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開通至東盟試驗航線 率先打通水陸新絲綢之路
2014-07-23 09:17:03
Landbridge平臺
繼“漢新歐”國際鐵路貨運專列開通之后,武漢昨日宣布,開通至東盟試驗航線。這是長江中上游港口首次開通直航東盟的近洋航線,武漢由此成為打通水陸兩條“新絲綢之路”的首座中部城市。
新航線經營者——武漢中遠國際貨運公司介紹,首趟班輪名為鴻旺集19號,運力350標箱,實載82標箱。貨物中,既有來自上游重慶的汽車零部件,也有來自湖北省內的化工制品、無紡布等。今日下午6時,班輪將從武漢陽邏港出發,3天后抵達上海洋山港,1天內換裝海輪出海,沿線駛過越南胡志明港(11天)、柬埔寨西哈努克港,抵達泰國林查班港(15天)。
潛江永安藥業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每年要向泰國、越南兩地出口食品添加劑300標箱,總貨價約1200萬美元。以前貨物從陽邏到上海后,要等換船,少則一周,多則一月。新航線開通后,貨物在武漢就能訂艙,在洋山港第一時間換裝,節約至少4天時間,“物流成本降低,中西部產品在國際市場將更具競爭力”。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簡稱“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從中國而始,勾連中亞、東盟、非洲、歐洲諸國,輻射40多個國家,覆蓋30多億人口,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經濟大走廊。在國內,不少城市力圖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武漢得“中”獨厚,水陸并進、東西兼顧,成為這一戰略輻射中國中西部地區的最關鍵節點之一。
“新絲路”能否擺脫貨源“魔咒”
從2006年起,無論鐵水空,武漢開通的國際直達貨運通道,皆因貨源不足而命運多舛:
2006年5月,武漢首開陽邏港至洋山港的“江海直達”航線,因在漢裝箱量不足,貨輪需沿線停靠“補給”貨物,最終3次停航。
2011年4月,友和道通開通武漢唯一一條國際全貨機航線——武漢直飛印度德里航線,因貨源吃緊,到2012年底悄然停擺。
2012年10月,武漢開行首趟“漢新歐”鐵路專列,直達捷克,一直停擺至今年5月才重新開啟。
如今新開的武漢至東盟試驗航線,會否出現類似情況?
昨日,武漢新港管委會主任張林介紹,2013年底新港委就組織武漢理工大學新港發展研究院和相關單位,走訪湖北省內重點對東盟貿易企業、航運物流企業,獲取了對東盟貿易指標數據,并完成《“武漢-東盟試驗航線”可行性論證》。
該報告數據顯示,東盟國家是武漢第二大貿易伙伴,近年來,武漢與泰國、柬埔寨、越南及老撾等東盟國家的貿易快速增長。
以武漢對越南為例,2001年出口額僅為172萬美元;2013年上升到40864萬美元,增長超過200倍。2013年進口額比2011年增長了40倍。
2012年,武漢海關出口泰越兩國的貿易箱量達到1.1萬標箱,進口總箱量達到近3700標箱。而且,還有近一半的貿易箱量,并未經過武漢海關,“這都是未來的增量空間。”
據新港委預測,到2019年,武漢與泰國、越南進出口箱量(武漢關區出貨量)將分別達到9482標箱和16779標箱。
可研性報告由此認為,得益于雙方貿易進出口貨物平衡較好,不會出現“滿箱去、空箱回”或出口貨源不足等現象。
張林介紹,去年武漢新港開通的首條近洋航線——“瀘漢臺”快班,就已擺脫了“貨源不足”的“魔咒”,至今已累計發送貨物超過2800標箱。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