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連浩特市:做睦鄰安邊的示范口岸
2015-11-11 10:47:52
Landbridge平臺
放眼二連浩特口岸,一列列滿載貨物的國際列車鳴著長笛通過威嚴的國門,一輛輛集裝箱大貨車在這里快捷通關。
每天,從蒙古國進口的煤炭、羊絨、油菜籽和從中國出口的食品、服裝、機電產品等吞吐于此,人流車流物流絡繹不絕。
“矗立于中蒙兩國邊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門,距離國境線106.5米,向北可見具有俄羅斯建筑風格的蒙古國邊城扎門烏德市的異國風光,向南可一睹北疆明珠二連浩特的風采。國門下的中蒙列車軌道,是連接烏蘭巴托、莫斯科和北京的陸路交通大動脈,被譽為‘歐亞大陸橋’……”在國門和界碑旁,二連浩特邊檢站的執勤警官詳細地向游客介紹著。
二連浩特自古就是“茶葉之路”“草原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交通節點。早在元朝時就設有玉龍棧,清嘉慶年間設置“伊林”驛站,1918年旅蒙商開通張家口經二連浩特至庫倫(今蒙古國烏蘭巴托)的張庫大道,稱這里為“滂北”站。1956年1月,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聯運列車正式開通,二連浩特逐步成為歐亞大陸橋最重要的交通樞紐。從1992年二連浩特市成為全國沿邊開放城市至今,這座邊陲小城一直是我國向北開放的前沿陣地。
開放,對于二連浩特是個老命題,但卻從未有過今天這樣的新高度、新內涵、新要求。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對蒙開放最大口岸,“一帶一路”戰略的全面實施,賦予二連浩特的是新機遇下的全新使命。
發揮優勢、搶占先機,把沿邊開發開放這篇大文章做好、做足、做優——二連浩特正以新的思路和舉措,努力實現開發開放水平提檔升級的新作為。
【觀點摘要】
么永波(二連浩特市委書記):
今后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這一發展平臺,做足開放這篇文章,做強四大支柱產業,努力把二連浩特建成向北開放的“黃金橋頭堡”、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際物流樞紐、輻射帶動自治區沿邊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睦鄰安邊富民的示范口岸。
羅青(二連浩特市市長):
二連浩特要以“一堡一帶”建設為契機,加快實施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先導性工程,全力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
賈玉虎(二連浩特市商務局局長):
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綜合保稅區這“三套馬車”齊頭并進,給口岸經濟對外合作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葉平(二連浩特市永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一條線,兩個國。如何對接?交通節點城市要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大展身手。
向北開放的“橋頭堡”
二連浩特市今年上半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9.2億元進出口貨運量615.6萬噸增長2.5%;進出口貿易額90億元,增長9%。進口油菜籽、葵花籽5.5萬噸,增長90%。進口羊絨3500噸,增長3.6倍口岸對外貿易整體實現了逆勢上揚。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達到25億元總投資44億元的錫二線鐵路項目啟動鋪軌工程,年內完工并通車運營。總投資19億元的二滿線一級公路8月份開工建設。與蒙俄9個地區締結友好城區關系,在資源開發、基礎建設、商貿物流、跨境旅游等領域簽訂合作意向8項。與蒙古國國立大學、國立教育大學簽署聯合辦學協議,已累計招收蒙古國50多名本科留學生、3000多名中小學生在二連浩特市就讀,9月份將派出86名學生赴蒙俄學習。
主動融入,主動作為,開放的胸懷越來越寬
從今年夏季開始,和一直爬升的氣溫一樣,二連浩特嘉瑞貿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興華的興奮點也一直在升溫:企業的境外投資許可終于獲批,他可以在蒙古國大干一場了。
興華公司一直從事食品、蔬菜出口,其中主營出口的農心方便面、山東臨沂花生米等商品,在蒙古國貼上了“綠色”標簽,并且免檢,銷量在蒙古國同行業中遙遙領先。
“有了境外投資許可,我打算在烏蘭巴托市嘎秋了特地區建造100畝溫室大棚,下一步再根據國家政策支持等情況,逐步擴大到1200畝左右,滿足蒙古國的市場需求。”興華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說。他認為,國家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給對蒙商貿帶來的,肯定是一塊“大蛋糕”。
看準這一機遇的不只是興華。今年上半年,從二連浩特出境拓展新天地的企業達到18家,二連浩特市也新增5家境外投資企業,主要瞄準蒙古和俄羅斯市場,開展礦產品加工、農業種植合作和機械產品的銷售。
“越來越多的企業發展成熟了,有的從當初的代理代辦發展到投資辦廠,走上了貿工一體化道路;有的走出國門,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二連浩特市商務局局長賈玉虎說。
“二連浩特一產比重不到1%,二產占33%,三產占比接近70%,而三產主要是商貿物流。物流就靠蒙方過來、中方出去,有了過貨量和貿易額,才能有稅收,我們的稅收主要來自于商貿企業。所以,沒有開放就沒有商貿物流,沒有開放就沒有和蒙方的經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交流。” 錫林郭勒盟盟委委員、二連浩特市委書記幺永波認為,二連浩特最重要的就是要做足開放這篇文章。他坦言,論土地面積、人口總數、資源總量、綜合實力,二連浩特在全區都是個“小兄弟”。但是,對外開放,特別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擴大開放、延伸開放,使二連浩特進入了又一個發展機遇期。
開放的意識、信心和勇氣,決定著開放的步履、節奏與作為。
在擴大開放的路上,二連浩特一直沒有掉隊——
2010年5月,自治區批復同意設立二連浩特市邊民互市貿易區; 2013年,二連浩特市被自治區商務廳批準為自治區進口基地;2014年6月,國務院批準設立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同年10月,自治區出臺《關于支持二連浩特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的若干意見》,一系列關于通關、產業發展、財稅、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用地、公共服務、人才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明確。
特別是2014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訪蒙期間,簽訂多項中蒙經貿合作協議,明確提出支持中國二連浩特——蒙古國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開啟了中蒙貿易發展的新征程。
“一帶一路”戰略勾畫出了世界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二連浩特市正在制定戰略行動計劃,打造自治區向北開放的橋頭堡。許多涉外企業也在積極運用相關優惠政策,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李鵬遠是中蒙首家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的總經理,抓住互聯網經濟風生水起的機遇,他在二連浩特口岸成功辦起了跨境電子商務。去年8月20日,“城市商店”正式在烏蘭巴托啟動上線,“僅1個月后,‘城市商店’就在蒙古國家喻戶曉了。”李鵬遠介紹,從去年11月開始走貨到現在,合作商家已經發展到1000家,注冊用戶超過1萬余人,日通關200—300單。“我們不缺訂單,僅今年第一季度,訂單總額就達到400余萬人民幣。”通過互聯網,李鵬遠把“城市商店”打造成了蒙古國的第一購物平臺,輕松實現了出口創匯。
無論興華還是李鵬遠,他們都十分關注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對外開放的政策。他們信心十足地認為,二連浩特作為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和“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節點城市,一定會給他們的外貿生意帶來更大的利益空間。
搶灘登陸,先行先試,開放的腳步越來越快
開放,是二連浩特的永恒使命,融入了二連浩特的精神特質。
在邊貿領域打拼了大半輩子的浙江老板葉平早就嗅到了這里潛在的巨大商機。
去年4月15日,二連浩特市永盛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平與二連浩特市政府簽署了邊民互市貿易區合作協議。計劃投資3.5億元,在這里建設邊民互市交易區、物流配送區、電子商務服務平臺、跨境綜合商務服務體系以及中蒙口岸購物旅游服務區。
“一條線,兩個國。如何對接?交通節點城市要大展身手。我就是看好了‘一帶一路’戰略帶給二連浩特的巨大發展機遇。”已是不惑之年的葉平說:“‘一帶一路’戰略孕育著千載難逢的機會。邊民互市貿易區建成后,我們要做‘買全國’、‘賣全國’的大買賣。”
記者不久前在邊民互市貿易區項目的施工現場看到,一場建設的大會戰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個現代化的、嶄新的邊民互市貿易區呼之欲出。
“在邊民互市貿易區內,咱們邊民不用辦護照,拿上邊民證就可以從南門自由出入,蒙古國邊民持護照從北門自由出入,在這里,中蒙邊民8000元以內的貨物交易都是免稅的。”二連浩特市口岸辦主任韓巴圖介紹。
二連浩特承擔起了探索口岸城市開發開放新速度、新路徑、新模式的重任。試驗區開發什么、開放什么、試驗什么?哪些先行先試?怎么試?試到什么程度?這些問題成為二連浩特市委、政府領導班子反復研究論證的重大課題。
“二連浩特是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我們把跨境經濟合作區、邊民互市貿易區、邊境自由貿易區作為試驗區建設的先導性工程強力推進,為試驗區開發開放提供有效載體。”二連浩特市市長羅青介紹。
先行先試,滿帆疾進。
跨境經濟合作區計劃先期啟動核心區建設18平方公里,其中蒙方一側9平方公里為扎門烏德自由經濟區,中方對應區域9平方公里,通過“兩國一區、境內關外、封閉運行”運作模式,最終建設成為集國際貿易、物流倉儲、進出口加工、電子商務、旅游娛樂及金融服務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開放平臺。
中蒙邊境自由貿易區建設已經進行了產業規劃。建成后的自貿區將形成國際貿易、物流倉儲、進出口加工、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旅游休閑、航材保稅7條產業鏈,進一步推動兩國深度合作。
互聯互通是擴大對外開放、開展經貿合作的動力支撐。二連浩特市籌劃、開展了一系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逐步構筑陸上、空中內外通達的大通道。
其中,投資44億元的錫林浩特——二連浩特鐵路項目年內將投入使用;投資2.3億元的機場改擴建項目預計9月份投入使用;投資3.2億元的鐵路站場改造項目列入2015年國鐵總公司和呼鐵局投資計劃,已開展前期論證工作;投資19億元的二連浩特——滿都拉圖線一級公路獲得國家和自治區批復,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一年來,試驗區建設逐步走入快速發展的軌道,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關檢合作“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模式已覆蓋鐵路、公路口岸,口岸實現通關無紙化全覆蓋;與扎門烏德口岸聯合開展中蒙海關載貨清單業務,互認查驗結果;實現紙質載貨清單的交換及統一格式,中蒙海關聯合監管試點穩步推進……
放大口岸,延伸市場,開放的眼光越來越遠
開放則進,開放則活。
走進二連浩特市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園區,裝滿了各類新鮮果蔬的大型貨車正在等待檢驗檢疫。“這是二連浩特市最大的果蔬出口企業,每天有十幾臺車從園區出發運往烏蘭巴托,一年下來就是10萬余噸。”企業負責人趙龍驕傲地說。
“最初我們向蒙古出口的只是土豆、洋蔥等,現在廣東、福建的細菜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精品水果也從這里出口到蒙古,附加值提高不少。今年我又買了4輛冷藏車,下一步要拓展俄羅斯市場。” 趙龍告訴記者,他的弟弟趙虎正在俄羅斯伊爾庫斯克與一家礦泉水生產廠簽合同,他們要從俄羅斯進口礦泉水。
趙龍公司的果蔬車輛通關走的都是“綠色通道”,可以享受到優先審核和優先驗放。
“二連浩特公路口岸每周7天通關,鐵路口岸部分業務24小時通關,還開辟了果蔬、糧油、食品出口‘綠色通道’。此外,口岸應用了電子申報系統,出口貨物最快只需6秒鐘即可過關。” 二連浩特市口岸辦負責人介紹,二連浩特承擔著中蒙貿易大部分運輸任務,以及中俄、中歐貿易轉關跨境運輸任務。目前,公路、鐵路口岸年吞吐能力達到1600萬噸。
專業從事陸橋運輸和精密設備運輸的北京捷橋物流有限公司,每月都有500個集裝箱通過二連浩特口岸運往蒙古。總經理喬文耀稱,他就是看上了海鐵聯運的快捷。
“從天津港到二連浩特只有800多公里。兩地的海鐵聯運通道經蒙古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國一直延伸至歐洲,為我們引進日韓等國商品再發往歐洲、俄蒙搭建起了一條快速通道。整個運輸過程只需一次申報、一次查驗放行,十分方便。” 喬文耀說。
開放是口岸城市的活力之源。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二連浩特市不斷加強與天津港合作,通過開通鐵路班列和公路班車運輸,實現了內陸物流業務與天津港的無縫對接,打造了海鐵聯運的全新模式;與此同時,隨著蒙古國礦山開發陸續進入產出期,鐵礦石、煤炭等進口量將大幅增長,二連浩特正在加快構筑連接蒙俄和環渤海港口群的通疆達海大通道。
“二連浩特市的經濟發展是隨著邊境貿易的發展而發展的,貿易一直是帶動口岸經濟發展的主旋律。目前,我們的貿易方式逐步由低級走向高級階段,貿易總額及貨運量逐年遞增。”賈玉虎介紹。
據二連浩特市商務局統計:2010年以來,全市外貿企業數量由428家增加到2014年的861家,邊境貿易進出口總額由8.78億美元增加到12.05億美元。今年上半年,口岸進出口貨物達615.56萬噸。口岸貿易成為二連浩特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
在擴大開放中,口岸的檔次與品質大幅度提升,讓邊城二連浩特魅力四射——每天平均有3000多名蒙古國公民入境到二連浩特購物消費、觀光旅游,高峰期可達萬人左右。2014年,口岸出入境人數達到202.8萬人次,其中90%為蒙古國公民。
目前,二連浩特已初步形成貿易物流、進出口加工、邊境特色文化旅游、清潔能源四大特色產業體系。
然而,在市委書記幺永波眼里,當前這些產業的發展都有各自不同的短板,亟待借助開放的力量得到更快發展和更大提升。
“這四大特色產業靠什么支撐?靠什么發展?還是開放。”幺永波說,“比如加工業,二連浩特既沒有原料,也沒有市場,可以說是兩頭在外,全市現有的130多戶加工企業都是粗加工,企業抗風險能力弱,產品附加值低,支撐不了城市的發展。下一步的產業規劃要專門研究歐洲和蒙古國到底需要我們什么產品,我們招商引資就引進什么企業,今后這些企業就挪到口岸了。”幺永波認為,國際經貿、國際交往、國際旅游都需要通過口岸開放來實現。
開放,如同一列風馳電掣的時代快車,裹挾著新的機遇、新的理念、新的追求、新的思考。追隨開放的腳步,二連浩特正在以更加開放的眼光、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充滿蓬勃生機的明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