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勿以吞吐論英雄
2014-03-26 13:15:24
Landbridge平臺
歷經改革開放30多年的突飛猛進,中國港口已經從兩位數的高增長逐年回落。以中國最大的港口上海港為代表,2013年規模以上港口的集裝箱吞吐量增幅為6.8%,較上年再次回落1.1個百分點,增速連續三年收窄。
然而,伴隨港口主業增長的拐點,國內港口產能結構性過剩、資源利用效率偏低,以及企業經營效益走低等矛盾凸顯,預示著中國港口業正面臨發展的瓶頸。
2013年年底,中國港口被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競爭力報告》列為第59位。在多年來港口GDP主義的盛行下,以吞吐量“排座次、論英雄”,成了中國港口業“做大做強”的標準。
但筆者擔憂,隨著港口吞吐量數字的節節攀升,將面臨著兩難境地,一面是難以抑制的投資擴能,一些地方甚至將港口岸線資源作為招商引資的“陪嫁品”,粗放型、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導致碼頭資源配置失衡、分布不勻,集疏運體系建設滯后,港城矛盾加劇;另一面則是港口企業經營管理粗放,贏利能力不足,所謂“吞吐量上躥、利潤不見漲”,全行業平均每噸吞吐量利潤一直在低位徘徊。
進入增長拐點期的中國港口業正處在轉型發展、重構供應鏈價值的十字路口。交通運輸部近日發布了推進港口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征求稿,提出了港口轉型升級的目標,并列舉了包括完善港口功能體系、大力發展港口物流、積極發展現代港口服務、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加快建設港口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推動港口智能化發展等22項任務和舉措。
筆者認為,港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必須摒棄以“吞吐量論英雄”的思維定式,改變港口GDP主義的指揮棒,推進港口管理和績效考核模式的改革,向港口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目標靠攏,用改革釋放的創新活力提升可持續的港口競爭力,給港口業帶來更大的轉型升級空間。
首先,退出以投資擴能為主導的增長路徑,著力于吞吐量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注重有質量、高效益的增長,讓不同港口以自身的主業優勢做強,而不是一味做大,使港口吞吐量產生的質量效益,惠及區域社會經濟和民生的發展。其次,合理調整和完善港口布局規劃,根據市場規律和港口實際,推進港口資源的整合與優化。讓市場之手推動港口企業以資本為紐帶進行兼并重組,釋放出更多更大的活力。
再次,為港口企業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創造條件,相比財力緊繃的航運企業,目前港口企業可以利用有利時機,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和優化港口作業流程,補足目前以港口為樞紐的物流服務短板,推進港口智能化,提升服務效率和能級;加快技術自主創新,加大節能減排,打造新一代綠色低碳的清潔港口,向全球新一代港口升級。
最后,用深化產業結構的調整與改革,換取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空間。一是可探索港口物流與金融的融合,實現從港口生產經營型管理向資本營運型管理轉變;二是用“騰籠換鳥”的方式調整港口布局,使不適合港口發展的地產等資源成為擴大和提升港口企業盈利的空間;三是以供應鏈價值最大化為導向,拓展港口企業與上下游企業間的資源整合與業務對接,并積極“走出去”,以跨界跨區域跨國的物流投資經營,在新的一輪全球港口格局重組中贏得一席之地。
作者系航運業資深人士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