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爾果斯有了“國際范兒”
2015-07-30 10:32:34
Landbridge平臺
王存發為記者講述
我是1987年5月到霍爾果斯口岸管委會工作的,但對自治區成立之后口岸發展歷史還是比較了解。1950年起到1962年,中蘇關系處于“蜜月期”,霍爾果斯口岸以及三道河子口岸曾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雙方的進出口物資主要就是經由伊犁轉運的,當時的貨物通關手續十分簡單,查驗的手段也只是用細長的鐵釬插到麻袋里,雙方的工作人員隔著霍爾果斯河互相招手問好、平時互相走動也很頻繁。
1962年后,由于中蘇關系緊張的原因,霍爾果斯進出口額急劇減少,到1967年基本呈關閉狀態。到1983年,作為對蘇貿易的口岸,霍爾果斯首先開通,這個沉寂了近20年的貿易口岸又恢復了生機。
霍爾果斯口岸重新開放后,迅速成為新疆向西開放的一個重要窗口。隨著外貿事業發展,口岸也逐漸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邊境小鎮。那時候因為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黨委工作的緣故,我常去霍爾果斯口岸,當時口岸聯檢大廳就是一座幾百平方米的平房,房頂簡易地豎了幾個鐵皮字。
上世紀9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初見成效。霍爾果斯邊民互市也于1992年7月22日經國務院批準于當年8月15日正式運行,邊境互市貿易區吸引了大量金發碧眼、扛著大包小包的中亞商人。尤其是開通了國際客運班車后,很多商人還會去伊寧、烏魯木齊購買輕工產品或者銷售自己帶來的望遠鏡、香水、各種食物和餐具、工藝品等。與此同時,邊民互市貿易區的功能逐漸向現代物流功能發展,我們的管委會、海關、檢驗檢疫等窗口服務單位也逐漸提升了服務水平和標準,通關手續更加規范高效。
為了更好地發揮口岸優勢,2004年9月,我國與哈薩克斯坦正式簽訂協議,在中哈邊境霍爾果斯口岸共同建設邊境合作中心。通過合作中心,來自我國內地的機電、五金、食品、服裝鞋帽等商品源源不斷地涌入中亞、西亞市場。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決定在喀什、霍爾果斯建立經濟開發區;2014年9月26日,霍爾果斯市正式掛牌成立。一個個喜訊傳來,讓我這個老口岸人對霍爾果斯的未來越來越有信心。隨著伊寧機場加快建設,霍爾果斯將成為集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四位一體”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在我有生之年看到口岸有了“國際范兒”真的是很欣慰很自豪。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