。所以,從2005年開始,廈門和漳州便從政府的角度進行資源整合,將漳州港口管理局整合到廈門港口局,統一兩港的港政、航政、水路運政管理。
廣西北部灣港口群的資源整合以市場為導向,并且實施前置審批措施,對于合理配置緊缺性的自然資源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整合后行政管理體制與企業的體制存在不匹配的問題,企業規模大,但具體各港口仍由各地方市管理。
趙楠認為,從整合的效果來看,廣西北部灣和廈門漳州兩個港口群整合是起到一定作用的。
2013年:廈門港口資產整合
在廈門港初步整合后,廈門又上演了“第二季”整合大戲。
由廈門國資委主導下,2013年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的成立堪稱近年來“中國最大規模的港口資產整合”,涉及5家海內上市公司和25個碼頭泊位。其組建模式是“新設立合并+同步出資”方式,參與重組的四家法人企業即海天碼頭、象嶼新創建碼頭、國貿碼頭和海滄港務以新設合并方式成立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有限公司,同時,相關股東以碼頭資產作價或以現金入股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凈資產為70.17億元,注冊資本為24.37億元。
2015年的數據顯示,目前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總運營資產超過100億元,擁有25個泊位和廈門港80%左右的優質資源,年吞吐能力逾1000萬標箱,集裝箱吞吐量市場份額占廈門港的85%,占福建全省港口的50%。
與此同時,福建省密集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關于加快港口群促進“三群”聯運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發展十條措施》和《關于加快港口發展的行動綱要(2014~2018年)》,明確重點支持福建省交通集團、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對福建省內其他港口碼頭進行資產重組,至2018年形成中國有重要影響的兩大港口企業。
《關于加快港口發展的行動綱要(2014~2018年)》指出:到2018年,福建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7億噸,其中集裝箱1600萬TEU;廈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初具規模,廈門港穩居千萬TEU大港行列;福州港成為集裝箱運輸和外貿整車進口重要口岸;湄洲灣、羅源灣大宗散貨接卸轉運中心初具規模,大宗散貨吞吐量均超過億噸。
據福建日報報道,福建省港航管理局局長張子閩表示,“十三五”期間,福建水運計劃投資500億元,進一步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和支撐系統。
十三五:第三季大幕拉開
根據福建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規劃,明確要發展壯大海西港口群,發揮廈門國際貿易集裝箱干線港、國際郵輪母港作用。到2020年,該省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將達到7億噸,其中集裝箱吞吐量1600萬標箱。
這些政策措施明確重點支持福建省交通運輸集團、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對省內其他港口碼頭資產進行重組,至2018年形成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兩大港口龍頭企業,統籌建設經營全省公用碼頭,打造一流的公用碼頭運營商和港口物流綜合服務。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地處珠三角和長三角中間地帶的福建省港口的經濟腹地縱深不夠,并未對周邊省份形成有效輻射,主要局限于省內。
郭凡禮稱,雖然福建尚未形成有效輻射,但社會各界對福建港口高度重視,且福建港口近年來呈現持續突破態勢,未來將進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充分利用海港自然條件優勢進行港口發展。
郭凡禮認為,目前的港口整合潮具有一定成效,但還有望繼續深入。在供給側改革以及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下,一方面要加強港口整合,形成國際航運中心、主樞紐港、區域性港口、中小港口等不同層次、功能互補性強的港口群;另一方面要發揮港口在“一帶一路”中的戰略支點作用,提升港口群經濟集聚和產業派生能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